![]() |
![]() |
去年冬天,有山东的朋友来玩,请他吃饭的时候,开了一坛子黄酒。开始,他嫌我们江南的酒淡而无味,不如东北的酒来的酣畅,可不过三巡,他便发现了其中妙处,连赞“好酒”。
“好酒”由来已久。
浙江是我国最早酿酒的省份之一,早在宋元时期即成为我国酿酒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史上,除了饮誉中外的绍兴酒,还有很多名酒。
让我们翻开浙江的酒史,看看浙江古酒的钩沉。
有据可考的,我们从东阳酒开说。
据《曲本草》记载:“东阳酒,其水最佳,称之重于他水,其酒自古擅名。《事林广记》所载酿法,曲亦人药,今则绝无,惟用鼓曲爹汁拌造,假具辛辣之力。寥性解毒,亦无甚得。俗人因其水好,竞造薄酒,味虽少酸,一种清香远达,人门就闻,虽邻邑所造,俱不然也。好事者清水和熬曲造曲,米多水少,造酒,其味辛而不厉,美而不甜,色复金黄,莹彻天香,风味奇绝,饮醉并不头痛口干,此皆水之美故也。”这段史料较详细地记述了东阳酒的特色和酿造方式,并指出了其中两点诀窍,一是水质的得天独厚,二是造曲时加入寥汁,借以增强发酵力。寥,指红寥,江浙一带通产,并作为曲药使用。这倒是与我记忆中老家酿酒的方法相似。
《事林广记》是南宋人陈元靓所撰,现在只剩残本,仅就其中提及东阳酒的资料来看,宋代东阳地区出产的酒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曾在书中看到,元朝时,东阳酒的酿制方法被酿酒界视为楷模,并被官方定为标准型酒法。元朝无名氏所著《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在造曲法中列出“东阳酒曲方”,在酿酝法中列出“东阳酝法”,成之典式,以供酒家博采。书中介绍了东阳酒从制曲的配方成型,一直到炊米、加曲、摊饭、人缸、上榨、收酒、煮酒,都有严格的程序,各个步骤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在酿制过程中,注重气温变化、酿期短长和酒酷成熟的程度,并格外讲究操作的谨慎性和酿具的清洁。
东阳酒屡为世人所共赏,其酿造工艺为天下所传,原因大概也就在这里。
可以说,东阳酒的制曲工艺与酿酒技术在宋元时代已经高度成熟,如今的黄酒酿造,仍然多少保留着这种传统的模式。
我老家在浙南地区,临近年关,家家户户也大多会酿些酒,特别是家里有孕妇的,是早早的就备好的,产妇坐月子黄酒必不可少。于是,也看过酿酒的过程,只是没有东阳酒那么繁琐了。
还有便是金华酒。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东阳酒即金华酒”,盖因东阳、金华之地名,古代曾经通用,因而酒名也通用。不过,翻阅古籍可发现,宋元时期,人们一般只提东阳酒,明朝以后,则改称金华酒了。
明朝的金华酒较之前朝代的东阳酒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果说,宋元时期的东阳酒还停留在米酒的水准之上,那么,明朝的金华酒则严格按照优质黄酒的酿造模式而生产。
明人提及金华酒,均以“甜”、“纯”诸词而誉之。王世贞《靠州山人四部稿》曾说金华酒:“色如金,味甘而性纯”,并有诗赞云:“欲沽春酿解春愁,烂漫华青境里游。”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更是对其推崇备至:“金华酒有绍兴之清,无其涩;有女贞之甜,无其俗。亦以陈者为佳。盖金华一路水清故也。”
清代,南酒形成规模宏大的群体阵容,其中金华酒与绍兴酒同为泰斗,携手进入京华酒市,大有凌逼北酒之势。《在园杂志》卷四记载说:“京师馈遗,必开南酒为贵重,如惠泉、芜湖、四美瓶头、绍兴、金华诸品”。在北京城里的南酒专营店中,金华酒始终充溢柜台,甚见畅销。
明清之际,金华酒也分为若干种品类,除正宗金华黄酒之处,还有三白酒、常酒、花露香酒、真珠酒、桃花酒、花曲酒和松花酒等品名,风调各异,口味不一。
有记桃花酒云:“山中有一种千叶桃花,以酒浸饮之,除百病,名桃花酒。”
我曾按古方泡制,千叶桃花在酒里绽放,美的如江南春天的氤氲,未饮便已醉。
再说说兰溪酒。
南宋人范成大在《骏莺录》中曾记载了兰溪一带酿酒的情况:“婆州兰溪县,此县旧出名酒,潜司扼其坊。近年所酿,寝不及昔时,大抵甘滞不快,声称减矣。”看来,兰溪酒早有佳名。
文人墨客谈及兰溪,也经常会提及当地出产的好酒。元人张仲深《子渊诗集》卷一载有《兰溪》诗云:“行行问风谷,人烟稍繁丽。所产皆可人,颇与乡土异。清醋冽且芳,红妆冶而媚。安得五石尊,饮我千日醉。”其中对兰溪酒的垂睐,显而可见。
还有衢州酒,其中又以石室酒最为著名。
陆游《偶得石室酒独饮醉卧觉而有作》诗云:“初寒思小饮,名酒忽堕前。素婴手自倾,色若秋涧泉。洁歌复起舞,兴影响俱翩仙。一笑遗宇宙,未觉异少年。”这些诗作,充分反映出石室酒的知名度,也寄托着诗人们对美酒佳酿的追求与回味。
元代以后,衢州地区仍在产酒,主要生产黄酒,当地却通称之为“白酒”。据说,是因为衢州的黄酒多用白糯米酿成,故俗称之为白酒。张可久《小山乐府》前集《三街道中》有云:“白酒黄柑山郡,短衣瘦马诗人。”明清之际,这种酒又被称为三白酒,指酿酒所用的原料为白糯米、白曲和洁白之水。
如今,走在衢州周边的小镇上依旧可以看到很多售卖“三白酒”的招牌。据《衢县志》记载:“酒,古以石室酒为有名,今不酿法,唯有三白酒通行城市。”三白酒虽然通产于后代,但追溯其历史渊源,人们还是不免想到古老而知名的石室酒。
在张能臣《酒名记》中,还提到了处州出产的谷廉酒,处州即现在丽水地区。尤其在缙云一带,酒匠高手云集,技艺水平堪称一流。
楼钥在《过苍岭》诗中曾写云:“路入缙云频借问,碧香酒好是谁家。”
元明时期,处州出产的美酒以金盘露酒最为著名。据《曲本草》记载:“处州金盆露,清水人少姜汁造曲,以浮饮法造酒,醇美可尚。”金盆露,即金盘露。这是处州特产的一种黄酒。
《傍秋亭杂记》卷下品评海内名酝,其中就包括了“括苍之金盘露”。括苍,指丽水境内有括苍山,山区居民以清溪酿酒,清香尤甚。
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时,作《漫书所闻答唐观察四首》有云:“县小河阳花遍开,金盘露冷醉人来。”乃知明时遂昌县亦产金盘露酒。
一方水土,一方好酒。在很多的诗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酒的名字,只是如今只能隔着时空想象,或许在相同的土地上,相同的清风里,有着相同的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