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旅游年历

文章导航

南方 端午

  南方 端午

  ◎ 记者  王  珏

  端午节起源于先秦时代,从汉、魏以来就盛行于大江南北,后来又远播至亚洲的多个国家。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各地端午节的习俗也略有不同。

  在南方,端午节习俗主要有避瘟与竞渡。

  首先看端午避瘟去毒的节俗。在明代江南 ,端午节称为“天中节”,人们以五彩丝系粽,以彩绒线编织经筒符袋,互相馈赠。僧道给施主送经筒轮子,辟恶灵符;医家给平时来往多的人送香囊、雄黄、乌发油香。家家买葵榴蒲艾,植之堂中,标以五色花纸,贴画虎蝎或天师之象。或朱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贴在门楹之间。有的书写“仪方”二字,倒贴于楹,以避蛇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

  清代江南五月初一,大户人家将道院赠送的天师符贴在厅中,以“镇恶”,肃拜烧香,至六月初一,始焚而送之。也有来自佛家的,大多以红、黄、白纸,用红墨画韦陀“镇凶”。而一般 平民小户又多粘五色桃印彩符,上描姜太公、财神与聚宝盆、摇钱树之类,得到符帖的人必到寺院道观上香舍钱。打鬼的钟馗出现在苏杭端午时节,是清代新起的节俗,江南人家五月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祛邪魅”。“杭俗,钟进士画像,端午悬之以逐疫”。当时有诗叙述其事:

  “榴花吐焰菖蒲碧,画图一幅生虚白。绿袍乌帽吉莫靴,知是终南山里客。眼如点漆发如虬,唇如腥红髯如戟。看彻人间索索徒,不食烟霞食鬼伯。何年留影在人间,处处端阳驱疠疫。呜呼! 世上魍魉不胜计,灵光一睹难逃匿。仗君百千亿万身,却鬼直教褫鬼魄。”(卢毓嵩诗,引自顾禄《清嘉录》卷五)

  除了钟馗的威慑外,人们还要服用或装饰各种避瘟祛毒的节俗物品。

  雄黄酒是端午必喝的药酒,它用雄黄末、菖蒲根屑入酒,人们不仅口服,还用喝剩的酒涂染小儿的额头与手掌足心,在墙壁间洒酒,以祛毒虫。佩戴雄黄荷包避邪,用钱编成老虎头形,系在小儿胸前,称为老虎头,又作老虎形的肚兜,以示威猛。

  小儿童在端午节还要戴长寿线,长寿线用五彩丝结索而成,人们将长寿线系在手臂上,男左女右。杭州也有此俗。还有一种称为“健人”的小饰品,用金银丝、彩绸等制作人骑虎的形状,极精细,妇女用它作为头饰,人们之间互相赠送这种健人,健人在杭州也流行,这就是古代所说的艾人,其祈求人身保健的意义甚为明了。

  端午江南男女佩辟瘟丹,或者在家中焚烧,加上苍术、白芷、大黄、芸香之类,“皆以辟疫祛毒”。蒲剑蓬鞭是端午驱鬼的利器,“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民间还要在端午日采百草,俗说此时百草都是药,称为“草头方”。药市收癞蛤蟆,取蟾酥合药。除了避疫的诸般节俗外,苏州人端午还有庆赏的习俗。人们在瓶中供枢葵、石榴、蒲、 蓬等物,妇女头簪艾叶、榴花,号为“端午景”。人家各有宴会庆赏,药市、酒肆给主顾馈赠雄黄、白芷、苍术、酒糟等。各业工人也都歇业,成群结队到酒肆饮酒哄闹,名为“白赏节”。人们在市场上购买包裹像秤锤样的秤锤粽,祭祀祖先,并互相馈赠。(《清嘉录》卷五)

  当然,端午还有各地方别具特色的竞渡。

  竞渡曾是明朝宫廷端午的节俗之一,“朝廷每端午节赐朝官吃糕粽于午门外,酒数行而出。文职大臣仍从驾幸后苑,观武臣射柳,事毕皆出。上迎母后幸内沼,看划龙船,炮声不绝。盖宣 德以来故事也。”(陆容《菽园杂记》卷一)明清南方端午竞渡的节俗十分盛行,尤其在清代。

  江南苏州、扬州、杭州等地作为吴越的故地,沿袭了端午竞渡的传统,不过有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游乐。重点展示舟船的华丽、水面的嬉闹等。

  苏州称竞渡为“划龙船”,苏州龙船根据城内的地理位置各用一种颜色为标志,龙船有旗杆, 中舱伏鼓手,两旁划桨的十六人,俗称为“划手”。篙师手执长钩,站立船头,称为“挡头篙”。 在船上高亭上有一个漂亮的小儿装扮台阁故事,俗称“龙头太子”。小儿根据指挥表演各种水嬉 节目,有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诸戏。船舵为刀式,执舵者称为“挡舵”。画舫游客竞相抛掷土罐入河,由龙舟中人竞争土罐,以此为乐。得土罐多者受上赏,号为“做胜 会”。还有抛鸭入河,龙舟人入水争鸭的娱乐。出龙之前数天,就要祭祀神灵,预先演示,名为 “下水”。上岸送神。称为“拔龙头”。龙船的当头之人,大都是里巷中的闲人。五月初一,互相往来贺节,称为“拜客”。然后人们每天聚集塘河之旁,当时男女老幼,倾城出游,“山塘七里, 几无驻足之地。河中画辑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欢呼笑语之声,遐迩振动”。百姓买买耍货食品,“所在成市”,十天才结束,俗称为“划龙船市”。晚上万船灯火,尤为奇观,俗称“灯划龙船”。城中布坊人划小船,鸣金伐鼓,划桨如飞,俗呼“烟囱洞”。这是古代越人飞凫的遗制。 (《清嘉录》卷五)

  扬州五月有龙船市,龙船市自五月初一起至十八日止。在四月晦日试演,谓之“下水”;止十八日牵船上岸,称为“送圣”。船长十余丈,前为龙首,中为龙腹,后为龙尾,各占一色。船上小儿表演同苏州。有人往水中掷乳鸭,或者掷土瓶、猪胞等,龙船执戈竞斗,称为“抢标”,舟中常有人飞身入水抢之。端午后,龙船由外河进入内河,称为“客船”。送圣后,奉太子于画 舫中礼拜,祈祷收灾降福,“举国若狂”。(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

  杭州,端午竞渡的时间大约在五月初一至初十之间,竞渡如明朝仍在西湖,龙舟有四五条, 船长四五丈,头尾均高,彩画如龙形,中舱有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及秋千架。小孩装扮太子,站立不动,随秋千上下。旁边列有十八般武艺。船尾是蜈蚣旗。中舱下层敲锣,旁坐水手划 船。如果做会,看船停泊湖中,龙舟四周围转,鱼贯而行,如有人抛物件,水手下水争抢。最难 的是抢钱与鸭,钱易沉入水中,鸭则下水四处游走,“各舟争逐,大有可观”。(范祖述《杭俗遗风》时序类)

  如今划龙舟依旧是端午节的重头戏,各地有江、河、湖者也都陆续推出了划龙舟比赛。想来,到时也会是精彩纷呈。


江南游报 旅游年历 00013 南方 端午 2019-05-30 江南游报2019-05-3000008;江南游报2019-05-3000009;江南游报2019-05-3000010;江南游报2019-05-3000011 2 2019年05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