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旅游达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溺于网络视频的世界之中,而这些视频背后的创作者正慢慢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一届网红力量。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平面的社交媒介(照片、游记这种图文形式的社交分享)转型到更加生动、真实的视频渠道。所以Vlogger(Video blog,简称Vlog,而他的创作者就是vlogger)也慢慢被大众认可,能够成为新职业物种的代表。

  Vlog真正的乐趣和意义或许就在于,通过每一次记录,就可以更认真地去生活,去试图把自己平淡的生活变得更有趣。周于斯便是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始终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新新世界,也许生活可以更有趣一点呀!

  不管出于对这个职业的新鲜感,还是为了寻求一个新的吸金方式,视频内容虽然作为一个被很多人看好的流量风口,但要是真的能够保持持续创作与内容输出,为自己带来不错的谋生利润,其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面对成千上万的视频博主先驱们,你又是否真的有勇气去尝试并坚持下去呢?

  周于斯作为一个视频博主起步并不能说太早,但如今靠着扎实的视频内容和持续稳定的输出成为了吸粉无数的vlogger新力量。那么他是如何走上视频博主这条路的呢?

  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视频摄影交流会上,周于斯吐露了自己一步步成为视频博主的心路历程:他一开始的工作也并不是以摄影为主的,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过着996的平淡生活,但这种日复一日朝九晚五在国企安稳度日的生活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所以在生活上他是一个斜杠青年,玩摇滚乐队、学习摄影、四处旅行,这种向往自由的爱好也为他后来华丽转身成为视频自媒体博主埋下了种子。

  要知道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2015年开始他把自己游玩的过程写成游记,到现在把视频当成职业稳定进行视频创作……他用了4年时间,他走得并不仓促,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很踏实地过渡到了今日。

  一架无人机、一台相机、一个稳定器,还有一个出镜的“小姐姐”是周于斯的必备装备。作为一个vlogger,他习惯在旅途中用镜头记录自己,他的粉丝也习惯看他的vlog,与他分享在旅行中遇到的故事。

  现在他在微博上的粉丝已经有83W了,而且每条视频都会有相当不错的话题流量,播放量达到了数百万,器材测评、旅行风光摄影、日常生活Vlog……这些高质量的视频内容除了慢慢地学习和积累,也源于自身对于这件事情的热爱,而且他还凭借其自身特有的周氏幽默文案吸引了不少粉丝的追捧:他的视频不管是测评还是风光,都有强烈的个人属性,也因此有着相当不错的互动。这可能源于自身特有的幽默细胞,当然还有身边一直如影相伴的“小姐姐”,即便是“撒狗粮”的设定也会变得幽默风趣。

  在周于斯看来,Vlog已经不是一个什么新鲜词汇了,从一个小众文化到如今“平台造风口”的现状,不管是社交平台的扶持还是越来越多创作者对它的认可和尝试,视频这个宝藏媒介已经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而如何成为一个视频创作者呢?@周于斯 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Vlog就像是当年的公众号一样,看似是人人可拍,其实具有较高的门槛要求。它被定义为记录生活,但到底怎么样记录才算Vlog,这个标准依然是模糊的。很多人拍Vlog也是很无聊乏味的流水账,如果只是单纯的记录生活,没有进行二次加工,那这样的内容不会受到追捧。

  当我们去看他的Vlog视频时,看似随意的内容,但却有完整的故事线,而且有主题,有逻辑,当然也有情感在其中。

  从“内容生活化”到“在旅行中捕捉故事”,每一个vlogger都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旅行中,周于斯的视频也是极具个人标签的。粉丝可能并不是单纯喜欢看他满世界乱跑,而是通过他的视频表达感受他的个人魅力。就像他在拍摄美国加州里所说的:

  “如果只是一部旅拍视频,那么它和其他千万部没有区别。所以我希望分享一些它背后的创作故事,赋予它生命。”

  这段旅程是去年10月前往的,从旧金山沿一号公路自驾往洛杉矶,周于斯一直对自驾一号公路有所向往,有些画面提前就在脑海中隐约浮现,所以这次公路之旅也算是圆了他的一个公路梦吧。

  而他的粉丝们在观看时,仍不忘随时“表白”周老师,说每次看他的视频都感觉是在看《妻子的浪漫旅行》的现实版,既浪漫又十分有趣。

  我想,他俩的爱情应该就是沈从文笔下“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江南游报 旅游达人 00006 2019-06-13 江南游报2019-06-1300009;江南游报2019-06-1300010;江南游报2019-06-1300011;江南游报2019-06-1300012 2 2019年06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