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在茶道与艺术上有了种种心得之后,2016年,陈凯凯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夫一生活馆”。他希望用这个工作室来发现新的茶生活方式, “我们在理念上不仅求慢,更求顺心。”在设计制作了不少茶盘之后,陈凯凯开始将目光放到更小件的茶器中去。
就拿弥补了市场空缺的温茶暖炉“吾曰”来说,这其实源自陈凯凯一个朋友的诉求。爱茶主人都有体会,每日饮茶至冬日方知茶凉得多迅猛,既然要温茶,也须配得上那杯茶。擅长从建筑中获得灵感的陈凯凯,对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情有独钟,于是琢磨出这一方小小透光暖茶之作,为冬日平添一份温馨,也让生活多了一份仪式感。那一年,陈凯凯自己用小机器打磨了500个暖炉,包括刻线,即使是现在,他还是会在工厂师傅做完后,亲自修过才投入市场。
除了不断提升自己技艺,陈凯凯还阅读哲学书籍、参悟围棋,“思想深度并非仅仅是一种禅的思维,艺术家应当对哲学有一定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过程,才会让每个观者在观看或体会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向。”在名为“岁曰”的壶承中,他取用树的年轮之形,颇有一番禅意。“这个东西倒不是说它有多难,而是因为每个人的视觉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要达到一种平衡之美就没那么容易了。”为了获得最舒适的视觉效果,陈凯凯前后差不多画了五十张稿子,因为中途改动的话,整体就会显得不自然,所以只能一遍遍地画,他说做喜欢的事情,便是痛并快乐着的执着追逐。
陈凯凯的作品不少,不过说到最喜欢的,就不得不提这个看似不那么重要的小配件——香炉。它的名字叫《理大丘12号》,其实是他家祖宅的门牌。“小时候一出门就是整片梯田,某年春节返家,不经意间看到门前山腰间冉起炊烟,便想把这一记忆深处的美好呈现出来。”经过半年时间打造,陈凯凯终于在茶桌上留住了这香留谷间、质朴凝聚之景。
除了家乡的梯田,在杭州生活多年的陈凯凯,也不知不觉将西湖融进了生活。对他来说,西湖是源源不断提供灵感的地方。大学时,陈凯凯常常带着相机去西湖随拍,最爱拍西湖的雾。雾中的西湖朦胧、神秘,少了一丝媚态,多了一份质朴,宛如一处世外桃源。恰好他一直想做一个烟雾缭绕不散的香炉,便以雾中西湖为主题设计了“雾漫西湖”。香炉顶部用金属打造的圆形像湖面,也像圆月,寓意美满,湖面上放置了檀木制成的“断桥”、纯银“川石”。将香点燃,烟气从中间向两侧缝隙涌动,慢慢向“湖面”聚集,并围绕着“断桥”“山”弥漫开来,变成化不开的水墨江南韵味。
好设计是好产品的第一步。一件好的产品,实用是首要的,然后是美。既懂得权衡,又有些偏执的陈凯凯想做的便是”实用且美”的器物。在他看来,做产品的过程是一种个人修行,其中有许多变化,他和他所设计的产品也在变化中不断成长,不断收获,就像“夫一”中“一”所代表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样。最近,想要探寻更多可能性的他又设计完成了一套专为岩茶设计的瓷器,并正在对细节做进一步完善,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注入其中,用时间熬成心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