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携带小童的旅行方式选择
周末我们一般采用轻旅行的方式,选取自驾车3小时之内可达的景点,如台湾东北角的沙滩戏水,台中清境农场看羊群住古堡,过雪山隧道到宜兰住亲子民宿,去阳明山泡温泉,爬爬山,摘摘花。这些周末1~2天的轻旅行,住宿与否十分随意,当天来回也绝对没问题。各个景点自驾车都可以轻松到达,光是这点来说,带俩宝出门大包小包的行囊往后车厢一塞,走走停停,别提有多方便。
如有较长的假期,我们就往国外跑了,由于Faye还在上幼稚园,弟弟Teem还处在购买婴儿票的年纪,所以我们的选择都是定在较发达国家的一座城市以及其周边景区(非自驾) ,或海岛类为旅行的目的地。这样的地方便于做一些松散的安排带着孩子游玩。城市游以一主(主要游玩城市)一辅(周边的一个小城市)为原则;海岛游则悠闲漫无目的地享受度假时光。
时下,许多地方租车自驾游也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亲子游方式,还能配套预订孩子们的安全座椅,以及异地还车这类便捷的方案。通过自驾,可以跑遍许多地方,也不用为行程操心,可随时保持弹性。比如台湾环岛、日本的北海道、九州、冲绳,这类景点与景点之间跨度大且大众交通工具不太便捷的地点,带着孩子与行李的情况下自驾游就是最棒的一种亲子游体验。
携带小童旅行的
行程安排和注意事项
携带小童旅行,建议安排松散的行程,每日安排动静结合,了解自己孩子的情绪反应及时做调整。
曾经有一位妈妈向我咨询新加坡旅行线路安排。她拿了行程单给我看,洋洋洒洒三大页,密密麻麻的。新加坡的景点全部放在五天四夜内走完,况且她和她先生还带着两个小童。我说:新加坡天气炎热,光照强烈,每天这样跑来跑去孩子一定受不了,走几步就不想走了。光是一上午就排了两三个景点,下午和晚上也安排满档。于是我帮她重新调整了行程。
其中有一天是这样的:当天早上安排去圣淘沙玩水,那吃过午饭之后便可以趁着日头大在酒店或室内休息片刻,喝喝下午茶。下午3点再安排静态的活动,去临近的海洋馆看小鱼、水母等,逛累了便可以带着孩子回到市区的克拉克码头吃海鲜大餐。晚上根据体力弹性安排,如果孩子不是太累,安排乘坐游船夜游克拉克码头。
她回来之后,还特地过来感谢我,并说: “如果真的按照她自己的行程走,他们全家一定会累垮,而且旅行中孩子如果劳累,情绪也会跟着变差,那整个旅行也会泡汤。 ”
此外,所有家庭成员的行李尽量全部放在一个大行李箱内,所有证件、照片都收纳在随身的斜背小包中。这样爸爸可以推着一只大行李箱,妈妈牵着孩子,避免发生手忙脚乱,还丢了行李的窘境。
特地为孩子选购属于他们自己的专属小行李箱,请孩子自行打包好自己的小行李,并在上下飞机时随身携带,也可培养旅程中的责任感。
小小旅人启蒙与小小观察家的
自然转变
生活阅历的增加与不同文化的体验,在亲子旅行中自然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下一定看不到成果。我们没有苛求Faye 和Teem要达到怎样的境界,只求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能够遵循国际礼仪,且有较高的文化包容度。
第二次带孩子在曼谷,Faye(当时三岁半)忽然问我: “为什么这里河的颜色是黄色,台湾的都是蓝色的?为什么这里的房子都有尖尖漂亮彩色的屋顶? ”甚至,她还问我:“为什么不能用台湾的钱? ”我十分震惊,因为第一次从曼谷回来,她(当时两岁半)只记得她坐在贡多拉上游河的时候坐在船上喝雪碧吃蝴蝶饼,而第二次的反馈却截然不同。我心中一点准备都没有,当下不知该如何回答。回国之后,我便思虑,这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我们没有引导孩子,可是孩子却在默默地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改变,从视觉、听觉、味觉、感觉,一切都与家里不同。
亲子旅行是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我们从未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