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化旅游

文章导航

  砖木楼、古戏台、永善亭、甬水桥……走在宁波南塘老街上,这里还留着老宁波的余温。

  这里靠近宁波南门老城墙根,旧时一片繁华。

  《宁波市志》记载“百年石板路,千载南塘河。漫游南门三市,争仰甬水遗辉。船舶争集,人民杂遝,夹道商铺,鳞次栉比”。在这里,乡民用土产换生活日用,城市居民寻找新鲜土味,沿石板巷弄挨挨挤挤延展的酒店、米店、油店、肉店、鱼鲞店、杂货铺等等,是寻觅精致而地道糕点与菜肴的好地方。

  现在这片高低错落白墙黑瓦的古建筑群汇集了种种宁波味道,有传统餐饮老字号如宁波一副、赵大有、汲浭斋等;有宁波本地及周边县市区特色传统美食小吃:宁海五丰堂、余姚黄鱼面、慈城四季香年糕、三北豆酥糖、东钱湖十六格馄饨等;还有诸如涌上外婆桥、三市里胡同等经营江浙派或新派宁波菜肴的现代风情餐饮品牌。

  宁波是较为讲究吃的区域。

  六朝时的虞氏家族就不乏美食家,南齐大臣虞悰是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四明籍美食家兼烹饪师。《南齐书》称“悰善为滋味,和齐(烹饪调和)皆有方法”, 在饮食烹饪方面,虞悰敢于与皇室一争高下,他可以快速地烹制出数十舆杂肴,供皇上享用,滋味之美甚至连太官鼎味都比不上。其《食珍录》是以南方风味为主的食经,与当时以北方风味为主的崔浩《食经》南北辉映。

  南宋鄞州人高似孙有《蟹略》,明代鄞县屠本畯有《野菜笺》,祖籍慈溪的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被公认为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巅峰之作。

  还有一些宁波竹枝词中也有许多关于宁波海鲜菜的史料,文人诗词中关涉宁波下饭的则更多。

  而宁波菜系的形成,应当始于南宋商品经济繁荣之后,成熟于明清。

  19世纪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后,因中外交流的增加,大大刺激了饮食业的发展,三江口、江厦街一带酒楼、饭铺林立、食客盈门,而雪菜大汤黄鱼、剔骨锅烧河鳗、冰糖炖甲鱼等宁波名菜开始崭露头角。

  特别是宁波菜进入上海后,与上海菜融合,创新出新派上海菜,名声大振,成为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记载,上海滩专门经营宁波菜的状元楼最多时有19家,老正兴饭馆120多家。被誉为沪上“美食三剑客”的洪丕谟、林苛步、江礼旸等大力传播宁波食俗;上海著名表演艺术家杨华生唱《宁波菜空城计》,大声吆喝“小黄鱼、龙头烤、苋菜梗、韭菜芽、黄泥螺、咸带鱼、臭冬瓜,咸菜炒炒好吃啦”;苏青则在《天地》杂志连载宁波下厨做派,“饭菜吃得不乐胃时,可以再吃些甜点心以资补救”,“我爱用各式各样的较精致的碗碟来摆点心,这样在吃起来时似乎更加会因好看而觉美味了”等浸透着平民饮食观的语句,让张爱玲觉得“常常有一种无意的隽逸”。

  上世纪五十年代,城隍庙的美食盛会标志着宁波菜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鸡白鲞汤、弹涂片、蛤蜊黄鱼参、虾油露清炖黄鱼等佳肴,后来成为甬帮名菜而进入七十年代出版的《中国菜谱》浙江卷中。

  宁波菜的特性,一是善于烹制各种海鲜,鱼香鲜明。

  宁波不乏河鱼,但主要是海鲜,“虾鱼蟹鲎”和“蚶蛏壳货”在宁波菜中占有重要地位。东海鱼场里生长着740种鱼类、100多种虾类、130多种蟹类、近200种贝类,菜场里到处是绑着麻绳的青蟹、吐着长舌的蛏子、闪着银光的带鱼等。二是常用“鲜咸合一”的配菜方法。即将鲜活原料与海货干制品,或腌制原料配在一起烹调,产生独特的复合美味。例如鱼鲞烤肉、咸肉炖蛋、虾子氽豆腐等。

  古代笔记中也有关于宁波海鲜的资料,如明代的《广志绎》中对宁波海鲜及黄鱼便有记述;朱彝尊的《食宪鸿秘》、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诸多宁波海鲜菜;《清稗类钞》中记有宁波“鱼肚”,并云“宁波人嗜腥味,皆海鲜”。所有这些,皆可深耕和挖掘。黄鱼菜中的古为今用的范儿,应该说是莼菜黄鱼羹,莼菜并非杭帮菜之专属,莼羹亦是宁波先人所推崇的一味佳肴。宋人月湖《众乐亭》诗云:“鄞江鲜鱼甲如银,玉盘千里紫丝莼。”即是佐证。

  宁波古代诗词中还有不少有关宁波海鲜菜饮宴的内容。清代镇海人胡湜(嘉庆进士)就曾诗云:“罗罗海物胜园蔬,鲎酱螺羹入馔初。最喜年年三四月,沿街叫卖小黄鱼。”

  当然,干、风、腌、酱、醉、糟、霉、臭的制品,如果独立上盆,也是极富宁波地方特色的,其中被称为“三臭”的臭冬瓜、臭苋菜梗、臭菜心,尤被海外游子称为“乡味”;也许日本、韩国人做泡菜的技术,还是沿着唐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宁波走出去的。三是辅主鲜明,讲究鲜嫩软滑,原滋原味。技法以蒸、烤、炖等为主,很少做火锅一类大杂烩。雪菜大汤黄鱼是最能体现这三样特色的宁波菜:用腌制好的雪里蕻做辅料,以野生大黄鱼为主料,不放油,味极清鲜。

  宁波“鲜咸合一”的风格,相对于“重油、重盐、重味”的区域,口味还是“本色、原味、清淡”的,比如咸蟹,其实以和淡为美。但这种追求对立统一的调和,塑造着宁波人的价值取向,规约着宁波人生活上的简朴、务实风格,文化上渴望异质交融。

  如今,怡然走在南塘历史街区悠悠石板路上,淘一淘纯正的街巷小吃,在运河边、甬水桥的石栏上坐下,迎着习习河风细细品尝;或者宴请亲朋,犒劳同仁;或者跨过高高的宅院门槛,坐在临街的木窗前,喝一口透红的阿拉老酒,看人们排着长队买油赞子,小孩子兴高采烈地咬糖人,百年前宁波人日常生活的浓厚风气就在食物的香味中弥漫开来……


江南游报 文化旅游 00004 2019-07-25 江南游报2019-07-2500009;江南游报2019-07-2500010;江南游报2019-07-2500008;江南游报2019-07-2500011 2 2019年07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