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匠人匠心

文章导航

  2013年,孪芸在东阳木雕城待过一年,无意间结识了许多的木匠和木雕手艺人,慢慢地开始喜欢木头。她每天在市场逛来逛去,发现红木成品的造型几乎千篇一律地庄重自持。而她,想要更活泼的形式,想要可以随身佩戴随时把玩的亲密。她觉得人在把玩木头的时候,会将自己的生命气息,喜怒哀乐注入木头里,而木头也能感知,能吸收,能理解这种无言的情绪。

  第一块类似平安扣的挂件,是她自己拟想,然后融入古朴的图腾,让木雕大师做出来的。成品出来之后,李芸庆幸地发现自己找到方向了。她就是想要这样的东西,既有红木醇厚的质感,又圆润小巧方便佩戴,价格亲民的同时,神秘的图腾还赋予它独特的意义。

  这令人振奋的创作构想,让她一头扎进考古文化的钻研里。而后两年的时间,她大量地看古书,泡古籍图书馆,观岩石雕刻,逛博物馆,寻觅各种古老的东西,甚至还在良渚博物馆做了一年的义务志愿者来更深入地了解考古学。

  几近痴迷的她大量地阅读关于图腾文化的书,不止中国的,还有国外的。曾跑去少数民族亲访,也尝试了解东巴文化。图腾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远古,它是神灵的载体。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祖先或保护神,会用图腾来做本族的徽号和象征。而中国人最喜欢的图腾是当然是龙,慢慢地发展为两种完整吉祥物的结合。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鱼龙,猪龙,鸟龙,都象征着吉祥富贵自由的美好寓意。

  一边在图腾文化里徜徉,一边努力学习识知木材。红木的种类五花八门,而差别甚微。曾经的她拿着两只红木笔筒去问材质,木雕城里的商家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大红酸枝,有人说是红酸枝,有人说是灰酸,还有人说是非酸。还有比如黄花梨,有海南黄花梨,缅甸黄花梨;还有克罗地亚小叶紫檀等等都因产地不同,种类不同,价格天差地别。

  而且红木的真假也非常难以辨认,书本上只能学个大概。一则可以人工做假,另一种说法是劈开看真假。可是一块劈开的红木还怎么能够精雕细琢成一块完整的、有灵性的配饰?所以,辩真伪也是一门长期的功课。

  有了文化积累,识了木材,接下来就是做工。选用什么样的树木制作,如何保证产量,佩饰怎么打磨,又用什么样的绳子去配,绳子要打什么结,是中国结,还是菠萝结,环环相扣。

  李芸设计的图腾图案,不仅在造型上有新意,也在每一件佩饰里暗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像“喜上眉梢”“望女成凤”“百年好合”“龙凤呈祥”……含蓄又华丽,拿来做成项链跟棉麻衣服搭配,自是最合适不过。除了项链,还有手链、腰链。2015年“印心泽”品牌落地时,她已经有70—80款原创作品。

  对于自己的品牌,她是专一的。只做红木佩饰,只做图腾的红木佩饰。问及“印心泽”三个字的缘由,李芸说,把心印在木头上,让木头呼应本心,彼此润泽。她让这红木佩饰里符号化,抽象化,图腾化的表达,与远古洪荒,日月星辰以及神秘的大自然联系起来,隐含着庇佑,加持,吉祥,祝福等动人情感。

  她的作品起先受到小众人群的关注,渐渐地她发现外国人更为痴迷。他们爱中国,爱古老的中国文化,其热情度不可小觑,为此李芸还专门设计了一张英文海报。所谓图腾是民族的象征,而民族的,恰恰就是世界的。

  执着的她始终相信,木头可以发声。作为饰物佩戴得越久,抚触得越多,它就可以变得更亮,更温柔。它有自己的温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饰品主人对话。它用一层一层色彩的蜕变来呼应心灵。它陪伴着,记录着岁月之痕。哪怕开裂,也是一种诉说。

  “印心泽”如今的作品也开始有了现代性的东西。比如它的“芭蕾舞上”,意指每个人都该拥有一个开花的梦想:比如它的“树洞”系列,让人世间不能说的秘密,留在树洞里,散开在风中;“铠甲”系列,让人想家。因为每每想起家,突然有了软肋,也突然有了铠甲。

  “翱翔之鹰”,用大叶紫檀的材质,整个造型呈现老鹰展翅的豪迈。翅膀呈V字形,鹰嘴和鹰眼都朝下方,取踏踏实实,奔向成功之意。它的“林中狐——刚好遇到你”系列,让一对小狐狸为恋爱中的你发声:“如果再相遇,我想我会记得你。”

  李芸手下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承载着一个不同的故事,有记忆的故事。她喜欢把自己精心设计制作的红木小物,送到有缘人手里。或许你的故事正在打开,或许你正是故事里的人,把玩一块独家记忆的红木佩饰,让你的气场更沉稳,让岁月更悠长宁静,而梦里和身边,唯一不变的,就是对爱的向往。


江南游报 匠人匠心 00006 2019-08-01 江南游报2019-08-0100009;江南游报2019-08-0100016;江南游报2019-08-0100012;江南游报2019-08-0100013;江南游报2019-08-0100014;江南游报2019-08-0100015;江南游报2019-08-0100017 2 2019年08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