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
人生不能只是功利的
钱穆:
人生不能只是功利的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钱穆先生靠着个人的聪颖,刻苦自修,由乡村教师而讲学北大清华并终成一家。先生早年生活飘荡且时受胃病困扰,晚年更是双目失明,却能自励自强,得以无疾而终。从中可见,他的养生之道实值得借鉴。
气功健体
在《先秦诸子系年·跋》中,钱穆先生曾写道:“儿殇妻殁,兄亦继亡,百日之内,哭骨肉之痛者三焉。椎心碎骨,几无人趣。”早年连失三位亲人,对钱穆先生的打击是极为重大的。可能是目睹父兄妻子早早亡故的原因,钱穆先生生活上极重身体修炼,注重养生之道。
除了经常的运动方式郊游和爬山,钱先生坚持练习太极拳和静坐(息功)。他在清晨起床后,一般都要用两拳搓擦眼尾、颜面二十分钟之久。至于太极拳,更是他几十年来不间断的功课。他的弟子回忆钱穆先生打太极拳时曾说:他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太极拳对养生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太极拳与其他许多运动不同之处是“神形合一,内外兼修”。不仅注重健身,更重视养心。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钱穆先生几十年不间断的练习太极拳,像揽雀尾的姿势就是太极拳里的标志性动作。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钱穆先生身心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在钱穆先生的养生方式中,静坐(息功)应该是最令人感兴趣的。钱先生从二十多岁就一直练习静坐,对静坐之法也是深有心得。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静坐使脑神经思维静止,则又是一种最佳的休息。在练习静坐的时候,人的精神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同时又保持宁静与松弛,肌肉也得到放松,呼吸自然顺畅,身心的紧张因素也不再影响身体的机能。钱先生二十余岁时迷恋静坐健身,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使得他具有充沛的精力来从事他的学术活动,静坐也对他的身体机能产生了影响。
书游怡情
钱穆先生读书是出了名的刻苦,他自律清晨必读经、子难读之书,夜晚读史籍,中间则泛览杂书。夏天夜晚,为防止蚊子叮咬,先生就把双脚放在瓮中坚持夜间苦读。以至于“读之甚勤”,“至形于梦寐间”。如此十几年,学术上扎牢了根基。书给钱穆先生带来学识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的寄托。这份寄托使得他的人生在自得其乐中得以安身立命。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也是自我调节,心理按摩的过程,读书就是脑的适当运动,可以活跃思维,消除某些心理障碍,最终达到健身的目的。钱穆先生读书成癖,要知道,读书给了他知识的营养,而且造就了心智的顺畅融合。
钱先生自称:“游历如读史、尤其如读一部活历史”,“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他在集美学校时就常会来一趟海滩游,鼓浪屿、日光岩都是他长期驻足的地方。观潮涨潮落,令他心旷神怡;在北大讲通史则必到近侧的太庙备课,在古柏旁草坪上,“或漫步,或偃卧,发思古幽情”。在遵义讲学期间,他每天都要出去散步一个小时。他的学生曾回忆道:先生很喜欢散步。每晨早餐后,由我陪从沿着湘江西岸顺流南行;大约走一小时,再沿着去时的岸边小道回老城。这样的散步,除天雨外没有一天间断过。先生总是提着一根棕竹手杖,边走边谈。先生说,他很爱山水,尤爱流水,因为流水活泼,水声悦耳,可以清思虑,除烦恼,怡情养性。
胡美琦女士(第三任妻子)说:“他喜欢接近大自然,我们在香港时,先后两个家都可以望月,可以观海。得了空闲,他喜欢自香港山顶看海上落日,看夜景,或是到九龙乡村漫游。他对于一年四季阴晴冷暖的变化,都觉得意味无穷。”在先生的生命中,自然早已经是他的一部分了。
情趣陶冶
先生的兴趣爱好很多,盆栽、围棋、箫笛乃至昆曲、京剧都是他的兴趣所在。这些生活兴趣不仅陶冶了钱先生的情怀,也时刻给人“精神焕发、元气淋漓”之感。
先生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曾写道:“余在府中学堂时,即好围棋,先兄亦然……广罗晚明以下各种围棋谱,课余在此对弈,或摆谱……几乎每日必对弈一局。”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治学,对“游于艺”真意,深有体会。学围棋不但可以增强记忆,启迪思维,培养数学逻辑,更能提升专注力与耐性,陶冶性情。钱穆先生的棋艺不错,余英时先生回忆道:“钱先生那时偶然还有下围棋的兴趣,陈伯庄先生是他的老对手,因为两人棋力相等。我偶然也被他让几个子,指导一盘,好像我从来没有赢过。”除了好围棋,先生还曾自述:“好吹箫,遇孤寂,辄以箫自遣,其声乌乌然,如别有一境,离躯壳游霄壤间,实为生平一大乐事。”钱穆在常州府中学堂曾随童伯章先生学过昆曲,极好箫笛。人们喜欢箫,除因为箫艺可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因吹箫可以开发智力,使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