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带火了一批网红,比如一对来自江西赣州的“华农兄弟”,他们在视频里晒如何花样翻新地吃一种小动物——笨拙肥大的竹鼠,以至于竹鼠也因此火遍了大江南北。
什么?鼠也可以吃?真是重口味。网友们炸锅了。
但是,竹鼠不是老鼠,它栖息于山坡竹林的洞穴中,平时在地下生活,夜晚到地面上活动,以竹子的地下茎为主要食物,也吃竹笋及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肥胖笨拙,小耳小眼,视力退化,还有着那么可爱的大板牙了。
别看如今高呼“打死也不吃竹鼠”的大多是北方人,可恐怕,最早吃竹鼠的却也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土著”呢。
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就曾发现有竹鼠的化石。烹饪学者聂凤乔认为,竹鼠很可能在当时已经是人们的食物之一,因为捕捉它比猎杀一只肿骨鹿或剑齿虎要方便多了。在我们熟知的元谋人生存遗址中,也发现过竹鼠的化石——这当然只是推测,而科学研究也证明北京人、元谋人和现代智人并没有亲缘关系。
即使抛开古人类不说,竹鼠也早就端上了北方人的餐桌上。有多早呢?西安半坡遗址距今6000多年,那里就曾发现过大量竹鼠的骨头。骨头大多是碎的,证明它们是被人吃过的。
古籍中有关竹鼠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能见于《庄子·外篇》,里面说:“执留之狗成思。”这里出现的“留”,实则为“鼬”,或许就是竹鼠。金末元初的杨奂有句很浅白的诗:“花鸭夜方静,竹鼬秋更肥。”对竹鼠的垂涎,可谓昭然若揭。清朝徐昆著的《柳崖外编》,是部类似《聊斋志异》的志怪小说,其中一文为《我有油》:“我有油,出滇南,一名竹鼠。生竹丛中,食竹根,形类猫而小,毛灰色,可为裘。稍肥,则自鸣曰,我有油,我有油。人以木板压之,取其油,遂不复叫。再叫,必待有油时。”在受到人为刺激时,竹鼠有时发出“咯、咯”的磨牙声,或立即露出锋利粗大的门齿,发出“呼呼”的鸣声示威,但前人居然能听出“我有油”三个字,似有寓言含义,即做人不能太得瑟。
然而,纵览古人品尝竹鼠的故事,却几乎和北方人没有多大关系了。西汉扬雄在《蜀都赋》里,把竹鼠作为食物这件事儿写得明明白白:“春羔秋鼬,脍鲮龟肴。”这一句有山珍,有海味,且按时令选取食材,不同季节就要换不同口味才最好。直到今天,川蜀之地也深爱竹鼠的美味。竹鼠在四川有很多可爱的名字,通常被叫做“竹溜子”,平武一带叫它“毛二娃”,大巴山一带又称“吼子”。民间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竹鼬”的俗语,认为竹鼠肉有着人间数一数二的鲜美。据《川菜烹饪事典》介绍,其“肉质细嫩肥美。宜红烧、清炖”。
达州有道名菜“油酥竹鼬”,做法是选一至二公斤的竹鼬,宰杀后去毛,在清水中浸泡去血水,然后下锅煮熟晾干,再全身抹上盐、姜汁、花椒面、酱油等佐料,再用鸡蛋面糊穿衣下炸,炸至透身金黄起锅装盘,最后以高汤、淀粉加少许白糖、胡椒熬成汁,遍淋全身即成。吃起来外酥内嫩清香可口。
此外,在广西、云南、台湾等地,竹鼠也是餐桌上的常客。广西昭平县的人好吃竹鼠,宋代时便已经以腊竹鼠名闻遐迩。《广西通志·民俗志》“生活民俗”记载:“瑶族种植的菜类有……肉类主要有猪肉、鸡肉,次为牛肉、羊肉,以及野猪、山鼠、竹鼠、松鼠、鸟、黄麂、穿山甲、山鸡、山青蛙肉等。”云南有道名菜“清蒸竹鼠”,是滇菜高级宴席菜之一。烹饪时选新鲜宰杀的竹鼠,要旺火沸水,长时间蒸,以保持竹鼠肉质粑软肥香。
为什么竹鼠的受众从遥远时代的北方人转变为南方人?原来,历史上竹鼠最北曾经分布到大约河北北部,到陕西关中一带,后来由于气候的变化逐渐向南方退缩,时至今日,大致在浙江至西部四川及秦岭以南。同时,这和竹鼠的食物——竹子的分布变化,也有着很大关系。因此,现在看到吃竹鼠而觉得难以接受的朋友,反而大多是北方人。但估摸着称之为重口味的人们,是想不到北方的半坡先民们却是最早的食鼬先行者的。
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苏轼作为美食家的名气,似乎都要盖过了他在其他领域的成就。这位遍尝八方美味的“老饕”专门为竹鼠写过一首诗:
“野人献竹鼬,腰腹大如盎。自言道旁得,采不费置网。鸱夷让圆滑,混沌惭瘦爽。两牙虽有余,四足仅能仿。逢人自惊蹶,闷若儿脱襁。念此微陋质,刀几安足枉。就擒太仓卒,羞愧不能飨。南山有孤熊,择兽行舐掌。”
他说,当地人给我送来了竹鼠,这竹鼠胖得不得了,据说是从路边随便抓来的,连网都用不着。正是因为竹鼠那“萌萌哒”束手就擒的呆萌样子,让苏轼生出了恻隐之心。他说,让我怎么忍心吃它的肉呢?听说南山有头孤熊,还是去抓来吃熊掌吧!
苏轼没有吃这只竹鼠,也许是因为偶然。但现在很多网友看到华农兄弟吃竹鼠的视频,纷纷表示“不能接受”。看起来很美味,真要去吃却觉得难以下嘴。
因此,从历史上看,人们在食材选择上的“重口味”,并不全是因为追求美味,最初也是迫于生存。可见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食材的选择,不同的文化心理也影响了对食材的认知。
野生竹鼠如今已越发稀少,在2000年便被列入了“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即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不过华农兄弟吃的是养殖竹鼠,因为是养殖,人们对竹鼠的“重口味”,就相对容易接受了。而只要能接受,前一秒还是重口味,下一秒可能就是“真香”。重口不重口,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