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匠人匠心

文章导航

  步入这家场馆,就像进入苔藓王国,列队的几百盆玻璃缸里,一片片比草还低矮的苔藓探出了头。依伴山石脉络,它们爬出一片嫩绿成云,油润欲滴。

  苔藓并不少见,进一趟山就能得。刘禹锡作《陋室铭》,也给了它一席位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身高1米92的杨岭,玩起”萌宠”苔藓,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亦刚亦柔,透露出一种强烈的反差萌。

  杨岭名字里有木有山,呈现一派“川中草木盛”的景象,与现在玩的路子不谋而合。很难想象,杨岭曾是一名从业15年的西点师,这位国内甜品界少有的高个,从19岁起就进入这行,开始研发与制作女生们钟情的可爱甜品。

  15年中,除了收获一沓专业过硬的证书、融洽的工作氛围以外,也让他经受了严格的美术训练,打磨出杨岭抓取比例与结构的精准度。而这份功底,用于现在苔藓造景,便是如虎添翼,正好弥补了他非美术专业出身的不足。

  这份苔藓情结,缘起于安徽泾县。那次他一路上山,满目苔藓,绿得难以形容,心里特别安宁。它们小小的不起眼,而俯瞰群山问的森林又何尝不是这幅景象?山水画中的意趣,又何尝不藏在这点点苔藓层层地衣之间?这份体悟与向往,开启了杨岭养植苔藓之路。这年他26岁,正值西点师工作第7年。

  万事开头难,遇到困难也是常事。苔藓虽常见,室内却极难养。那种喷喷水就好的懒人养法,只是人们想当然而已。杨岭积攒的六七年侍弄花草的经验,遇见苔藓后却完全派不上用场。

  室内总归还原不出山中气候环境,而“环境”包含很多方面,只喷水,不懂土壤酸碱度、光照时长,依旧养不活苔藓。技术难题时常冲击着杨岭的苔藓情结。

  几次尝试无果,他开始经常进山找灵感,花一整天勘查适合苔藓生长的湿度、海拔、温度。前一两次还会带上仪器,后来仅靠体感呼吸。常州湿度低,仅占30%左右,而山里的湿度大概在70%—80%左右,人深呼吸时会感觉凉爽清透。

  于是杨岭开始做实验,按照土壤、水分、光照不同,每三个月作为一个阶段,观察苔藓生长变化。

  一有时间,杨岭总爱往山里跑。以前是享受爬山、欣赏风景,现在更重要的是寻找灵感,为苔藓造景。他享受置身山谷溪涧的安宁,试图在盆景中再现这份惬意。加入观赏石、枯木,甚至田螺、瓦片,再将苔藓铺就其中。他希望极尽还原自然的野趣,恍惚闻到潮湿的青草香。

  一天,他想要体现一条干涸而磅礴的河床,河道外苔藓密布,一个小泥人置身河床间,踽踽如苦行僧。为了搭造河床,杨岭挑选了很多石头,并加以塑形,摆了一个星期都找不到感觉。心思陷进去,就连朋友请喝酒也在琢磨石头怎么放、用什么比例。最后喝得迷迷糊糊,回到工作间借酒劲儿随手布局,次日醒来一看,效果居然挺好。这件作品横长一米,枯与盛之间形成强烈视觉冲击,一度在网上点阅达到40多万次。

  他选用的玻璃缸低矮狭长,铺苔藓时需要留心不能太密,为苔藓的自然繁殖预留出生长空间。杨岭爱选用白发藓,这个品种的苔藓不成活则已,活则恣意蔓延,远看茂盛如一大片饱满的草坪。虽然立意鲜明,这件作品却没有名字,“我做的景都没取名,保持一种玩家心态,作品都要做到自己满意为止。让大家产生共鸣,就像在哪经历过一样。”而这些作品,不养8个月到1年,杨岭绝不出售,这是身为玩家的他另一份坚守。

  这两年,杨岭打算筹备一本书,把这批珍贵照片结集成册,教大家如何养护苔藓。他还想打造一片实景苔藓天地,供人们在其中喝茶聊天,就像真正身处大自然中一样。


江南游报 匠人匠心 00008 2019-08-29 江南游报2019-08-2900011;江南游报2019-08-2900015;江南游报2019-08-2900010;江南游报2019-08-2900014 2 2019年08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