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旅游文学

文章导航

  走进安阳殷墟那座甲骨文“门”字形的大红门,就是走进3000多年前第二十代商王盘庚的都城。感觉这里已不是河南安阳,而是殷商最后500年那31位商王共同的皇城——北蒙、朝歌。

  安阳殷墟的出名,其实还不到一百年。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王懿容在中药中发现龙骨的甲骨文后,历史才把目光注视到了安阳。后来经过多次的安阳考古和古迹挖掘,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残片和青铜器、玉器,又在安阳发现了殷王陵遗址、殷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和甲骨窖穴等,才证明了安阳的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王朝的都城。

  殷墟进门后的第一个馆,是甲骨文馆。

  甲骨文馆其实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里头收藏了从这里出土的甲骨文片15万件。这个数字震惊了世界,也揭开了我国历史上最早一个有文字记录的王朝的神秘面纱。甲骨文片告诉我们,殷墟是3000多年前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从宫殿宗庙遗址看,当年就有50多座大型宫殿和宗庙,都城朝歌已有人口30万了。而此时,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城市、素有“永恒之城”称谓的古罗马城,那时才刚刚出现一些原始的部落!

  我看殷墟广场上那林立的骨甲文石碑,深深地为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明而自豪。

  走过甲骨文馆就是青铜厅。青铜厅展示的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器皿,最著名的是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噐,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因是商王为祭祀其母(名戊)而铸造的,故也称后母戊鼎。它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意外保险额,达1.5亿元之多。现在,司母戊鼎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殷墟宫殿、宗庙的遗址上。底座有周谷城先生的题字:青铜时代第一鼎。鼎前立有巨石,上写:司母戊鼎出土地。这是旷世珍宝啊!许多人在鼎前拍照,我也挤上去拍了一张。

  殷墟还有一个必看的厅是殷代马车坑,坑里是残存的马车和拉车马的遗骸。这是华夏考古发现古代畜力车中最早的实物标本。从这里,我们看到3000年前殷代的交通已经比较发达了。那时马车已很考究,车身方形,装饰的雕刻豪华、底盘高1米,车前有两头马拉驾。

  事实上,殷墟时期的自然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也已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那时的殷人能记录日食、月食和星象;那时的历法采用阴阳合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并增加了闰月的方法,这些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数学方面也有了个、十、百、千、万等数字概念,并采用十进位制。医疗方面,能认识到人类的10多种疾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有针砭、按摩等方法,已到了一定的水平。

  由此可见,殷商文明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曙光,我看可以算是人类文明的早晨了!

  殷墟里最好看的是妇好墓。3000多年前的古墓能保存得这么完好,简直是个奇迹。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妃子,出土的甲骨文里有200多处提到她。文字记载说,她不仅是妃子,还管祭祀,是祭司。她还有私家军队3000人,是统帅。她还有封地,是一方诸候。这样的女子,在古代历史上,简直是空前绝后!妇好的墓穴在地下室,地面上她的墓前有个亭子,亭前还有一个雕像。是妇好头戴盔帽,身穿铠甲,飒爽英姿,一副巾帼英雄的形象。

  这样好的王妃,当然能得到商王武丁的宠爱。妇好死后出于对爱妃的不舍,商王武丁就把她的坟墓修在他自己住的宫殿地下,终生相伴。这自然是妇好墓保存完好的原因。

  殷墟的宫殿、宗庙遗址离王陵遗址还有十几分钟的车程。

  那边的遗址,主要看商朝宫殿和宗庙的规模。这一片的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出夯土基址80余座。既有宫殿、祭坛、防御壕沟,还有作坊、甲骨窖穴、祭祀坑和贵族墓。从这里,我们看到了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奢华和威严,也了解了历史上千载春秋的沉浮枯荣。

  从殷墟那甲骨文“门”字形的大红门中出来,我就完成了殷商朝的北蒙、朝歌到现代河南安阳的穿越。拂去3000多年岁月的风尘,我仿佛看到我们的华夏民族从童年一路走来。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呜,一切喧闹、热烈或残酷、纷争的历史,现在都成了我们眼前的萋萋芳草了。望着殷墟,我心惘然。惆怅中想起一首叫《安阳》的歌曲,歌词曰:

  回忆是淡淡的忧伤,

  安阳、安阳,

  别离的话不必多讲……


江南游报 旅游文学 00014 2019-09-05 江南游报2019-09-0500007;江南游报2019-09-0500006 2 2019年09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