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舌尖之旅

  水果的混战

  中华料理的常态是对常见蔬菜、肉类进行咸鲜口味烹饪,水果多为生吃。当然,偶尔也会以甜汤的面目出现。而在高校黑暗料理界,水果却是油锅的常客、作料的团宠。一名优秀的黑暗料理师,应该忘记水果的身份,当苹果、橘子上了备菜台,就要和白菜、土豆、胡萝卜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请看这几个经典食谱:苹果炒橘子、西瓜炒香蕉,水果从各自静好,到奔向一种大乱炖式的团结。还有蔬菜水果的跨界联欢,如人民大学著名黑暗料理——青菜炒橘子,在网上火了以后,橘子一度成了北方高校黑暗料理界的“大哥”,亲切接见各种慕名来投的蔬菜。如果有一个橘子解决不了的蔬菜,那就上两个橘子。

  在水果系的黑料中,还有一个菜是个不折不扣的硬汉:河海大学的甘蔗炒排骨。甘蔗、排骨经历“千锤万凿”“烈火焚身”后,依然是一副等闲自在模样,让学生食客感到一种巨大的震撼,因为筷子夹起来的已经不是菜,而是“风骨”!

  口味的统一

  中国因为幅员辽阔,口味自古以来就有着巨大的南北差异,在食物是咸口甜口上,总是针尖麦芒互不相让。如北方吃甜粽,而南方多吃肉粽。又如南方人多喝甜豆腐脑,而北方人却吃咸口。双方据理力争,使之和“冬天南北谁更冷”,成为互不妥协的两大终极论题。而在大学黑暗料理界,这样的争论,根本不存在。因为学生的口味,有时不取决于南北,而是过节后,食堂剩下什么食材以及想让学生怎么打扫它们。

  举个例子,中秋节过后,月饼还剩下不少,彼时月饼已经没有了节日光环加持,在黑暗料理师眼中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食材,除了炖月饼会有操作难度,例如五仁月饼一炖开,就是“低配”版的八宝粥,煎炒烹炸都可以。油温加热,油锅开始冒烟时,放入葱花香菜,香味出来后,把月饼倒进油锅,然后各种作料齐飞。无论月饼馅多甜,被葱花、香菜、肉味包裹之后,再浇上点儿酱汁,那个曾经的“小甜甜”都一去不复返了。

  接受改造的不只有月饼,元宵节后的元宵,端午节后的粽子,原本蒸煮的,都给我烈火烹油、葱花着锦,食物或甜进咸出,或咸甜参半,咸党甜党们的定式思维被彻底改变,不得不臣服于盘中的黑暗料理,握手言和。

  攻其不备的妙趣

  “出其不意”是黑暗料理追求的效果,如果你认为它只是在咸甜口感上打游击,给人意想不到,那就太小看这门技术了。除了变换食材原有口感,改变其自古以来的冷吃或热吃基因,也能让学生大吃一惊。

  如用葱花姜片炝锅后,放入学生常常开袋即食的辣条、妙脆角,再配上生抽等调味品。要是炒虾条,还可以放一些蚝油提鲜。这样就把童年的味道炒进了锅里,倒在了盘子上,然后等着从暗中看他们一边哭着吃,一边流泪发朋友圈致青春吧。要知道,在黑暗料理大厨眼中,万物皆为食材,他们从没有小卖店、水果摊、中药铺的概念,所见一切,都是菜市场。

  常温的可以炒着吃,同理,热的就可以凉着吃。传统认为麻辣烫这道菜,“麻”“辣”“烫”三个要素,风借火势火借风威,缺一不可,那么“冰镇麻辣烫”,换言之“麻辣冻”绝对会让人大呼“不科学”“反人类”!因为学生会觉得不是在吃麻辣烫,而是在舔麻辣味的冰棍儿……但真“嘎嘣”嚼一口冰镇麻辣烫,舌尖先是迎来一阵冰凉,然后麻辣随着凉气氤氲散开,缓缓地爬过舌尖儿,把麻辣冰凉等味道一起下在味蕾上,让人先直吸凉气,然后大呼过瘾。

  黑暗料理的哲学,一词以蔽之,就是“矛盾”。食材一反常规做法,从冷变热,从咸变甜,从水煮变油烹……冷热酸甜,想变就变。因此,拿到一份食材,想到它截然不同的口感、温度、颜色、气味,但同时还兼有其本来的特质。因为食材味道不变则欺世,味道大变则失真,要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求平衡。

  食堂的大师傅们一面极力引进各种菜系来丰富大学生们的餐桌,又一面将飞驰不羁的想象力与创作力,混着油盐酱醋等调料,一同加入锅里。在追求新鲜与刺激的道路上,从不回头。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11 2019-09-12 江南游报2019-09-1200010;江南游报2019-09-1200012;江南游报2019-09-1200013;江南游报2019-09-1200011 2 2019年09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