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
百岁国医的十字养生妙法
![]() |
![]() |
![]() |
![]() |
干祖望,生于1912年。第二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耳鼻喉学科的创业人之一、中医耳鼻喉科的泰山北斗。
他4岁入私塾,17岁学医,21岁挂牌行医。1951年挂出全国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1972年,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办“中医耳鼻咽喉科”,并于2006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重点专科。
他“师法于西,西为中用”,最终形成了在治疗中按照中医的思路遣方用药,同时把外科理念引入到耳鼻喉疾病的治疗,用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来辨别疾病、辨别证候的基本理念,撰就全国第一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他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不仅是对待学术的认真态度,更是对待病人的敬业精神;他一生最幸福的事是说真话,做实事;他是金陵“十大藏书状元”之一,酷爱藏书、看书、写书……
一个多世纪光阴荏苒,成就了一代国医大家的风骨,更见证了祖国医学的壮丽复兴。
干祖望
百岁国医的十字养生妙法
从国医卫士到新科先锋
一个多世纪光阴荏苒,成就了一代国医大家的风骨,更让人在干老身上见证了祖国医学的壮丽复兴。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医曾遭遇来自国民政府的一系列压制政策。彼时,文采斐然的干祖望在挂牌出诊之余还在报刊上开设专栏。他奋笔疾书,痛陈时弊,1946年,在《中华医药报》上发表文章《中医师不得打针与用西药之我见》,直言“卫生署”关于中医师不得打针与用西药的条文是在压制中医;1947年,在《中医药周刊》上发表的《如何挽救中医外用药之没落》怒斥部分中医师盲目尾随西医,抛弃中医精华,“能辨出雷佛奴尔代马妥尔的优劣,而竟不知红、黄、升、降药的成分”。他不仅鼓励中医师面对西医时要增强自信,更强调中医自身需要发展。
干祖望深知人才和传承对于中医发展的重要性。他目睹国内中医西医化现象严重,理论临床皆由西医西药代庖,爱之深而责之切,他大声疾呼:“中医学术后继无人”“中医临床后继无人”“中医药危机已呈现端倪,切勿高唱后庭花之天真美妙歌曲!”
干祖望为中医争地位从来不是固守阵地,而是开疆拓土。他师古而不泥古,创立了中医耳鼻喉科。
干祖望原来擅长的是传统的中医咽喉外科。1934年,干祖望开始独立行医的第二年,一本张崇熙编写的《东亚西医函授学院讲义》令他了解到20世纪西医有“耳鼻咽喉科”,由此萌发了建立中医耳鼻喉科的念头。
1951年,在上海松江县城厢第四联合诊所,干祖望毅然挂出全国第一块“中医耳鼻咽喉科”招牌。在这里,他接触了许多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他发现,如果单凭望、闻、问、切,不做专科检查,耳鼻咽喉科仍旧不具备区别于一般内、外科的专科特色。197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开始设立“中医耳鼻咽喉科”。为了建设好新专科,干祖望无偿贡献出自己多年研究的验方,制成“鼻渊合剂”“参梅含片”“止眩冲剂”“黄柏滴耳液”等中成药;他亲自主持成立和指导了“嗓音病专科门诊”“变态反应性鼻炎专病门诊”“鼻窦炎专病门诊”“口腔溃疡专科门诊”等小组。
中医耳鼻咽喉科由一个小组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科室,人员从2人发展到20多人,用中医中药诊断、治疗了许多耳鼻咽喉科疑难杂症。12年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被确立为全国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999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医疗中心,2006年成为第一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重点专科。
学科的建设和传承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构建,而中医耳鼻喉科系统论著前无古人。干祖望综合中医古籍有关耳鼻咽喉疾病的分散记录,西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讲义,以及自己的临床医案撰写出《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956年3月,全国第一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问世,在上海《新中医药》杂志连载发表。25年以后,当全国各地中医院普遍建立中医耳鼻咽喉科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份资料如此弥足珍贵。而此时,干祖望已经将第一版原著的10万字扩充了6倍,成为了内容最为详尽的专科教科书。
修心养生十字妙法
于2015年仙逝的干祖望,享年104岁。不仅是道德楷模,还因养生有道被世人称赞。干老曾豪言:“上班至90岁,寿年100岁。”这些都成了事实。他八十多岁时,能大气不喘地爬16层楼去病房诊病查房,能连续站立3小时作学术报告;九十多岁时,能为患者疗伤诊病,步行数里;年近百岁时,还能看书读报、撰写文章,依然神清气爽,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这些都与干老的修心养生十字妙法有关。
笑——干老说,笑是保健养生的第一法宝,俗话有“一笑解千愁”之说。诗人陆游也说过“一笑失百忧”、“一笑解容衰”。
叫——干老年轻时是有名的票友,年老时说话仍中气十足,与好叫好唱不无关系。
钓——狭义的钓,仅仅指有益趣的钓鱼,能养心、养性。广义的钓,则包括了一切有益于老人身心的活动,如诗书棋画等。干老说,东汉隐士严子陵,垂钓于富春江,周姜子牙垂钓于渭水河边,这两个以钓鱼出名的人,都享有高龄遐寿。
俏——老来俏。老年人的衣着应该花俏高雅一些。《战国策·齐》载: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老头穿了漂亮的衣着,当然要照照镜子,一照之下,竟是顾影自怜,怪不得唤他老伴来评价了。新时代的老人,更应该穿好。事实证明,年老而衣着花俏一些,非但精神上可以返老,而且形态外貌上也能还童。
掉——即掉价,而且还要自己及时地掉价。坦然承认自己是已黄之珠,即可心平气和地掉价。不要一味追忆怀念当年的一呼百诺,出入小汽车,抑郁于现在的“门庭冷落故人稀”。如若还端着昔日的架子,不肯掉价,心情怎会畅快。1985年,我陪干老乘火车到无锡开会。上车后不久他就将座位让给了没有座位的乘客,我只好将座位让给他。但几分钟后他又将位子让给了其他人。下车后干老风趣地说,我们买的是坐票,坐的是站票,既做了好事,又锻炼了身体,这是一举两得。
充——充实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富足,自然内心愉悦,心灵强大。
空——一切欲望要空。要向佛教的“五蕴皆空”靠拢,什么都不想、不要。在欲望上空了,反过来,内心上更充实了。
聋——就是塞耳不闻天下事。战国时的慎到,早就教人养生之道中的一个聋字,谓:“不瞽不聋,难作阿公。”就是说你想做一个长寿的阿公,必须装聋作哑,所谓“听不到心不烦”。
雄——英雄气概之谓。人就是要雄才不减、雄姿永驻、雄风长在,否则,就算锦衣华服,恐怕也俏不起来。
通——就是要想得开、想得通,对所有事情,就算有冤屈之感也要想开些,这叫“通真达灵”。小事情视而不见,则什么麻烦也没有,这叫“通权达变”。任何难事,只要你想得通,即可“天堑变通途”。用中医行话来说,叫“通则不痛,不通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