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匠人匠心

文章导航

古意之香

  始建于南宋的深澳村虽古,但它纵横交织的水系统风雨兼程一般,夹带历史的风霜雨露更替着每个当下。它得名于水,而涑南正是看重了深澳村丰沛的山泉水,在2014年,决定把寄托着自己兴趣与生活思考的“木龙香坊”建立正这里。

  古意之香

  ◎ 刘 青

  匠人:涑南,“木龙香坊”主理人、调香师。传统呼吸疗法与国外芳香疗法的实践与应用一直是涑南主要研究的课题。结合中医本草,还原古代香方的香气与功效,调制出“改善人的生活品质”的日用香品。香丸、香枕、香草饮、香膏等不同形式与功能的香用品,体现着他将香融入生活乃至自然环保的思考。

  川泉清冽,滋养本草的同时,涑南用它来制香发酵。桐庐县的山川给了这里一道天然屏障,低污染的空气有利鼻腔保持洁净与灵敏。而由当地湿度与温度造就的窖藏空间恰好适宜存放香品。这一切都像给“木龙香坊”一个完美的开场。

  古村缓慢的生活节奏,给心余留了更多空间,创作思路自然开启。就像他所说的:“打开心灵的鼻子,生活中无处不飘香。而香味比声音和景象更能拨动你的心。”

  最初玩香,涑南怀揣着被爷爷熏陶出来的中医技能,还有为期三年的博物馆工作经历。因为擅长拍摄,2011年,还在上大学的涑南有机会进入江西华南博物馆拍摄藏品,其中除去文房、佛像,就属香炉为数最多,这是他借助器物还原历史生活面貌的开始。

  那段时间,涑南看过上千件藏品,能上手的也有三五百件之多。拍摄完后,挖掘出朝代、工艺、使用方式等庞大的信息也是他的必修课。

  从香材到如何焚香,整个习香过程,逐渐填补起他对器物的使用空白。馆长经常拿出顶级沉香给他使用,这对当时只认识当归、丁香等基础香药的涑南来说,又是一场拓展眼界,拨开了香文化迷雾的全新训练。也正是那时,他慢慢产生出做香的念头来。

  带着这样的经历,家住山西涑水河南的他,自称“涑南”,带着一份思乡情结来到江南深澳古村。似乎与“水”有剪不断的关联,水养本草,香品因水成型,涑南在这里也开始了与香逐渐“升温发酵”的制香生涯。

  涑南对中药的认同源自爷爷,这位擅长中医的老人教会他辨识草药、运用本草。诸如甘草泡水缓解咳嗽的方法,他运用起来近乎本能。香品其实也取材自本草,只强调它的芳香而忽略药理,不免有所缺失。自小受益于本草的涑南,希望借助本草的药性,通过”呼吸疗法”补益身心,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如何调配出功效与香味兼备的香品?古人早就记录在《遵生八笺》《香乘》《长物志》等典籍里。获取香方对于涑南来说并不难,难的在于集齐香方中的香材,以及按照现代生活需求改良香方。

  涑南以往接触到的香材加起来也不超过50种,面对香方里少则20—30种,多则100余款香料,光是找齐它们就不易,更何况辨识它们的真假、气味与药性。

  “木龙香坊”成立后,涑南分别向中医师与香道老师求教,自制的“梅花香丸”里用到的玄参、黄精,就是他随一位中医老师上山采的。自然生长的黄精气味芬芳清冽和书上写的一样,驱车3小时到达丽水山脚,跟着老师一路识本草,虽难见黄精,倒是先采了不少玄参、黄芪回来。野生的玄参留香时间很长,气味蜜甜蜜甜,不像有些人工培植出来的带点腥臭味。

  人工培植的一些香材无论是气味还是药性都与古籍中的记载不太相同。照搬古方,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功效,这也是涑南修改香方的重要原因。至今他用到的香方里经调整的就有60%之多,超过一半的香方里,都需要替换其中几味草药,比如上面提到的“梅花香丸”,原本要用到一款属于动物香型的麝香。

  野生的麝香药性太强,也难找到,如果消耗大量人工成本却不能普及给更多人使用则由于与涑南的理念相悖。于是他选用辛夷花、丁香、红景天替换了麝香。辛夷花、丁香,能代替麝香的辛昧和暖味。而红景天、辛夷花和麝香一样都有行气血的功效。从属性来说,红景天属性偏凉,而丁香偏温,一凉一温,正好调和。

  在涑南满意的作品里,有一款名叫“万籁静寂”的合香。这款香原本是为一位阿姨量身定制的,她长期睡眠不好,心律不齐,于是涑南就用沉香为主料,另加安息香、苏合香、崖柏、丁香等香料为她调配了一款有助睡眠的香品。

  沉香补气宁神的功效协同其他行气安神的本草,对脾胃不合、神经衰弱、压力紧张导致的睡眠不好有缓解作用,阿姨使用后非常认可,涑南这才决定推广给更多的朋友使用。

  还有一款香,以古代时刻命名,从早到晚分为“食时”“隅中”“日央”“哺食”“人定”“夜分”6个时辰,统称为“北京时间”系列合香。

  随着人体在不同时间段的身体需求和气血状态不同,适合的香气和药性也不同,比如早上起来,可以用到加入迷迭香与柏香的香品,迷迭香能增强记忆力,而安神定魄的柏香,也被称为“空气维生素”,闻后有助我们思绪更清醒。

  “哺食”针对下午3点到5点的时间段使用,在人体需要补充水分的时段里,香材以甜润为主,适合搭配喝茶品饮,而香药的感觉也更强烈一些,能促使气血更畅通。

  这款香也是以余光中先生为精神代表的作品。余先生推行香文化,同时用文学倡导环保。受他的感召,涑南侧重选择自然枯萎的香材,例如柏木,不采挖生长中的活料,以维护当地的水土平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余先生给他题字“心香是道”,鼓励涑南调配出不同形式与功能的香用品,助益人们的生活。


江南游报 匠人匠心 00011 古意之香 2020-01-09 江南游报2020-01-0900007;江南游报2020-01-0900006;江南游报2020-01-0900008;江南游报2020-01-0900009;江南游报2020-01-0900011;江南游报2020-01-0900010;江南游报2020-01-0900012;江南游报2020-01-0900014;江南游报2020-01-0900013;江南游报2020-01-0900015;江南游报2020-01-0900016 2 2020年01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