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旅观察

文旅产业转型需要 “软硬兼施”

  疫情期间,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互动化的生产方式成为行业发展主要特征,网络视频、网络音频、在线教育、知识付费等数字文旅呈现更为明显的发展优势,这都加速了文旅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社交化的阶段转型。

  文旅产业转型需要 “软硬兼施”

  ◎ 记者  王  珏

  2月4日,火神山的无人超市伴随着火神山医院一同上线。这家超市没有店员、没有收银员,扫码付款即可,尽最大可能减少了人员接触。

  这不是无人科技的首次尝试。早在2017年,阿里便推出了一家没有点菜员、也没有收银员的无人餐厅。顾客只需支付宝扫码刷脸确认身份,即可在电子屏上点菜,用餐完毕后可自行离开,支付宝自动扣款。因人力占比大幅度减少,成本支出也缩小至常规的1/4。

  除去无人餐厅外,阿里的“菲住布渴”的未来酒店(FlyZoo Hotel)也做了无人探索。住客只需支付宝扫码或刷脸即可在前台办理入住,刷脸即可开门。室内天猫精灵可控制房间的设备并发起诉求,用餐既可在餐厅也可在室内,但无一例外都是机器人送餐。疫情时期,“无人”接触更令人感到心安。

  除了无人化服务,智慧化管理也在这次疫情中大展拳脚。

  为了助力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中国联通推出了热力成像测温等黑科技。通过热成像与人脸识别整合,运用5G网络,可在机场、车站等易发生大面积交叉感染的人群密集区域,快速提高旅客体温检测和通行效率。

  智慧化管理对标到景区管理,之前也已有尝试。

  例如高德地图的景区客流监测预警功能,便可基于当前数据,预判景区未来2小时即将到达的人数,根据定位了解人流密集处,并调度相应服务疏导拥挤,降低因流量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又如海南省早在2018年便组建智慧气象服务创新团队,深度挖掘旅游相关行业和气象的相关性,研发交互的、可视化的全域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创新推出“赶海指数”板块,根据潮位信息一级天气要素制作赶海模型,为游客提供参考。

  再如2019年11月,八达岭长城联手高德进行了信息推送,实施公布了雪天的相关营业信息,以便游客及时规划行程。

  除了智能化运营和管理,数字产品也是各显神通。

  截至目前,全国约2亿人在家“云办公”。钉钉“在家上课”计划覆盖服务1200万名学生。“云看病”下,超300万人在线完成问诊就医服务。此外,“云监工”也让国内外网友共同见证中国基建的速度与激情。

  随着5G商用落地,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域,政府和企业也都主动上云,拥抱科技,跨界融合,打造升级线上产品,发力线上服务。

  在博物馆、美术馆、景区相继关停后,云看展、云讲座、线上娱乐、云景区、云旅游大放异彩。

  文博领域 “闭馆不闭展,宅家听讲座”,仅北京地区就推出10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线上展览资源。

  景区等传统旅游领域,“游云南”平台推出特别策划“足不出户游云南”,通过24小时手机慢直播,可宅家观看云南重点旅游区域及景区的1482个实时精美画面,全景客将国内外900个景区搬到线上,实现了2000多万人看、1亿多次浏览,疫情期间的一篇虚拟景区推文更是获得200万+阅读量。

  当然,也有一些人质疑,智能化和数字产品的发展会不会使服务行业越来越失去人情味。其实,这是一个从外部驱动到服务逻辑变化的过程。技术的革新最终要推动服务理念的变化,科技创新的同时要促进服务创新,用互联网思维设计、改造旅游产品。

  正如现在一些文旅新产品是为了救急,疫情之后,用户增长会趋缓。但从长远看,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旅游体验理念一旦被市场广泛接受,用户习惯的培养并辅以良好服务,特定场景和情形下,部分新用户可以留存转化。

  其中,“良好的服务”是科技创新的延伸。

  互联网产品经理经常要描绘用户体验地图。用一种讲故事的方法,从一个特定用户的角度出发,记录下他与产品或者服务接触、进入、互动的完整过程。这里讲的是如何让一个用户获得满意的被服务体验。

  文旅服务行业同样可以这样描绘用户地图。

  首先,我们需要完整地了解用户角色,清晰地描绘用户的目标和预期:他为什么来?他要什么?比如吃饭,他的目标是吃饱?还是营造气氛?还是获得交流的机会?

  然后分析用户从接触服务,到实现目标有哪些服务触点。例如,用户在逛宜家,向工作人员咨询和去盒子前拿免费资料就是服务触点。

  其中,还可以加入一条用户的情绪线。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如果只关注数据,而不是关注用户故事,那么我们的很多管理营销政策可能可以带来流量,但是这些流量是会存在问题和压力的。例如,很多景区节假日压力过大,就存在这方面的原因。

  谈故事比谈数据更重要,数据化时代,服务行业更应该如此。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相亲,简单的收集数据做法会问“你有多少存款?你有房吗?有车吗?年薪多少?”

  但是这些数据只能代表这个人,作为当下这个“点”的截面特征,以此作出决断肯定是会有问题的。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他经历了什么才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其实,这里讲的就是文旅产业如何通过服务和用户产生粘连度。这样,也才能让智能化和用户需求达到平衡。

  科技应用和创新驱动必然推动文旅产业的迅速发展,硬核的科技领域或将成为文旅经济的风口,加快研发投入和模式创新成为众多文旅企业的选择,但是更重要还有产品思维的转换。

  一个好的服务,从了解一个好的故事开始。


江南游报 文旅观察 00006 文旅产业转型需要 “软硬兼施” 2020-02-27 江南游报2020-02-2700006;江南游报2020-02-2700007;江南游报2020-02-2700008;江南游报2020-02-2700010;江南游报2020-02-2700009;江南游报2020-02-2700011;江南游报2020-02-2700012 2 2020年02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