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农村电商专家、“通榆模式”创始人莫问剑的江湖路
![]() |
![]() |
“莫问前尘往事,只求今生无悔”
七剑既出,便不回头。
中国著名农村电商专家、“通榆模式”创始人莫问剑的江湖路
初见莫问剑是在2014年的某一天,是由单位领导带着,说去拜访一位大师。领导说此人原是新华社的记者,算是我们同行,如今下海经商,一手创办了县域电商,是著名的农村电商实战专家,告诫我要多向前辈学习。
“莫问剑?有叫这名字的吗?应该是笔名吧?”虽然还未见面,但对这位拜访对象我已经有了很大的兴趣……
如今一晃六年过去了,莫问剑(以下简称莫大)依然扎在他热爱的县域电商以及互联网+的领域里细作深耕,这位县域电商“通榆模式”的缔造者,这位担任全国100多个省市县各级政府电子商务顶层设计顾问的专家,一如当年他入行时的初心——“莫问前尘往事,只求今生无悔”。
◎ 记者 郑 雪
初入江湖
莫大摸了摸自己锃亮的光头说,“六年了,天天上山下乡,我就是一个苦行僧 。”
“初心不改,一直走在路上,确实很‘苦’,况且现在县域电商模式大量复制,互联网更新换代,三天一变样,这都过去六年了,您觉得您还能从中摸索出啥新花样?”
他嘿嘿一笑,“县域也好,电商也罢,就好比是功夫,随宗同源,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东西永远不会变。比如功夫讲究的是快、准、狠,那么农村电商的核心就是:商品、价格、物流。只要这些因素不变,至于怎么个玩法那都是营销模式,商业手段。”
莫大是浙江台州黄岩人,有着那方水土人们共有的特点——勤劳刻苦。1993年他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并于同年同时高分命中中国新闻学院国内新闻专业和复旦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最终选择了前者进行深造。1995年到2000年,他进入了新华社广东分社工作,从事新闻事业。在新华社的5年成为了他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段历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培养了思维方式,给你一双看世界的眼睛。在这五年间,他几乎踏遍了大江南北,同时他也在继续着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真正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誓言。在这期间既锻炼了才干,也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人脉。
看起来,他的事业顺利得让人嫉妒,但是在2000年,他却作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惊讶的决定——离开新闻业,投身于完全陌生的商界。
离开体制的怀抱后,莫大从此开始了自己风雨飘荡的生活。先是打工,外企、民企和台企,转了一大圈,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着实费劲。几次差点在商海里翻船,靠着几个贵人相助才一次次化险为夷。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七剑下天山”必须经过的历练。
经过深思熟虑,在2004年4月12日他决定开始自己创业,凭借着这几年在商海的摸爬滚打,他拿到东鹏陶瓷上海总代理。上海的陶瓷市场是出了名的难做,本地品牌牢牢地占据着市场,在全国四处开花的广东建材到了上海却没有成功的先例。但是莫大偏不信这个邪,经过3年的刻苦努力,他成功地攻克了上海市场这块硬骨头。
磨剑出鞘
莫大商海畅游的那几年,正是电商飞速发展的时期。2013年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商机,让他这颗不安分的心找到了新的方向。
“有人说,通榆是我的‘福地’。这话不假,这几年,我对县域电商每个阶段的预判,都是基于在当地的实践。刚开始,我们做的是‘原产行直供’的题材。到2013年年底,我们发现在电商基础薄弱的区域,一上来就卖货,是很困难的,所以转型做了县域电商综合服务商,并成功开创了县域电商‘通榆模式’。”
所谓“通榆模式”就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将发展农产品电商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以“原产地直供”为核心理念,加上“政府背书+基地化种植+科技支撑+营销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农产品上行模式。“通榆模式”,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社会的关注讨论,其核心创新亮点在于价值共享:地方政府、农户、电商企业、消费者及平台共同创造并分享价值,既满足了各方的价值需求,也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深度贫困地区树立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成功范例。
随着“通榆模式”的打响,他又开始反思电商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电商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应该反思总结一下了,什么是我们的初心?我认为,要把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的抓手来对待。”这个时候,国内虽然也有人开始提“电商扶贫”的概念,但还没有形成氛围,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参考。莫大说,当时,他们给国务院扶贫办曲天军巡视员打了一个电话。曲天军在电话那头很兴奋地鼓励他们,要他们做出典型,积累经验,向全国推广。
说干就干,2015年底,莫大倡导和组建了由50个县参与的“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和“中国县域互联网+扶贫协作联盟” ,成立会上,作为联盟秘书长的莫大作了“不做苏秦,只为合纵——展望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的主题演讲。
此后莫大陆续担任了国内100余个省市县政府的农村电商顾问,先后为上百个县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模式创新咨询服务。
利刃在手
作为一个农村电商操盘手,莫大走过的路真切地体现了这些年农村电商服务领域的演化轨迹。在最初的时候,全国到处都在举办论坛,到处都开千人电商大会,所有专家马不停蹄奔走在各个电商大会的路上。然后有一些专家就开始组建自己的电商队伍,帮着进行县域电商的运营,然而到运营之后才发现,要做好一个县的电商运营十分困难,何况一口气还签了那么多县,这怎么可能呢?
所以,从第二阶段开始,大家已经不再那么疯狂地奔跑,开始注意引入外力共同参与电商运营,而把重心放在了电商服务上,比如做培训,打通供应链等。但看似正确的方向在现实中依然遇到极大的困难,县域电商服务同样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就像在沙漠上种树。
于是,到了第三阶段,县域电商服务商开始向更具体的事情靠拢,有的去做农产品上市,有的去配合平台做相关推广运营,有的转化为专业的文创设计,也有的深入田间地头整合资源,等等。而就在这些还没有做完的时候,大家又仓促地应对“新零售”的到来,探索第四阶段的转型。然后“新零售“口号尚在耳边,短视频直播卖货已经卷席而来……
莫大说,他这些年在县域电商的实践中一步一步趟出来的体会,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农村电商绝对不是像我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简单,下沉市场不仅复杂而且迅速演变、分化,将来也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线上经济现象,注定要与线下融合。
“对于县域电商而言,农旅、商旅、文旅这‘三旅融合’会成为今后县域电商的发展方向。”莫大说,这两年,贵州、云南、浙江、福建以及广东等地,都有一些三旅融合发展的好案例。特别是对于一些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地方,通过旅游业的电商化,带动本地农特产品与手工艺品的销售,恐怕是更能见实效的方式。莫大表示,三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加上现在社交网红电商短视频与直播的迅速主流化,通过他们的引流传播,介入一些农特产品的推介与销售,会远比一个纯粹卖货平台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同。”
授人以渔,从产业兴旺角度切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莫大说,他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