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万物的灵与美
![]() |
![]() |
![]() |
![]() |
![]() |
![]() |
人类从古至今都在向自然索取,但不应该以自然资源的永久消耗为代价。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或许是一种打破这种局面的好办法。
留住万物的灵与美
◎ 刘 青
上海,世界一流城市,中国最摩登的现代都会;沙巴,马来西亚的热带天堂,拥有1亿3千万年历史的热带雨林。2013年,野生动物摄影师李明学,辞去在上海外企高管的工作,搬到了沙巴定居。多年来对野生动物的热爱终于在这个转折的瞬间变成了现实,将手中镜头对焦在婆罗洲花花万物的同时,李明学创办了万合地理。
经过几年的经营,如今的万合地理专心做生态旅行。既能满足自己满世界地去拍珍稀野生动物,又能带着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同时还可以向大众推广自然知识和动物保护工作的李明学对目前的状况还是很满意的。万合地理的生态旅行项目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观赏团,带着孩子的家长,以及对自然感兴趣的年轻人为主。虽然参加这类定制团的很多人之前是没有生态旅行或博物旅行经验的,但观赏是他们爱上生态旅行的起点,看过野生动物的自然之美,不少人都会在将来再次前往。另一类则是生态摄影团,参加的人都是对野生动物摄影感兴趣的人。
虽然两种不同的团时间和节奏各异,但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李明学坚持做小众的线路,开发阿根廷、智利等巴塔哥尼亚的生态旅行,也在坦桑尼亚、肯尼亚越来越火的时候把目标对准了乌干达。他喜欢做差异化、少有人做的东西,就像他逆着都市的大潮一头扎进原始森林里一样。他的团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人少,摄影团一般4~6个人,观赏团一般6~8个人。在坚决保证客人出行体验,以及把对自然的打扰放到最低的背后,是对规模效应的舍弃,换句话说就是降低了利润。在这件事儿上,他没少遭到以前朋友的质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压根儿也没想赚什么大钱。能平衡自己的人生的爱好、工作和生活,并且远离了都市的喧闹和焦虑,这已经是难得的幸福了。
在正式开始做生态旅游之前,李明学也有过其他尝试。喜欢拍摄的他曾想过制作野生动物相关的视频。或拍摄纪录片,或拍摄综艺节目,他总想用镜头向大家展示自己看到的那些美丽又珍惜的物种。但在当今的电视大环境下,很少有人对自然环境题材的纪录片感兴趣,综艺节目更是明星流量的天下。同样,他也尝试过短视频类的内容,的确吸引了一部分忠实粉丝。关注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的人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都比较高,但放在整个中国人口中,这些人依然是小众。如何能让更多人关注野生动物,又怎么能带普通人走入自然成了李明学开启生态旅行的重要原因。
李明学用照片和视频记录下了很多濒危的物种,也曾经做过公益视频呼吁大家来保护自然。他喜欢透过自己的镜头来分享自然的美,就算是没有产品的行程售卖,他依然不遗余力地充当野生动物的宣传使者。他说野生动物真的非常漂亮,但凡自己带团去看过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真正看到它们的美丽,才会想了解它们,进而去保护它们。
李明学说,他的客人中明显呈现出两种类型。一是带着孩子的年轻家庭,小孩子大多数都是很喜欢动物的,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对自然更是充满了好奇。在重视教育和亲子互动的中国家庭中,为孩子的良好体验花钱一般都会支持。另一类游客则是退休之后的银发族,有钱有闲是他们最突出的特色。他们不仅兴趣不减,而且设备都非常专业,很多老年人希望能趁自己体力不错的时候尽量能去些更远更酷的地方。不论是何年龄或族群,李明学都觉得如果想要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至少得先让他们看到自然美丽的一面。
Q: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在哪里?
A:2018年4月去阿根廷拍摄巴塔哥尼亚虎鲸的行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一共去了11天。因为虎鲸是集颜值、力量、智慧和勇气为一体的海洋霸主。虽然全世界都有虎鲸,从南北极到热带它们都有分布,但巴塔哥尼亚的虎鲸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它们靠后天学习掌握了冲上海滩捕食海狮的技巧。虎鲸因为很可爱也被人们戏称为熊猫鲸,就算是凶猛的大白鲨也会绕着它们走。那趟行程回来可以说收获颇丰,我拍摄的虎鲸捕食视频获得了世界三个最专业的野生动物摄影大赛之一的“最佳自然摄影大赛”视频单元的奖项。我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位获得此奖项的中国籍野生动物摄影师。
Q:生态旅行的真实体验和我们日常中的旅行有何不同?
A:野生动物多的地方一般人都很少,不止游客少,当地人也少。我们去的国家公园、保护区等不像大城市一般喧闹,往往都非常安静也很安全。以南美为例,大城市里有时候治安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里就完全没有偷盗等安全问题。生态旅行和日常旅行还有一个不同就是更适合参团旅行。有专业的人带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参团要比一两个人单独去费用低很多。整体而言生态旅行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
参加生态旅行的朋友一般会带很多拍摄的器材,镜头、相机、三脚架等。因为雨林等很多看动物的地方都要徒步才能抵达,所以东西带的越多就意味着活动的半径会越小。我现在都建议大家尽量要设备轻量化,这样去的地方和看到的动物数量都会相应地提高。
Q:带游客去看动物是否遇到过不文明或是不环保的行为?
A:喜欢自然和野生动物的游客平均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偏高,但不排除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比如抽烟、大声说话。我们去的很多热带雨林里是不能抽烟的,一旦引起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大声说话,不仅影响其他客人,也会打扰到野生动物,因为动物都是非常敏感和害羞的。声音太大也会导致整团的人看到野生动物的机会降低。
尽管这些在出行之前都有明确提示过,但是少数人还是积习难改。我听说过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曾经有一个其他公司的生态摄影团带的客人,他们为了拍到更干净的照片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折断挡住动物的树枝。这些树枝很有可能是野生动物重要的落脚点或是遮蔽物,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野生动物。这只是极端的个例,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很注意的,而且很多人会有这种意识,就是他们不光代表自己也代表中国游客的形象。负责任的生态旅行应该对环境、对野生动物尽可能少地造成影响,参加的人都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
Q:哪些国家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值得学习的?
A: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特别要推荐的就是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地理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把保护生态环境看作国策。环保的概念在当地老百姓中间深入人心,哥斯达黎加没有动物园的概念,都是国家公园。这里土地是私有的,除了非常多的国家公园,还有很多私人保护区。推广践行生态旅行,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经济利益也保护了环境。真正做到了人和动物的共赢共存和可持续发展,这种进入到良性循环的环保做法非常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