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旅浙江

浙江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硕果

“美景美食美购美宿”展亮相中国旅游日

  浙江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硕果

  “美景美食美购美宿”展亮相中国旅游日

  ◎ 记者 陈 冲 通讯员 邵颖玢 黄亚峰 夏 琛

  5月19日,庆祝“中国旅游日”十周年主会场活动、第十八届徐霞客开游节开幕式在浙江省宁海县举行。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浙江省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展把动态展示与静态展示相结合,以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不同形式,通过美景、美食、美购和美宿,“四美”全方位立体展现浙江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宁海、安吉、江山三地创建成果;从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农旅融合等不同角度,全面展现浙江省文旅融合发展丰硕成果。

  近年来,浙江始终以“两山”理论为指引,以“全域大景区、全省大花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万村千镇百城景区化,成功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正朝着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迈进。2019年,浙江全省接待游客达7.3亿人次,旅游总产值再超万亿元,成为浙江经济支柱产业。以“全域旅游再出发”为契机,深化文旅融合,以民俗旅游、湾区旅游、休闲旅游为突破口,不断做大做强博物馆经济、民宿经济、节庆经济,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努力成为疫后文旅产业复苏和浙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跨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全域旅游“宁海样板”

  在全国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中,宁海一直走在前列。2011年,宁海在宁波全市率先提出建设“大景区”战略,坚持把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布局,向全域旅游征程阔步前进。据统计,2019年宁海共接待游客2040.7万人次,增长17.1%;旅游经济总收入202.41亿元,增长18.8%。

  把全域旅游作为“一把手”工程,领导力量顶格配置;加快“多规合一”步伐,实施“1138”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纵观宁海全域旅游发展全局,跨界融合的理念使旅游的发展方式由封闭自循环向“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促成旅游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守护好天然氧吧天明山森林温泉,新建成安岚温泉度假中心、温泉文化艺术村、十二忆等旅游项目,全速推进燕山君澜温泉、乡根小镇建设;前童古镇开发以“活着的古镇”为目标,不搞大拆大建、居民外迁、过度商业化,建成了童衍方艺术馆,发展个性化精品民宿45家……宁海乡镇旅游各有千秋,全域资源错位发展。

  宁海近年来把文化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十里红妆婚庆产业、工艺美术、民俗旅游、研学旅游等特色产业,为传统文化产业插上“旅游”的翅膀。宁海做足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文化等文章,创成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列入“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名单。同时,创新开展“艺术振兴乡村”行动,打造艺术旅游示范村15个,教授让村民变成艺术家,艺术家让老旧房子变成民宿酒吧、把农副产品变成文创产品,艺术让乡村更有主题特色,让偏远山村变成“网红村”。

  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长林仙菊表示,翻篇归零攀新高,宁海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再出发”工程。借文旅融合东风,实施全域化空间布局、全景化城乡共建、全链化产业融合、全体验产品供给、全覆盖公共服务、全渠道品牌营销、全行业服务提质、全方位政策创新“八大工程”,打造旅游业态美、山水生态美、乡愁活态美、城市形态美、生活富态美的高质量全域旅游“宁海样板”。

  依托世界自然遗产打造以景区带动型全域旅游发展“江山样本”

  浙江江山市坚持把“景区”作为全域旅游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作为全域旅游动能转换的第一动力,该市通过多年的路径创新和方法创新,以景区带动,创新引领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江山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096.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33.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和12.1%。

  2010年8月2日,江郎山成功申报江浙沪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依托浙江省唯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江山放大世遗文化影响,积极传承带动区域“4+1”特色人文,初步形成了“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全域旅游壮美画卷。

  “挖掘一方文化,塑造一个景区”的理念,江山梳理区域“4+1”特色人文,成功打造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国家5A级景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2处,全面建成5大核心景区。全面推动旅游重大项目向核心景区集聚,“江郎山居”田园文旅颐养小镇、城北旅游综合体、旅游集散中心等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先后落户江山。

  按照全域旅游理念,集中资源打造世遗江郎风采线、七彩保安风情线、古镇养生风韵线、幸福乡村风光线、村歌文化风俗线、醉美碗窑风行线6条精品线路。去年,这6条精品线路完成涉旅项目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超10%,沿线60个村实现景区化提升,努力把散落的128个景区村庄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形成旅游精品线路,与核心景区形成遥相呼应。

  江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姜淑芬表示,围绕全国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全力打造以景区带动型全域旅游发展的江山样本。所有涉旅重大项目招商全部要求按4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提高准入门槛,避免旅游资源低端无序开发。开展跨区域旅游合作,积极共建杭衢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努力将江山打造成“诗意杭州、梦幻黄山、有礼衢州”世界级黄金旅游线的主要目的地以及长三角重要的疗休养基地。

  发展全域旅游安吉已成践行“两山”理念完美诠释

  浙江安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诞生地。发展全域旅游的成果与做法已经成为安吉县践行“两山”理念最完美的诠释。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得到了充分体现,成就了安吉的“大民生、大产业、大景区”。2019 年,安吉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2807.4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1%;实现旅游总收入 388.2 亿元,同比增长 19.5%。

  安吉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3.5%,全域旅游不仅成为安吉的一张金名片,而且是安吉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2019年9月安吉被浙江省深改委批准为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游运一体化”建设理念,构建了通用机场、内河港口、2+2高速高铁大交通格局,形成了陆、海、空立体化交通网络,创新实施“公路休闲驿站”建设,建设全域美丽公路环线总里程达1440公里,“四好农村路”成为全国样板。

  安吉还大力度推动乡村旅游,从2008年起,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构建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立体化建设体系,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了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全县187个建制村如同187幅画,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的形态;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为根本,建成布局了30个景点景区,形成了精品乡村游、文化观光游、商务高端游和休闲度假游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业态。

  吸引游客休闲度假,最终目的是效益最大化。如何把“含绿量”变成“含金量”,把“颜值”变成“价值”,安吉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开展了“文旅融合示范乡镇、文旅融合示范村、主题文化民宿村落”三级联创,通过深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旅游经营模式,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改革试点,推动了以余村、鲁家、黄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农业村实现园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资本变资金、村民变股民、园区变景区。发放全域旅游惠民卡,推进旅游惠民进村入户,倡导民营景区自觉落实本地群众门票减免规定。

  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彭忠心表示,如今,安吉全县近三分之一劳动力从事休闲旅游产业。品质呱呱叫,品牌响当当,安吉由此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游,天天都是黄金周”喜人局面。全域旅游有始无终,休闲度假方兴未艾,全域旅游在安吉已经成为“两山”转化的美丽诠释。


江南游报 文旅浙江 00006 浙江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硕果 2020-05-21 江南游报2020-05-2100006;江南游报2020-05-2100007;江南游报2020-05-2100008;江南游报2020-05-2100009 2 2020年05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