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植物的灵感
![]() |
![]() |
![]() |
![]() |
![]() |
布料,是柔软而垂坠的,如何用它展现自然之美的各个维度?比如花草的盛与衰,比如柔中有铁骨,暗含力道。我们常说爱自然,怎样的生活才能与它接近?莲子带着她多元的布艺植物作品,给了我们更多生活视角与呈现美的可能性。那些传达着自然之趣与温度的布艺创作,无一不在用缓慢的手工追逐着美与时间的恒久。
布+植物的灵感
◎ 刘 青
走进莲子的工作室,就像迷失在一座小森林。她如拾荒人,把触动内心的枯枝捡回家,红灯笼一样的酸浆果、像长着灵芝一样的枯木,映衬着莲子自2013年来的布艺植物作品,墙上桌边目不暇接,暗藏着手艺人般勤恳的身影。这些元素都被曾任室内设计师的莲子糅杂在一起,白墙水泥屋顶做幕布,自然草木与历年来的作品才是主角,汇成一场不落幕的展览。
莲子的动与静充满整个房间。她衣着简素,安静地做着极需耐力的布艺活。但这并非全部,好比她养的英短猫温顺但也有自己的个性。YAMAHA蓝牙音响里播放着玩具乐队的早期作品,时光里的旧旋律依旧悦耳。而一进门就能看见的各类运动器具——棒球拍、羽毛球拍、跳绳、滑板,会让人多少感受到喜欢徒步、爬山、露营等户外运动的莲子的活力。
人生轨迹好像总有相关性。因为酷爱玩滑板,莲子结识了2位小伙伴,他们把自制的帆布包、布艺手机挂饰、笔记本带去刚盛行起来的“手工创意市集”销售,那3年是她整个布艺之路的萌芽期。
初玩布艺的时候,莲子很快学会了缝纫。手感与肌肉记忆,让她想到以针线活见长的外婆,她至今收线打结的方式还是外婆教的。而小姨是给全家人制衣的裁缝,女红教育自小耳濡目染,于是布料带着记忆深处的亲情联结,承载起莲子从平面到立体的塑形追求。
提取植物纤维而成的布匹,始于草木,归于布料,再用布制作植物,像是轮回一样,回到原初的草木,但又借布艺成品,让布料的使命最终得以完成。
有了3年的手艺积淀,2013年搬来杭州的莲子创立起自己的布艺配饰品牌“初朵”。她希望“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以植物花草的造型,棉麻真丝的材质慢工制作配饰,佩戴起来就像来自一个熟悉老友的问候。”
那些从小漫山遍野收集到的有趣植物,那些来自家乡寺庙里爆浆的兰花果子,那些儿时并不多见的棉花,还有躲在日本山上伸展触须的枯枝……种种带着当地气质的草木,因为“初朵”的诞生,不再只是囤积在莲子百宝箱里的藏品,它们像一小块地域风貌切片,终于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被记录与传播开来。
一路至今,100多款植物造型的布艺设计是她无数日与夜创作的存证。而银杏叶胸针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款。2016年在家楼下就能捡到的银杏叶,其实在家乡很少见。选用棉麻制作,塑形和色彩是她一直以来看重的部分。力求布料硬挺,她要一遍遍过浆、晾干后才能进入裁剪、组合或者烫染等环节。过浆后的布料色泽也会更深沉浓丽,再加上手绘上色,银杏叶的视觉更显明艳。
初期作品大多用到布料、装饰珠、五金配件,升级后的作品形态更灵动纤秀,铁丝承担花梗,花蕊部分则选用珍珠、玛瑙等珠宝元素。不同的布料可塑性也不同,随着桑蚕丝、真丝、毛毡、夏布的加入,植物的美感也逐渐生动起来。
掌握小巧的饰品后,自然想要挑战更大型的布艺作品。由花果到根系复刻整株植物,成了她新的挑战。用棉麻、真丝、铁艺、木材等比例还原植物并不容易。莲子从2015年开始摸索,直到今年才做出陈列在“泰特岛艺术展”的作品阵容。
“山归来”藤蔓标本的完成,给了莲子极大的信心。这件点缀着红色陶土的作品,是她真正想做的铁锈工艺的第一件成品,也可以说是她植物标本的开路之作。
铁锈工艺能产生“做旧”的奇妙效果,涂绘在布料上呈现出枯萎的肌理与气质,就像以往收集的枯枝一样。而它需要时间、湿度、温度的综合把握,没有明确节奏,在观察中制作。大概花费一周时间,莲子从最初打稿、塑形到制作一气呵成,所有难点都在这件作品上得到解决。
往后那些手作标本,更多能看到包裹在布料中的铁丝,从茎秆贯穿到根系,划破静寂,给花叶的娇弱增加了力与柔的冲突美。铜锈工艺塑造的复古的铜绿色,为这场无声的较量增添一丝神秘的基调。
整场艺术展,莲子不光只有创作者的身份那么简单。场馆内极具艺术性的大型植物装置,运用到她室内设计师的专长。犹如白鸽的纸花,顺着墙角攀延而出。溅起的水花串成一整座落地风铃,是莲子用亚克力材料制作的吊饰。
作品的体积由小入大,布艺植物可以施展的空间的也越发宽广。她制作的素雅胸针、耳饰,以及充满时尚与法式气息的假领、腰封、披肩,可以是服搭中点睛的元素。手作标本指向家居装饰,或挂画或摆设,都是独具个性的物品。而大型植物装置品,进入摄影棚布景、民宿设计、商场布景,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