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与钉
![]() |
![]() |
![]() |
![]() |
![]() |
钉子和线也可以用来作画,桃子就是“钉线画”的热衷者,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沉浸在“钉子与线”的世界里,那些五彩缤纷的丝线,在大小不同的木框里,以钉子为支点,按照不同的规则排列、交错、重叠,形成各种有趣又令人惊艳的图案。
线与钉
◎ 刘 青
原木温和,铜钉刚硬,丝线缠绵,经纬疏密——这个由一针一线组成的图案世界,远观是一幅画,近观有几何洞天,这就是钉线画。采访的当天,和桃子约在西溪湿地畔的卯丁课堂,这里是孩子们的木艺手作空间,也是桃子喜欢的艺术空间,可以安静地创作钉线画。
高中时就学习美术的桃子,个子小小的,有着江南女子的纤细和小巧,说话也是轻声细语,她喜欢画画,大概和她的性格有关,耐得住性子安安静静的模样。大学二年级,在一次学姐学长的毕业展上,桃子看到了一副钉线画作品,她很惊讶,远远地看真的就像一幅画,但近看,可以是这么细密。她被钉线画这种艺术形式吸引了,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钉线画新世界。
她开始上网搜集资料,这个在国内并不太为人所熟悉的艺术形式,在国外很是风靡,商场、艺术空间都会有钉线画作品。在印度的艺术之都德里,四位钉线画艺术家用钉子和毛线,耗费40小时,现场完成了一幅甘地钉线画画像。这幅画的尺寸达到了25厘米×41厘米,整幅画用掉了15000根钉子,数公里总长度的毛线。这让桃子极为震惊,原来线和钉子也可以有那么精湛的演绎。于是,桃子搬回了一包包、一摞摞钉子和各种深浅不一的线,别人的写字台上是电脑,她的台子是一个钉线的“战场”,课余,寝室里除了游戏声就是叮叮咚咚敲打的声音,这是桃子在创作。
“钉线画就是不断地在平面构图上,把线绕在钉子上,然后连成线条,最后通过这种线条表现出一副图案。”没人教没关系,她就找各种视频自己练习,几何图形、可爱的萌宠,图腾都是她创作的主角。
钉线画String Art,被称为“旋的艺术”,亦或“数字与艺术的舞蹈”。钉线画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国外是一种流行的手工装饰物——在木板上用钉子做出轮廓,将线绳缠绕在钉子上,通过线绳的疏密和颜色的变化,来构成半立体画作。
无论是挂在墙上或摆在桌前,钉线画都可以是富有艺术气息的装饰。当木的温和、钉的刚硬、线的缠绵,相遇在方寸之间,钉线画把线脚的疏密与缤纷的线条色彩合在一起,构建起了形态万千的世界。
“但是,钉线画并不是新生事物。”桃子说,事实上,钉线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其最初产生的原因是”便于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而这和她如今所做的钉线画课程不谋而合。
桃子特别有韧劲,下班后,她经常在桌子边一坐就到深夜,一幅钉线画从构图,到配色,再到制作,是一个慢慢磨就的过程。她的印第安钉线画,蓝白相间的羽毛,橙色的点缀,钉子上层层叠叠的线,这都需要最初就构思好布线的位置,近300根钉子在木板上排兵布阵,白色和蓝色的羽毛,间距、力度,线与线的空间,边绕边在心中默计走线方位,4个多小时后一幅色彩绚丽的极具异域风情的钉线画就在她手中显现出来。钉线画的整个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却离不开基础的美术技巧,桃子学习的一切,似乎乎都为了她热爱的钉线画。
“开始时,你需要自己设计、绘制图纸,将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抽象化设计,勾勒出主要轮廓。”除了做自己喜欢的作品,她还要花时间研究适合孩子们学习和制作的卡通人物,于是就有了小猪佩奇和卡通猫,而这些都是她早已信手拈来之作,唯一的难度是如何把复杂的图案简单化,如何将自己所懂得的钉线画通俗易懂地教给孩子们,“和所有手工艺术一样,钉线画也是要技巧和训练的,一片花瓣要来回几道线,中间要数,要规划,也要凭脑力去记住已经绕上线的技巧。”
“钉线画和普通画画不一样。画画是一种平面的操作,钉线画是要让一副平面的画‘立’起来。不仅要有画画的技能,还要有手工的技法。”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钉线画在“艺术美学”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科技美学”。借助复杂的计算机编程技术与钉线画工艺,人们可以制作出接近照片那般真实感的作品。融合了数学的奥秘与思维,钉线画可简可繁、可端庄可怪异、可具象可抽象,衍生出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将钉线画与多种材料进行混搭,不同材质间的碰撞,将是桃子的另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