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点亮新“夜”态
![]() |
![]() |
![]() |
![]() |
文化点亮新“夜”态
◎ 记者 王 珏
“乱蝶飞蜂,勾点妙文章;惠风和畅,步步生新想……”夜灯初亮,婉转缠绵的昆曲《浮生六记》在中国昆曲博物馆唱响。早在半个月前,这场演出的票就已经售罄。杭州的杨先生一早就关注到了这个信息,开售、抢票,一气呵成。这是他送给老婆的惊喜,《浮生六记》是他们共同喜欢的一本书。
演出的这天他们早早赶着高铁到了苏州,既然来了苏州,苏州的园子自然是要逛一逛的,这里的园林很多,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十多处大小不一的亭园,每个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都很自然和谐的糅合在一起,淡雅的格局是园内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资深悠远的意境。同属于江南,这园林跟杭州的园林有些许的不同,苏州的园林多,一些灵秀,一些小巧,一些精致,而杭州的园林多多少少带着曾经古都的气息,多着一些融合。就算是城市建设中也多多少少有一些园林的影子。
晚上,便是期待已久的昆曲了。
台上的演员腔调细润,装扮明丽,举手拂袖间唱尽沈复与芸娘的伉俪情深;台下的观众边听戏文,边品苏州小吃,享受着夏日夜晚的惬意与自在。
“姑苏八点半”是今年江苏省苏州市重点打造的夜经济品牌,以苏州传统文化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精品演出、夜游线路和消费活动。
观“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赏“粉墙黛瓦、橹声船影”,夜晚的苏州博物馆开启了新的夜间模式,满足了上班族的观展需求。金鸡湖畔,优美的舞蹈、婉转的唱腔,在高楼大厦灯光秀的衬托下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有了新的解读。
不独是江苏苏州,浙江杭州河坊街夜市、河南开封鼓楼广场、陕西西安风味小吃街都已是备受游客推崇的夜市品牌。杭州拱墅区也是在今年重点推出了“夜嗨”经济。街头巷口吃个串儿,购物商场“买买买”,文化场馆游一游,夜经济既舒畅了公众的身心,也让经济热度、消费暖流持续高涨。
日前,商务部关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夜经济已然成为带动消费提升、增添经济活力的有效抓手。
“五一”假期结束后,微信和美团联合发布了《“五一”夜经济数据》,从夜经济的角度观察“五一”假期消费情况。报告显示,5月1日至5月3日21时至次日2时,全国微信支付餐饮线下支付金额环比增长447%。
疫情后的喷井,从夜经济这里开始涌出。
其实,从古至今,夜间经济都是人民生活的刚需。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哪怕不是上海人,都对这首歌十分熟悉,眼前顿时会浮现出一片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场景。夜经济,成了一个地区的标志性文化。
在杭州,宋代的夜市,也是经济繁荣,万商云集,人员往来,叫卖声绵延不绝。在《东京梦华录》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此番景象,“一天灯雾照彤云,九百游人起暗尘”的描绘,既笼罩着迷离诗情,又衬托出“车马阗拥”的景象。
今年,新冠疫情常态化以后,作为人间烟火气的一个体现,夜经济更有了时代的担当,也表现出了在疫情期间“憋坏了”的国人的渴望。夜间经济作为人民消费欲的发泄口,体现了超强的战斗力。
当然,夏天的夜市,从来都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尤其是夜宵。但是, 这并不是夜经济的全部,古已有之的夜经济,往往更具有诗情画意。
今年6月6日启动的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主题,从烟熏火燎、吆喝叫卖,到流光溢彩、精致文艺,推出了上海酒吧节、深夜食堂节、深夜书店节、购物不眠夜、夜上海LIVE秀等180余项特色活动,打造出具有烟火气、上海味、时尚潮、国际范的夜上海新形象。
活动启动当晚,还有思南夜派对、158坊酒吧嘉年华、上海博物馆奇妙夜等一批重磅活动。除了一批周末限时步行街,大学路纳凉游园会市集等一批特色集市外,南京路、淮海路、陆家嘴、徐家汇、五角场等商圈也都实行了延时营业,60位街头艺人在外滩等30个点位开展夜秀演出,45家博物馆开放夜场,35家书店推出夜读会等活动。
虽然酷暑难耐,但是人声鼎沸中依旧感受到浓浓的人间烟火。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经历了白天繁忙的工作,人们在夜晚“蓄电”,无论是一顿美食、一场电影、一次夜游,抑或是一场沙龙,都会给疲惫的身心“充电”。
这场人间烟火,多多少少带着些许文化的仙气。这里藏着对夏天的期待,这是滋养生活的新去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愉悦身心、兴趣学习、健身运动等精神文化消费。夜经济的发展,不再只着眼于物质消费。
城市积极推广夜经济,不应只是简单的“吃喝买”, 不妨把读书学习、艺术欣赏、体育健身等多元形态纳入进来。提高夜经济的参与性、体验性和学习性,创新文化消费模式,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物质上的小康需求,更可以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上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夜经济带来的是幸福生活的烟火气,呈现的是城市文化的独特底蕴。夜经济繁荣起来,必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作息习惯,正悄然改变。不经意间,夜晚灯光绚丽,夜色温柔,熙熙攘攘,光影流动。璀璨的夜色下,结束一天的忙碌,约上三五知己,或小酌一番,或品鉴香茶美点,也是不错的选择,既可品味更加丰富精彩的夜生活,又能感受重现活力的“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