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名人养生

“人民教育家”于漪:
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有位耄耋老人,她长期躬身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公开课,写下数百万字教育著述,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是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三位获得者之一,也是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一位获奖者。

  “人民教育家”于漪:

  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相信,中国的语文教师不会对于漪的名字感到陌生。

  于漪,生于1929年,1951年走上教师岗位,从上海首批语文特级教师到班主任、校长,如今91岁高龄的她一直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

  于漪的弟子谭轶斌说,老师有许多头衔和荣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多所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三八”红旗手……但她最喜欢的称呼是“老师”。于老曾说:“教师首先是个大写的人。”1951年,她从复旦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迄今69载,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怀江河世界,渡人无数,桃李万千;她坚持教文育人,写下数百万字教育著述,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投身事业,怀学习之心

  于漪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寄托着她一生的追求与热爱。于漪生长于风雨如磐的年代。1947年,18岁的于漪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大学里,曹孚、周予等教授严谨治学的品格和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她。

  于漪为自己准备了“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白天,她站在教室窗外,看别的教师怎么上课;晚上,对着参考书仔细琢磨。就这样,精彩的思考成为了她教学中的养分,缺点也慢慢克服,教学育人渐入佳境。

  1977年,电视里直播了一堂于漪执教的语文课《海燕》,当时全国人民守在电视机前,争睹她上课的风采。在语文教师们的眼里,于漪老师就是教育界的“明星”。也正是在那一年,她带教过的77届的两个毕业班,原本底子薄弱的学生们竟然在毕业时100%考取了大学。于老说,教育秘密在于从来不以分数评判学生,而是提倡“教文育人”。在她看来,语文教育一方面要教会孩子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建设其精神家园,塑造其灵魂。

  就这样,凭着超前的教育理念,1985年于漪走上了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的岗位。在教师队伍涣散、校舍衰败的艰苦条件下,她做了大刀阔斧的颠覆性改革,比如,教师实行坐班制,学生一剪头发,二穿校服;抓两代师德教育,规定社会上流行的,学校不一定都提倡,请盲人乐队讲述生活强者,离休干部作革命传统教育等。进入新世纪,她还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主张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获得全国认可。

  学生为大,怀“较真”之心

  于老常说,“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学生就是我的天下”。这位老师教过的学生,十几年后再来看望她,还能把她在课堂上讲过的话一字不差地背出来,有的还能记起当时她在黑板上的板书。

  在于老家里,有一本她专用的挂历,挂历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画上了圈,不少格子里还不止一个圈。她用“来不及”形容自己的工作,因为还有太多事情值得她“较真”。一位青年老师坦言,从1976年开始,听了3000节于老师的课,没有发现她上课有过任何重复的内容。哪怕是一篇课文教第二遍、第三遍都不一样。于老认为,“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应改为网格式的互动教学。她认为学生是可变的X,老师的任务正是用敏锐的眼光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

  这辈子,于老几乎没有骂过一个学生,她始终以包容的态度,走到学生心里,与他们平起平坐。一次家访,她看到学生一家五口,住在只有12平方米的破房子里,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在那个经济条件普遍不宽裕的年代,她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在孩子们身上。

  耄耋之年,于老开始研究起周杰伦和《还珠格格》。因为她发现,孩子们都被“圈粉”了。于老找出了其中的两个原因,《青花瓷》等歌词是从古典名章中寻找灵感,借鉴了传统文化元素,所以学生乐意亲近;现代独生子女无人倾诉,烦闷时哼哼周杰伦的说唱音乐是很好的宣泄。许多学生得到了于老师的理解,师生老少笑作一团。

  “对待孩子应当丹心一片。是全心全意,还是三心二意,学生心中一清二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真爱播洒到学生心中,老师才在学生心中有位置。”于漪老师,正是凭借对语文教育的精神追求,与学生共建一幢立意高远的精神大厦,启蒙一代代学生独立思考、得体表达,成长为丰富有智慧的人。

  甘做“垫脚石”,怀无私之心

  于老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是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所有年轻教师来我家请我给他们的新书作序,我从不拒绝。现在的年轻人想要成长、要出头不容易,我们要拉他们一把。”于老笑着说。

  正是这样的精神感召,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级教师”团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她先后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涌现出一批知名的教学能手。于老感慨又欣慰:“真的很累很累,但我觉得能把自己有限的经验,在别人身上开花结果,这就是一种幸福。”她觉得,要想走进学生的内心,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于老告诉青年教师,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攀登,这种攀登不只是教育技巧,更是人生态度、情感世界。

  从教近70年,从受业于师到授业于人,于老从未离开讲台。她臂膀单薄一身正气,始终挺着中国教师的脊梁。正是于老对教育的初心不改,对民族的坚定信仰,让她柔弱的身体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江南游报 名人养生 00013 “人民教育家”于漪:
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2020-09-10 江南游报2020-09-1000006;江南游报2020-09-1000007;江南游报2020-09-1000009;江南游报2020-09-1000010;江南游报2020-09-1000011;江南游报2020-09-1000014;江南游报2020-09-1000015;江南游报2020-09-1000012;江南游报2020-09-1000013;江南游报2020-09-1000008;江南游报2020-09-1000016;江南游报2020-09-1000017 2 2020年09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