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旅观察

博物馆文创圈——热潮下的冷思考

  博物馆文创圈——热潮下的冷思考

  ◎ 记者 王 珏

  8月18日,“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纪念券”发行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这几年随着故宫文创的走红,故宫博物院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一举一动,都妥妥的上了热搜。故宫文创的成功,给国内众多博物馆打开了新的窗口,他们追随着故宫的脚步,匆匆踏上了“文创”之路。

  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8月17日,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张家界中工美旅游文创有限公司,三年亏损500多万,拟被清算注销。

  热潮之下更需要冷思考:博物馆文创如何健康的发展。

  文创的风潮始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推出的一款康熙手书复制品“朕知道了”纸胶带。这种纸胶带的火爆销售,给北京故宫博物馆带来了启发,从此北京故宫博物院走上了网红之路。但是这种网红之路,并不适合所有的博物馆。

  故宫的网红之路,并非只局限于文创,就故宫本身而言,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据统计,故宫博物院共有文物1,862,690件,占全国文物的1/6,2019年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数量突破1933万人居全国首位,文创不过是放大了他的网红体质。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围绕在故宫文创的周围,是故宫自身流量的不断攀升。比如故宫的夜间开放,《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的推出,故宫紧跟时代的各类活动等,文创不过是这数据洪流中的一股浪花。

  因此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不是孤立而行的,它势必要与博物馆文化产业的推动共同进步。只有博物馆本身的理念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推动文创产品的发展。

  例如,美国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和文创产品,都是相当发达且颇具特色的。在美国大型博物馆内的商店不止一个,面积也都比较大,在盖蒂中心甚至有专门的儿童商店,某些大型博物馆在机场繁华商业区也都有分店,除了实体店之外,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会在官方网站上销售。在这些商店内商品琳琅满目,特色明显,经营的品种主要是书籍和纪念品,纪念品主要立足于本馆特色的藏品,很少出现各馆雷同的商品,在某些特展举办时,还会在比较醒目的地方开辟出专门的区域或柜台,重点销售与之有关的文创产品,一件产品可以开发出多种不同的纪念品。

  这些纪念品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赋予了鲜明的地方特色,独有的文化个性,高雅的艺术品味,满足或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大大提升了博物馆的形象。

  由此可见,一方面,文创是博物馆文化产业转型的翅膀,而主体本身还是博物馆发展理念。另一方面文创要立足于博物馆的核心精神和内容,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跟风。

  对于现在的网红市场一样。直播带货的能力和网红自身的粉丝量是直接相关的。如何打造自己的网红流量,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基础。

  现在国内博物馆也在进行各种新的尝试。

  例如上海科技馆的互动体验。多媒体展示技术在博物馆陈列中的不断渗透,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和自动控制手段,把幻影成像、实时人景合成、虚拟、激光、三维动态成像乃至VR、AR 、全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结合传统的展示内容,合成脚本,产生全新的展示效果,增加了展示的可看性与参与性科学,博物馆收藏功能弱化,逐步转化为体验中心。再例如,加拿大虚拟博物馆。这是一家拥有500个虚拟展品的在线博物馆,隶属于加拿大文明博物馆,是加拿大大大小小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组织共同打造的虚拟博物馆平台。馆内有虚拟展览教育资源和90万幅图像,都是英法双语馆内展出的内容,由加拿大各大博物馆共同提供,由加拿大历史博物馆管理。

  除了科学技术带来的新方式,还有利用超级特展带来的影响力。2015年,“不朽的梵高”特展引入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引起轰动。可见超级特展逐步成为获取资金支持的手段,超级特展可以吸引大量观众,增加门票收入和博物馆商店的销售额,还可以推动整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

  还有就是深入参与社区互动,提高重游率。比如为观众提供参观库房的机会,推动产品数字化的建设,给外部机构提供展出并提供深度馆校合作等等。

  当然有了自己的流量,也不必然可以做好文创产业。博物馆文创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既有产业,必然存在产业链。如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那是需要人力与资金的各方面支持的。对于从事博物馆产业的人员,既要有博物馆相关专业背景,又要懂经济和市场销售。但是由于团队人员的缺失,很多博物馆会把这部分业务承包给外面的专业企业设计,但是这部分企业往往又会缺乏对于博物馆专业知识的了解。这也就导致了博物馆文创产品走上了旅游商品这条路,成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分店。

  而就其博物馆的“血统”而言,大多博物馆都属于公益性质,从而缺少了对市场的敏锐嗅觉。这也就使得博物馆文创在性格上缺少了“爆款”的脾气。但是如果反过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尊重博物馆的“血统”,就是这样的“血统”让我们的博物馆有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儿”。而这股子“精气神儿”,或许可以给文创产品带来不一样的“气运”。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要保证博物馆文化的厚度,并且在文创产品中保有这种厚度,这是博物馆文创的生命源泉。


江南游报 文旅观察 00005 博物馆文创圈——热潮下的冷思考 2020-09-10 江南游报2020-09-1000006;江南游报2020-09-1000007;江南游报2020-09-1000009;江南游报2020-09-1000008;江南游报2020-09-1000012;江南游报2020-09-1000010 2 2020年09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