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旅观察

“文旅+”的2.0时代:“+文旅”

  “文旅+”的2.0时代:“+文旅”

  ◎ 记者 王珏

  “文旅+”加的是什么?

  文旅是文旅融合后的“新物种”,这种“新”体现在“+”的内容上,其落脚点始终是文旅产业,目的是为了达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所以,在不可见的文化和可见的旅游结合的形式下,“+”的是经济模式、产业内容或者学科领域。

  例如:文旅+短视频,文旅+创新,文旅+非遗,文旅+共享经济,文旅+教育等。

  “+”文旅,是产业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寻找更好的渠道和形式,扩宽产业发展的道路,其落脚点是全行业。它与“文旅+”有着相同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例如:农业+文旅,科技+文旅,互联网+文旅,网红+文旅,工业+文旅等。

  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文旅+”和“+文旅”有着密切的联系。“+文旅”是“文旅+”的产业拓展,“文旅+”是“+文旅”的内容补充。

  回溯文旅融合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这和文旅融合的成熟以及产业不断融合密切相关,而这一发展过程,也给当下的文旅行业与传统产业不少启示。

  根据对市场的观察,文旅融合可分为以下发展阶段:

  1.文旅融合1.0:“文旅+”。这个时候,重心在“文旅”上,在建设“文旅”的基础上,摸索寻找合作的对象,文旅是平台,“+”的是平台的内容。本质是根据文旅产业的发展需求,增添新的元素。

  2.文旅融合2.0:不再局限于文旅产业,而是其它经济或者产业来寻求文旅的合作。通过建立第三方平台,连接文旅与其他内容、产业或者经济体。

  不过,虽然产业出发点不同,但与文旅融合的目标是一致的,均利用融合的优势解决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

  复盘文旅融合的发展历程,也几乎沿着上述脉络:最开始出现的文旅融合是文旅产业的向外寻找,并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IP,树立自己的品牌,也展示了文旅融合对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事实证明我国旅游度假行业将形成支柱产业。毋容置疑,这是大众乐于消费的朝阳行业,预示着文旅产业的投资窗口已然打开。

  文旅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若要创造一个超级文旅IP,形成品牌化效应,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还需要具体的产业承载一定的文旅精神内涵,与游客进行情感沟通。而“+”可以涉及教育、影视、演艺等,目前文旅市场已有部分成功运营案例。

  文旅+研学,以曲阜儒家研学旅行基地为例。

  曲阜儒家研学旅行基地,以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为主,以传统礼仪、实物体验、立体展示的形式通过看、听、触、感、读、写、射、品......有形的接触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以体验者喜闻乐见的行文方式解读经典,200余类体验项目,其中包含礼、乐、射、御、书、数、扎染、造纸等。

  文旅+演艺,以乌镇为例。

  乌镇是从2010年开始转型文化小镇,除了自然人文景色,其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关键点之一是:乌镇戏剧节。

  乌镇戏剧节从2013年开始举办,每年持续数10天,邀请世界顶尖舞台艺术团体演出。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乌镇近五年始终保持着80%以上毛利率,远高于旅行社、会展等传统旅游业务,且高于酒店房地产等高回报率业态。

  再如桃花源古镇。常德市积极响应“文旅+”,注重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覆盖面。桃花源古镇作为桃花源景区核心组成部分,占地约1600亩,总投资约50亿元,以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为主,集观光、影视、旅游、研学、餐饮、住宿、休闲和娱乐八大元素于一体,全力打造文旅+教育+影视+演艺+康养千亿级大产业。

  其中,联袂潇湘电影集团,以古镇古建文化体验、民俗文化体验、潇影影视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影视艺术研学教育产品。游学古镇,可欣赏明清建筑群以及流传至今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了解背后的技艺与巧思;可体感受槌酥、擂茶等制作过程,学习桃源工艺、桃源刺绣,在竹竿舞、常德丝弦、抛绣球等互动中,感受民俗文化情怀;在影视文化学习中,开启影视艺术探索之旅。

  文旅+影视,以华谊电影小镇为例。

  华谊电影小镇,主要以塑造和还原经典电影场景为主,依托自身电影IP资源,结合当地文化,发展影视文旅产业。华谊兄弟称其为“电影IP+城市ID”模式。

  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2014年春节试营业期间,游客数占到海口游客总数的20%。海口当年游客人数首次超过三亚成为海南省第一。之后,在仅开放1942街、南洋街两条街区的情况下,年游客数量就已突破两百万,并为《芳华》在内的多部影视作品搭建电影实景并提供拍摄配套服务。

  “文旅+”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市场,而后,资本大量进入,“文旅+”不再局限于文旅行业,更多的“+文旅”加入了产业融合。

  例如,科技+文旅。

  “玩转故宫”小程序、“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文旅平台、“多游一小时”杭州城市大脑文旅系统、“鲁博手礼”山东博物馆文创智造云平台、“锦绣潇湘·金牌解说”云平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5G创新应用项目……这些都为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例如,体育+文旅,以体育赛事带动文旅产业发展,还有,工业+文旅,以工业产区参观,发展文旅,同时打造工业IP,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态。

  回顾上述阶段,我们不得不说,“文旅+”1.0版本和“+文旅”2.0版本都相对较为成功,或许为什么有部分企业屡屡折戟?以往的文旅产业形式比较单一,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游客对于旅游的体验要求不断提高,文旅产业越发要精耕细作,如果还是以简单粗暴的叠加,无论是“文旅+”还是“+文旅”,都肯定会引起水土不服。

  当然,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肯定是正确的,如何让“+”更具生命力,是广泛的议题。也正如此诞生了两种思路:“文旅+”与“+文旅”。综上,无论是“文旅网+”还是“+文旅”,都要回归商业本质,重视产品运营,尊重商业规律。尤其是对于产业融合而言,更需如此,并非只是提概念、引流量,不然会出现只能引流不能存流的局面。


江南游报 文旅观察 00005 “文旅+”的2.0时代:“+文旅” 2020-10-29 江南游报2020-10-2900006;江南游报2020-10-2900007;江南游报2020-10-2900008;江南游报2020-10-2900009;江南游报2020-10-2900010;江南游报2020-10-2900011 2 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