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谈天说地

文章导航

  “曹操至少是英雄”

  ◎ 俞剑明

  《三国演义》写曹操,曹操“奸”的表现是一目了然的,如杀吕伯奢,如杀王垕,如杀刘琮,等等;其“恶”也是一目了然的,如征徐州时屠戮村落、发掘坟墓,如杀董贵妃、伏皇后,等等。但“雄”的一面往往被读者忽视,或简单地以“作伪”“作秀”来解读。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个英雄。”

  唯有具有“雄”才,才使得曹操成为不一般的“奸”。而在曹操诸多“雄”才中,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当然是为我所用的人才,是其最为突出的一面。

  以“温酒斩华雄”一段来看,曹操的表现可以说全是“正面”的。首先,在联军面临困境之时,他作为“副统帅”挺身而出,不顾“一把手”的反对,断然拍板支持关羽出战华雄。这样做对于曹操来讲其实是有风险的。其次,面对着与自己身份悬殊的“无名小卒”关羽,他不是命令其出战,而是亲自捧上一杯热酒为其壮行助威。这杯热酒有笼络人才的一面,但更有爱惜人才的一面。

  其后,曹操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出对关羽超出“常格”的赏识。如关羽挂印封金辞曹归刘,手下人都主张“追而杀之,以绝后患”,曹操却力排众议,亲自送行,并赠送路费、锦袍。接下来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已经和曹营撕破了脸。而曹操却命张辽飞马赶来,通知继续放行。这种气度确实是一代雄主的风范。而华容道上,关羽正是一念及此,便长叹一声,放走了曹操,也间接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大格局。

  《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分,写群雄逐鹿,中心情节是曹操和袁绍的斗争。当他们之间的斗争日趋尖锐时,多数人是看好袁绍的。因为袁绍的家世背景——“四世三公”,无与伦比,又拥有广阔的河北“根据地”,兵精粮足。只有郭嘉坚信曹操必胜,并提出“十胜十败”之说。而十条之中,有三条是与人才相关的。如“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这是直接讲用人之道,以“用人惟才”来评价曹操;又如“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这一条讲的是如何对待人才,“至诚待人”虽不无过誉,但比起袁绍也有几分道理;再如“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这是讲统御人才的道理,一是明识,二是信任,所以“浸润不行”。

  在其后故事的演进过程中,作者浓墨重彩地印证了上述胜负之理。袁绍尽管猛将如云,谋臣众多,却是不辨贤愚,囚田丰,黜沮授,逐许攸,终于人心离散上下解体。回过头去品味汜水关前那一杯热酒,自会觉出其滋味的深厚悠长。我们品尝那杯热酒之时,似可看穿坐在虎帐帅位上巍巍然的袁绍其实不过“羊质虎皮”“凤毛鸡胆”而已,似可望见捧酒壮行的曹操未来的霸业,似可预见到在那群雄并起的世道,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大格局。


江南游报 谈天说地 00007 2020-11-05 江南游报2020-11-0500006;江南游报2020-11-0500007;江南游报2020-11-0500008 2 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