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旅游文学

文章导航

温州美

  温州

  ◎ 鲁 斌

  辽阔中华,美的各有千秋,但细细韵味,还觉温州更美。我一齐鲁凡夫子,入瓯越45载,由看客到常客,从观赏到欣赏,久之越发觉得这是一座品味之州。

  温州美,美在地理独特   她坐落于太平洋西岸,华东南沿海,相间的山水,若近若离陆岛,蜿蜒355公里海岸线,似一条金丝带,紧紧地系住她的腰肢,串起港湾、海滩和焦岩,以及那星罗棋布宝石般镶嵌在浅海的436个大小岛屿,嫣然一个身披婚纱亭亭玉立阿娜多姿的新娘,让人由衷的爱恋……

  温州美,美在气候宜人   这里“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舒适的温度,给人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快感。分明的四季,充沛的雨量,湿润的空气,绿色的植被,沁人的花香,啾啾的鸟语,让人觉得季季如春,真是一个天赐的温暖之州啊!

  温州美,美在山水之间   地广11784平方公里,抬头见陡坡,远望山高耸;脚下溪水流,侧耳听瀑声。站在乌岩岭白云尖(海拔1611.3米,比泰山高78.6米),四周瞭望,一览众山小,徒然有了《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游乌岩岭》诗中描述的“莽山帐宿雉声幽,晓陟林迒众劲遒。携到白云尖顶立,清风极目见温州。”的意境。从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关漫道、凝翠碧潭的天下奇秀雁荡山,到山势高峻、林木葱茏、石海奇石、山顶平湖的玉苍山,再到“楠溪江上美人窕,翠水湾山峰岚绕;白燕莺歌啼云袅,烟雨含羞入怀抱;竹筏风流戏波漂,轻舟踏岭回眸眺;春色阅尽人不老,繁华洗去浪头笑!”(当代诗人吴志华诗)的楠溪江,然后渡江漫步谢灵运笔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诗之岛”江心屿,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温州美,美在通江达海   瓯江(源于龙泉,干流长388公里,由西向东入东海)、飞云江(源于浙江景宁,干流长193公里,经泰顺与文成,由瑞安城关入东海)、鳌江(源于文成桂山,干流长82公里,由北向南,经苍南、平阳,由龙港入东海)、楠溪江(源于永嘉县、仙居县之间的黄里坑,流淌在括苍山、雁荡山脉间,干流总长140公里,自北而南,经永嘉腹地,注入瓯江入东海)、清江(源于永嘉山区,干流长50公里,由西向东激流而下,汇入乐清湾后入东海)、温瑞塘河(源瓯海自三溪和大罗山、集云山,总长度1178.4公里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经温州主城区,分流进瓯江入东海)等150余条大小河流,构成了一幅既有水流湍急,又有缓缓溪流;既有百丈瀑布,又有平湖静月;既有大浪淘沙,又有碧波荡漾的水网图景。

  温州美,美在山城互拥   入得城来,登高望远,似入仙境——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被群山环拥,山被城池怀抱。极目远眺,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美轮美奂。走出城池,站在山顶,偌大的城池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巷纵横车流不息,公园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好“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连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的景象!她是一座由东晋中国风水鼻祖郭璞规划设计的城市,当年客寓温州,应邀以卜指点郡城,以四山为魁,三山作构,二山辅弼,视为北斗;又依照天上二十八星宿,凿二十八井,掘五潭由溪注入瓯江,“城内五水配于五行,遇潦不溢”,使其为天人合一、不惧侵扰、人居安逸的“斗城”。史载,建城七百年后,多次御倭寇侵扰,拒之城外而未能入,故而她又是一座安全之州。

  温州美,美在地域文化   中华文化之瑰宝的瓯越文化,即集海洋文化、山水文化、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学术文化于一体的沿海文化,是她的文化传承。渊源于宋代永嘉学派(南宋时期与朱熹理学、陆九渊的心学,成鼎足之势的重要学术思想流派)所创立的永嘉文化,形成中受益于多家文化尤其是中原道家文化的滋养,以“义利”为核心价值理念。故而温州人有极强的经商意识,能经商,会经商,善于经商,成了中国的“犹太人”。

  温州美,美在名人辈出   温州史上有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词学宗师夏承焘;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等十大名人。还有像陶弘景、沈括、王十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朱自清、琦君等人,都是在温州乃至中国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众多历史名人,足可说温州不仅山清水秀,而且人杰地灵。

  温州美,美在勇立潮头   自西汉东瓯至永嘉郡,再到温州至今,在近2400年的历史长河中,她从未有过寂寞,她的子民总是在不断地奋力拼搏,创新生活方式,孕育出了足以影响华夏的本地文化。汉时创制了瓯窑陶瓷;唐时咏出了山水诗;宋时创立了永嘉学派;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清时更是名仕辈出。新中国成立时,温州瑞安人曾联松设计出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956年时任温州永嘉县委副书记的李云河,成为中国第—个“包产到户”试点人;1984年温州人陈定模,带头创建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龙港。凭着这些独特的创新优势,硬生生将温州打造成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先发地,民营经济的桥头堡,走出了一条“温州模式”路,凝结出了一种影响海内外的“温州人精神”。

  温州美,美在爱心互助   独特的地域文化,培育了温州人团结互助的禀赋,和乐善好施的秉性。穷困时,温州人不怕难,不畏艰,不惧险,而是亲帮亲,户帮户,团结互助找活路。寻到致富门,找到发财路,绝不独享,鼓动亲友,带动周边一起走出困境,一起发家致富;富足时,他们不自傲,不冷漠,而是乐善好施,自觉帮扶困难群众,接济弱势群体。在市城区像“红日亭”“旭日亭”“状元亭”这样由老人结伙设置的免费早餐爱心亭有10多处;在城乡的“施粥点”“伏茶点”有400多处,构成了温州爱心慈善的一道靓丽风景。

  作者简介:李绪斌,笔名鲁斌,山东人,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印象南塘

  ▲美丽楠溪江  谢文东/摄

  ▲洞头半屏山

  ▲玉苍山石韵 缪小娜/摄


江南游报 旅游文学 00009 温州美 2020-12-10 江南游报2020-12-1000008;江南游报2020-12-1000006;江南游报2020-12-1000007;江南游报2020-12-1000010;江南游报2020-12-1000011;江南游报2020-12-1000018;江南游报2020-12-1000012;江南游报2020-12-1000013;江南游报2020-12-1000009;江南游报2020-12-1000014;江南游报2020-12-1000015;江南游报2020-12-1000016;江南游报2020-12-1000017 2 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