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考古重大发现
宁波余姚发现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古稻田
![]() |
![]() |
![]() |
史前考古重大发现
宁波余姚发现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古稻田
12月12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在浙江宁波余姚召开。专家认为,施岙遗址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
◎ 记者 陈 冲 通讯员 宋 姝 王永磊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
发现 史前三个时期规整块状古稻田
施岙古水田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侧山谷中,东南距田螺山遗址约400米。为配合遗址所在的相岙村地块土地出让建设,从2020年9月起,在先期勘探基础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进行了考古发掘。此区域古水田分布范围约8万平方米。在古水田分布区,发掘约7000平方米。
施岙遗址发现了史前三个时期的古稻田,从河姆渡文化早期一直延续到良渚文化晚期。第一期稻田属于河姆渡文化早期(公元前4300年以前),发现一条疑似东西向凸起田埂。第二期属于河姆渡文化四期,即相当于崧泽文化阶段(公元前3700年-公元前3300年左右),发现明确的田埂3条与生土埂3处。第三期稻田属于良渚文化时期(公元前2900年-公元前2500年),发现大面积的块状水稻田,纵横交错的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田埂(有些为木头铺垫)明确的有近20条,东西向田埂数量较多,田埂宽两三米,间距15米至40米,明确的三块田块面积分别为900平方米、1700平方米、1900平方米左右;水稻田堆积中出土极少量鱼鳍形鼎足、泥质黑皮陶等。
根据目前发现来看,这三个时期的稻田结构应均为“井”字形,前后延续发展。不同时期古稻田之间普遍有自然淤积层间隔。良渚晚期稻田之上是一层属于钱山漾文化时期的泥炭层,此层泥炭层已检测1个碳十四年代数据,绝对年代为在公元前2500-2300年左右。
经检测,水稻田堆积中含有水稻小穗轴、颖壳、水稻田伴生杂草等遗存。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稻田堆积中水稻植硅体密度在1~2万粒/克,远高于一般认定的土壤中含水稻植硅体超过5000粒/克即可判定为水稻田的标准。
▲施岙遗址南部古稻田良渚文化时期道路系统
▲施岙遗址南部古稻田道路系统
▲良渚文化时期水田土壤筛选出的水稻颖壳、小穗轴和杂草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