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博考古

从盲盒看文创,一条不同终点的赛道

  从盲盒看文创,一条不同终点的赛道

  ◎ 记者 王 珏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登陆港交所,开盘涨100%报77.1港元,总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靠着贩卖随机的可爱,让泡泡玛特这家一度连年亏损的公司,带着三年间营收翻十倍、净利翻近300倍、年赚4.5亿的光环风光上市,泡泡玛特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关于盲盒,这段时间河南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盲盒也是引发一股热潮。12月3日下午三点左右,河南博物院依托官方微博平台跟网友做了一次实时互动,约定粉丝量涨到7万时就进行“考古盲盒”抽奖,到了当天晚上十点左右就轻松突破,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吸粉1万名以上。

  都是盲盒,都是年轻人的狂欢,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

  2006年,当香港设计师王信明创作出Molly这一潮流玩具时,也许没能想到,她未来可能成就一家上市企业。

  四年前,泡泡玛特签下了Molly这一潮玩IP,并引入内地销售,引爆了潮玩的狂欢,支撑起一家企业的营收。

  如今,泡泡玛特在众人的欢呼与注视下,上市敲钟。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登陆港交所,开盘涨100%报77.1港元,总市值达1065亿港元。

  如果说Molly是文创商品,盲盒那么泡泡玛特就是一场资本运作。

  泡泡玛特站在台前,但其背后,是从红杉、华兴等头部创投机构、以及黑蚁资本等备受关注的新消费基金,强有力的资本将泡泡玛特推向上市,如今将一起享受这场财富盛宴。

  河南博物馆的“考古盲盒”则是在年轻人的消费理念中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12月初,一名网友先后在豆瓣、微博发图文帖,直播“考古盲盒”开盒全过程,他先后挖出了青铜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网友围观并纷纷表示“被种草”。之后,“考古盲盒”频频登上热搜,被人民日报官微“点名”夸奖。

  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在玩家挖掘的过程中,亲身参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那么“泡泡玛特”与“考古盲盒”的走红有没有共通之处呢?

  年轻人的消费力和潮玩的爆发趋势,是他们共同的动力。

  泡泡玛特引入盲盒玩法后,潮玩在国内的销量增长惊人。而潮玩所面向的90后、00后,被认为是未来中国的主流消费群体,这让其几乎成为2019年以来最狂热的消费热潮之一。

  泡泡玛特这座高楼,不仅是Molly等潮玩IP堆起来的,还是盲盒玩法的胜利。

  先从潮玩说起。潮玩,即潮流玩具,诞生于上个世纪90后年代的日本和香港。最初的潮流玩具,是通过艺术家设计、制作而成,并小规模地在潮流玩具店售卖,具有较高的艺术品特性。

  泡泡玛特将潮玩引入内地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设计师只需要提供设计。最终的模型制作不再需要设计师手工制作,而是由泡泡玛特负责3D打版、工业化设计等,最终通过生产线大批量生产,相比传统潮玩更为平价。

  盲盒不等于潮玩,它这是一种营销玩法。通常潮玩的一个系列以12个不同设计组成,但其中会特别设置一个隐藏款。 隐藏款只能靠随机抽取获得,其稀缺性与不确定性增加了消费乐趣,并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增加了购买频次。

  考古盲盒正是抓住了这种消费心理。

  河南博物院打造的这款“考古盲盒”制成“失传的宝物”,分为传说级别、传承级别和史诗级别,承载着人们的无限希冀。为了模拟考古的未知性,买家可能会挖到“十二生肖兽首印章”“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等各种“宝物”。

  不过,如果运气差一点点,只能收获一抔来自洛阳北邙充满千年古都文化气息的土壤了——原来,比起普通盲盒,考古盲盒更让人“有意外惊喜”的地方在于你有可能会“挖空”!这是设计者为了模拟考古的未知性设计的“小惊喜”。

  除了河南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盲盒,其他博物馆也陆续推出盲盒系列。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是从“文物超活化”原型创作大赛的优秀作品中选出,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和纹样为基础,参考鸮、饕餮、觥大、觥二、牺尊、凤鸟等形象设计出的Q版手办,又憨又萌;《国家宝藏》文创产品店的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同样源自“文物超活化”系列,设计灵感来自于河北博物院彩绘散乐浮雕中的唐代仕女,娇憨的侍女们“摆”出各种瑜伽造型,宣言是:“保持好身材,明天就出道。”而三星堆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祈福神官”系列也颇受热捧,青铜大立人、青铜戴冠纵目面具、铜神树枝花蕾吉利鸟以及圆头、平头的金面青铜人头像充满了神秘色彩,将成为书桌上最酷的摆件。

  泡泡玛特的盲盒模式是舶来品、并无太多创新,其售卖的产品也不算价格实惠。但它正好赶上了年轻消费的崛起。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做了一门恰当的生意,从而实现了爆发式的成绩。

  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年轻人正逐步成长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正确引导他们对中华文化更强的价值认同感,是文创商品的精神和担当。

  泡泡玛特和“考古盲盒”都是利用了一种营销手段,泡泡玛特重资本对消费的炒作,考古盲盒重对消费的引导。就营销本身而言,针对受众群体,找到需求,创造需求,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但抛开资本市场对产品的控制以及市场的野蛮生长,看起来枯燥无趣的“考古发掘”与当下流行的“盲盒”文化相结合,让文物“活起来”,使得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去探索学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于国家而言,更有推广价值。


江南游报 文博考古 00004 从盲盒看文创,一条不同终点的赛道 2020-12-17 江南游报2020-12-1700006;江南游报2020-12-1700007;江南游报2020-12-1700008;江南游报2020-12-1700009;江南游报2020-12-1700011;江南游报2020-12-1700010 2 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