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酒店
是新消费时代的伪命题吗
![]() |
![]() |
![]() |
![]() |
近年随着模糊且宽泛的“生活方式”一词的流行而衍生出多行业纷纷推出自己的“生活方式”品牌,从奢侈包包品牌开始做运动鞋、传统饭店推出养生菜谱、SUPER MONKEY的崛起、 貌似一切都围绕着生活方式开展着。
生活方式酒店
是新消费时代的伪命题吗
◎ 施怀恩
给生活方式酒店下定义
“顺应千禧年一代”“创造力”“时尚”“消费升级”“打造体验”“订制服务”“健康”“社交功能”“新时代商旅”……
虽然每个酒店集团都在推出主打不同属性的主题,但从以上各酒店品牌介绍中提取出的关键词来看,它们都在强调着一个属性:生活方式酒店。
旅游行业词典(baiTravel Industry Dictionary)对此有着这样的解释:结合了精品酒店的现代且通常又有些怪异的设计,同时作为连锁酒店拥有品牌影响力和连续性的酒店是生活方式酒店,这些酒店通常有鼓励客人社交的便利设施,并因此被大型连锁酒店集团向千禧一代推广。
这个解释字句中难免还是会透露着对于生活方式“难以定义”的尴尬感,一个是“方式”(生活),一个是“形式”(酒店),单独用一个段落去概括“生活方式酒店”是不全面也不负责的,可到迄今为止,生活方式酒店还没有成为一个完全正式的分类,从行业到各大集团,都没有公开明确的标准定义。但是回看过去十年,无论是营销层面上还是实质上,新涌现的品牌几乎都或多或少的与“生活方式”有关。酒店站在了服务、餐饮、艺术、时尚、设计、娱乐、奢侈品和科技等的交叉口,可以涌现无数可能性。
把“生活方式”拎出来
在我们把整个词语拆解出来时,生活方式的含义可以被很好理解: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
换句话说,生活方式就是人们对“如何使用他们的时间”“如何对待周围的事物”以及“如何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所做出的一系列反映的行为和动作。
“生活方式”一词,最早是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来的。他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根据某一中心目标而安排其生活的模式,并通过活动、兴趣和意见等体现出来,而这个中心目标是人们自身缺乏的、未具有的优势或其思想中固有的某种价值观。
2018年,“生活方式”一词风靡全国,成为各大品牌的口头禅。经常能听各种品牌介绍自己:我们是生活方式品牌,我们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仿佛跟生活方式挂上钩,品牌的格调便能瞬间提升。无印良品号称“贩卖生活方式”,盒马鲜生用生活方式引领新零售,天猫更是将广告口号从“上天猫就购了”更名为“理想生活上天猫”,只希望将天猫这个卖货平台升级为理想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市场上开始频繁出现各种生活方式。极简生活方式、佛系生活方式、成年人的生活方式、90后的生活方式等方式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为什么偏偏是这个能涵盖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词会在如今变成耳熟能详的“通用句式”营销词汇?
于是,在品牌一片叫喊中,消费者们不自觉地开始频频发问“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
是在带领消费者认识自己
酒店品牌的口号常常简短且缺乏记忆点,如果想要避免只喊口号的无效沟通,获得的旅客关注,就必须触及旅客的内心诉求,回答旅客“什么是生活方式”这个谜语。
用EVEN的口号“均衡 乐趣 元气”来做生活方式的联想,虽然需要多停留几秒但终究会悟出其口号极其隐晦的生活方式理念,但再看其官网上对口号的解释:逸衡酒店·深知,你和众多旅行者一样,崇尚健康生活方式,希望在旅途中也能继续有规律的生活。为此,我们精心打造了多种精彩焕活的旅行方式,助你轻松拥享元气生活。这里有先进的健身设施,健康营养的餐食以及自然舒缓的休憩空间,更有深谙健康之道的员工随时为你提供贴心服务。
这样一通解释,才能让消费者明白其品牌所传达的讯息——我们是一家主打健康和营养的酒店。那么这样的生活方式品牌相对的可能会更吸引爱健身,吃营养餐的那一类旅客。
即使在旅客与品牌第一次,甚至第二次接触都无法完全诠释品牌所表达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的基础下,为何酒店品牌仍然坚持说自己是生活方式?
其实和品牌创新概念并主导消费的思维恰恰相反。品牌的思维其实是跟着消费者走的,中国的新一代中产阶级日益崛起其实就是生活方式消费的最大驱动力,这一群人更认可生活方式消费。
所谓消费升级,不是说愿意去多花钱了,而是大家愿意花钱去购买能展现他生活态度的物品。现在的年轻人跟上一辈人已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模式,对他们而言,消费不仅是购买一种产品,简单解决生活需求,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只买我喜欢的、好看的、能代表我的,也正是在这样的消费习惯的催生下,便有了各种“控”。
当然你也可以在酒店前台采访每位旅客对生活方式的理解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感悟和理论,但是会有一种态度却不可思议的一致,那就是每个人心里面都有“向往的生活”,而就是那种生活,是他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很奇怪的也是,消费者不会像KOL以及品牌方那样们常常把“生活方式”挂在嘴边,但在他的衣食住行和朋友圈里,你就能很读出他的“生活方式”。
所以不妨大胆的告诉客人,我们是何种生活方式的酒店,因为我们已经在从追求品质的消费习惯渐渐转向是否更有意义和符合我生活态度的思维模式。当旅客再次提及酒店品牌时,他的第一反应或许不再是“奢华”“高端”,取而代之的是他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