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行天下·名家谈
254
诗话风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李烈钧
文题十个字,沙场征战图:铁骑箭矢,铿锵拼杀,气势磅礴,勇若虎狼。这是辛弃疾词的名句,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血性男儿报国,肝胆喋血,雄姿英发。
辛弃疾(1140-1207),南宋伟大词人,开一代豪放派词风,能征善战的民族英雄。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字幼安,号稼轩,汉族。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史书有赞: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且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词牌名,平、仄两体。此体双调104字,上下片,四仄韵。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北固亭:筑楼北固山,称北固亭,北临长江。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曾建都京口。舞榭歌台:歌舞的台榭,此处代指孙权故宫。
全词大意:江山依旧,孙仲谋割据,已无处寻觅。繁华舞榭歌台,英雄余韵流风,总被无情风雨吹打消弭。斜阳里望见草树,百姓街巷,人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兵马强劲武器精良,踏平骄虏,气势堪比猛虎。
元嘉帝轻率鲁莽,欲建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记得四十三年前,我鏖战硝烟弥漫扬州路。真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啼叫社鼓喧腾。谁来寻问,廉颇将军已老,体魄强健依然?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韩侂胄执政,筹划北伐。辛弃疾年逾花甲,被起用浙东安抚使,后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他曾在湖北、江西、湖南、福建任职,力主北伐抗金,未被采纳。权斗险恶,处境孤危。登京口北固亭,抚今追昔,心潮澎湃,赋词抒怀。
北宋靖康元年,金宋战争。金军“斩首行动”,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徽宗第九子赵构即位后仓皇南逃,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中华历史,再次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据半壁江山。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在金国占领区度过青少年时期。
少时志向,为金瓯残缺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激荡于胸,21岁参加抗金义军。《宋史》记载辛弃疾壮举:率50名骑兵冲进金军5万人大营,单枪匹马斩杀盗印的叛徒义端;飞骑纵横敌营,擒拿杀害耿京的叛贼张安国,押送归奔南宋。
勇猛果敢,身手了得,名重一时。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开端仕途,年方二十五。民族气节,功业自许,辛弃疾以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为追求。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因此,被主和派排挤,屡屡蒙受谗劾,退隐山居,赋闲多年。
时势造英雄,忧患出诗人。20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命运,“醉里挑灯看剑”的向往和无奈……沉甸甸志向担当道不尽,山河破碎激愤悲悯叹不完,词章诉胸臆,才情咏日月。
他的词,天风海涛,震撼心灵。“将军百战身名裂。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恨之极……其血三年化为碧”。情绪意象,堪与“金戈铁马”比肩。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题材多为国家民族民生,词风激昂豪迈,代表南宋豪放词最高成就。基调昂扬,抗金复国主旋律,不乏英雄末路壮士长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堪为代表作。
辛词在文学史影响巨大。同道中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形成南宋浩大爱国词派。传之后世,凡国家、民族危急,多籍辛词汲取精神力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赞:“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别立一宗,别开生面。在苏轼词基础上,拓展题材。举凡政治、哲理、友情、人伦,风情、民俗、起居、读书……皆可入词,广阔天地,横绝古今。而且,雄伟奔放之外,婉约细腻艺术风格,同样得心应手,弥见笔力之峭。
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但诏令到时,辛弃疾已病重不起。数日后病逝,享年68。《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载: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
辛弃疾葬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阳原山腰,坐北朝南。1959年,列为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1971和1981年两次整修。四层麻石砌墓,顶堆黄土,两连围以坟柜。墓道有郭沫若撰书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金戈铁马之外,无数词章美得令人心醉,譬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艺术魅力即在于此,直击而彻底,抚慰人心的软肋:谁人不爱妩媚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