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节气节趣

立春日,万物“复苏”的喜悦

  太阳到达黄经315°,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在人类意识到节气更替、物候循环的规律之前,植物大概就是春天的信使。

  立春日,万物“复苏”的喜悦

  ◎ 刘 青

  今年的立春日是2月3日,还未过春节。也许泥土尚未完全化冻,也许河面仍结着薄冰,但植物永远能比人类更早感受到自然的脉搏。它们从枝头羞答答绽开来,从土里冒出来,作为春天的先导部队,把嫩绿的小小旌旗插遍四野,然后人们揪一片蔬菜入口,多汁、柔嫩、生机勃勃,便知道,春天要来了。

  《史记·天官书》说:“立春,四时之卒始也。”在岁月头尾相衔的无限循环里,总得有个可供凭依的温柔节点,那么就挑一个春日吧——东风乍暖之时,“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这一天于是便叫做,立春。

  既然是四时之始,自然要慎重对待。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会以隆重的仪式迎接立春了。《礼记·月令》记载,在立春当日,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浩浩荡荡出行至东郊迎接春天。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名为“句芒”的春神,主管东方。人们在春天或至东郊,或设东堂,祭拜的都是这位芒神,祈愿来年风雨以时,五谷丰登。

  在这一片青碧色的海洋里,自然也少不了春蔬的身影——说到底,着青衣、服青帻,其实都在致敬这些茁壮鲜绿的小小生命。《四民月令》中就有谆谆叮嘱:“凡立春日,食生菜不可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说明在立春日吃生鲜蔬菜的习俗已经非常广泛了。其实,说“不可过多”,又哪里克制得住?

  春季的繁盛艳丽,天然适合热爱娱乐的唐人。开元天宝年间,游春风气极盛,仕女各自艳装盛服,结伴出游,“园林树木无闲地”,想来可能类似于如今国庆期间的各大景区。不难想见那脂粉凝香,鲜衣怒马的盛况。唐朝风气开放,女性踏春游赏的花样也多,在郊野中遇到名花,便就地摆起酒席,把外裙解下来作为宴幄,红裙春草盈盈相映。仕女们还会在园圃、郊野中设席搭帐,举办“探春之宴”。《开元天宝遗事》里并没有细说这“探春宴”上究竟有何美味,却独独记述了“春盘”,想必是其中的主角。唐宋时期,春盘也未必只能在立春日吃,就如探春宴为正月半的盛事,春盘也一样出现在了人们的菜单里。

  一般认为,春盘内容比前代的都丰富——要知道,许多我们今日熟知的蔬菜,并非中国原产。蚕豆、大蒜、大葱之类,汉代才由西域传入中原,而莴苣、菠菜、香菜等物,直至隋唐方能出现在餐桌上。尝过了各种鲜灵滋味,唐人自然不能满足于前面朝代的葱韭蓼蒿,于是,除了生鲜蔬菜之外,他们还在盘中加入了萝卜以及春饼,名之曰“春盘”。

  春饼的加入,说明春盘日益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要将各色蔬菜笼络入一张春饼之中,蔬菜必得经过择选,再切成细丝,才能卷得妥当。唐人提起春盘时,总爱强调蔬菜的“细”。譬如杜甫《立春》诗里说:“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这是他晚年寓居夔州时所作,在中原人眼里,夔州算是偏远落后之地,但也有“细生菜”的春盘,可见春日吃春盘的习俗已经流传甚广。

  祭拜句芒,迎春祈福的仪式在宋代也很流行,唐代已有的“鞭春牛”活动,在宋仁宗颁布《土牛经》之后更受重视。《东京梦华录》有记载,在立春前一日,开封府会运春牛(一般为土塑或纸扎)入禁中,用“春鞭”打牛,以劝勉农人备耕。

  在这一片热火朝天的迎春景象中,春盘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立春前一日,皇帝会以春盘和酒赏赐近臣。盘中不仅有生菜、萝卜更有猪肉和“白熟饼”,很是丰盛。到了南宋,这皇家御赐的春盘更加浮夸:“翠缕红丝,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不仅刀工精细,还要讲究配色,食材大概也都十分名贵,以至于一盘的价值高达万钱。虽说是奢侈无度,但也足以看出宋人对春盘的重视。

  到了元代,契丹人耶律楚材的《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列举了银线(粉丝)、藕片、葱白、豌豆、蒌蒿、韭黄等种种食材,繁复丰盛,已经可以看出今日春饼的影子了。

  再至明代,朝廷传统的迎春仪式,也开始向纵情玩乐的活动靠拢。从京师到县城,都会特设祭春用的“春场”。万历年间的《酌中志·饮食好尚》记载,立春前一天,顺天府会在东直门外举行迎春仪式。“勋戚、内臣、达宫、武士”,全都在春场策马竞赛,场面沸反盈天。而到了第二天立春,达宫贵族吃的却不是价值万钱的精细春盘,无论贵贱,“皆嚼萝卜,名日‘咬春”’,又会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

  清代,咬春仪式更加隆重。《长安宫词》记载,立春日,宫中会用两个大盘,各盛装两条生萝卜,在萝卜上镂刻出精细文字,制成对联,分送给两宫“咬春”,是“沿袭前明之遗制”的做法。

  春饼的做法也讲究得多——从口感到调味精心搭配。《帝京岁时纪胜》里说,当时就算是平民百姓,也会在立春日采买鸡肉、猪肉,细心蒸好面饼,准备生菜、青韭芽、羊角葱等等,作为春饼的原料,同时也会生吃水红萝卜。  在配菜之外,春饼本身的制作技艺也有长足进步。袁枚在《随园食谱》中记录,当时山东孔藩台家中所制薄饼,“薄如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口感想来不会逊色于今日的春饼。

  《调鼎集》记载有油炸做法的“春卷”:用干面皮包入火腿、猪肉、鸡肉等,又或是用四季时蔬,卷好后下锅油炸。还有“野鸭春卷”,将生野鸭肉切丝,拌入黄芽葱丝,加入各种调料焖熟,再用春饼卷起,油煎至脆。可以看出,这春卷就是由春饼直接演变而来的,做法也与我们熟悉的春卷相差无几。炸得松脆轻薄的春卷,在齿间轻巧碎裂,释出馅料的鲜甜,也不失为另一种“咬春”的乐趣呢。

  吃春饼的风俗,不仅限于某一地,全国各地都还能找到春饼的诸多变体。

  闽南人吃的润饼就是一例。潮汕、福建、台湾等地都吃润饼,叫法略有出入,厦门叫“薄饼”,金门叫“七饼”、“擦饼”。而润饼做得最出名的,当属泉州。泉州老字号做润饼的手艺,是把面粉和水打成稀软的面团,挂在手上,往锅里沾一圈即拎起,粘住的面糊便凝结成一张匀白细腻的饼皮。几个锅子一字排开,同时加热,做一张揭一张,不一会儿,手边的润饼皮就堆得老高。

  润饼皮做起来考手艺也费工夫,当地人一般都去润饼铺里买现成的。回家把胡萝卜、卷心菜、小黄瓜、豆干、猪肉、鸡肉等细细切丝,配上豆芽、芹菜末、香菜、酸菜等辅料,也会放花生粉和糖粉来调味,用润饼皮一卷即成。春日里,一家人围坐着热热闹闹包润饼,是许多闽南人的童年记忆。

  台湾的润饼做法也与泉州近似,不过创意更多。一度火遍各大夜市的“花生卷冰淇淋”,其实就是从润饼变化而来,饼皮撒上满满花生粉,搁点香菜,舀上几球冰淇淋卷起,中西碰撞出的口感丰富又奇妙,让人一试难忘。

  四川绵阳一带,也以春卷为特产。饼皮和闽南润饼类似,只不过个头更玲珑,有的一锅里能摊下两三张饼皮。土豆丝、胡萝卜丝、海带丝用辣油拌得爽脆,一筷子菜丝卷成一枚春卷,两头不封口。吃的时候,把小卷对折起来,从开口灌一点甜醋进去,一口闷——绵阳的朋友向我描述这春卷时,真是两眼放光,恨不得当场订机票飞回去大快朵颐。

  除此之外,上海的三丝春卷、广东的芋泥春卷等等,都是春日里应景的美味。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美式中餐馆里的“Egg Roll”,直译为“蛋卷”。它像是中国炸春卷的远方表亲,外形相似,但个头粗大,用厚实的馄饨皮包裹,在滚油里炸得松脆起泡,馅料大多是猪肉、鸡肉、豆芽、卷心菜丝、胡萝卜丝之类,然后蘸番茄酱吃。

  想想也觉得世事真妙,万里之隔,有意无意,共品一口初春味道,真是太有趣。


江南游报 节气节趣 00013 立春日,万物“复苏”的喜悦 2021-02-04 江南游报2021-02-0400007;江南游报2021-02-0400008;江南游报2021-02-0400009;江南游报2021-02-0400006;江南游报2021-02-0400012 2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