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旅游达人

文章导航

撒哈拉沙漠 心中的一粒沙

  撒哈拉沙漠 心中的一粒沙

  ◎ 记者 郑雪

  ◎ 摄影 车厘子

  撒哈拉沙漠是一个气候恶劣,不利于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的极苦之地。偶有两三个包裹严实的非洲居民缓缓前行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在这里,人类是显得那么渺小。也许此地不适合生存,但是却值得你抛下现实中的压力和束缚来看一看,在这里你会见识到大自然的宏伟壮观,你会学会永远对自然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车厘子是个网约作家,她的一大半时间花在路上,看形形色色的街景,赏各种各样的风光。她的视野里满是大片大片的荒野、沙漠、山峦、森林……像展开的巨幅画卷。用她的话说,“最美的风景都在路上”!

  这次因为剧本原有框架对思维的束缚,使得她笔下的女一号小家碧玉的个性中缺乏一点合理性。于是她决定出发,去往遥远的北非,那是她心中女神——三毛的朝圣地,她想重走偶像当年的路。(以下是车子里的沙漠之旅)

  下了飞机,我直奔开罗著名的费萨维咖啡馆。咖啡馆名声虽大,却坚持不装修不扩充,维持着原貌。店堂小而窄,院子中央的小圆桌和藤椅见缝插针摆放。几扇镂空的折叠木门色调褪尽,已然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形状各异的阿拉伯风格吊灯,给整个店堂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奢靡的面纱。天花板上悬挂的老旧铁艺吊扇,慢悠悠旋转着,吱呀声不断。我坐在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赫福兹生前常坐的黄铜面小圆桌前,感受着五彩光影照射下异域名家的才气。

  客人里西方人居多,他们一边抽着水烟,一边好奇地打量着我们两个东方女子,有不少人笑着挥手示好。我被不远处一个贵族女子的眼睛吸引,顾不得礼貌,痴痴地盯着昂贵黑纱蕾丝里透出的那层深邃碧绿。直到有流动小贩轻拍椅背兜售,才转脸发现身边有人同样如痴如醉看着我们。

  那是一个蓄着大胡子的阿拉伯男子,身上的灯芯绒西装皱巴巴的,耳朵上夹支笔,好像要随时在皮面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他没有刻意避开我探询的眼神,胡须后的嘴唇嘟囔着:“ECHO,ECHO?”看我还是不解,他扮个鬼脸,伸手指了指我身后的墙。

  墙上挂着的木质旧框里,诸多名人的照片都已泛黄,其中就有埃及的末代国王法鲁克,非洲黑人精神领袖曼德拉等。旁边镶嵌着一面同样泛黄蒙尘的镜子,镜子里依稀映出梳着麻花辫的我。镜子右上角贴着的一张华文旧报纸上,那个身穿花布长裙,扎两根辫子挽个藤筐站在土墙边的美丽东方女子,正是我心中不变的女神三毛。

  同伴夸张地耸肩,在自己脸上比划出阿拉伯男子的大胡子:“荷西,荷西——”语言虽然不通,我们三个却心领神会地相望着笑了很久。附近几张桌子上的客人,未必看懂我们的手势,却也跟着笑起来。街口拐角处一个上了年纪的吉普赛女郎,不停地转动裙裾,用眉眼四处撩拨着来来往往的过路客人,传递出流浪一生的风情。

  第二天一早,我们雇当地人做司导,从赫尔格达驱车深入撒哈拉沙漠腹地,四驱越野车在沙漠中行进着,从清晨到黄昏。一副幻像紧贴着前窗玻璃:高高的西部牛仔帽,腰间打结的衬衣,牛仔裤高筒靴,大眼灵气逼人——漫天黄沙是永恒不变的背景,而她,始终是独坐沙丘若有所思的模样。

  我们的车停在贝都因人村落外时,焦黄的天际出现了一支长长的驼队。清冽的驼铃声在沙漠的狂风中,显得无助而单薄。下车踩上沙地的一刹那,我突然泪流满面。无数次地幻想过三毛在沙漠生活的样子,如今终于亲身踏上了这片她曾经以苦作乐的土地。

  村落里遇到的成年人全都一袭灰袍,黑纱蒙面。他们警惕地用眼角扫望我们,然后低头急急离开。我一时间无法和他们进行有效沟通,就想找个贝都因孩子亲近下,于是矮身钻进了村头一间低矮的石头平房里。

  借着未黑的天色,看见房子里空荡荡没什么家什,只在墙角铺了几张薄薄的草垫。有个穿白袍的男孩迎上前来,后面跟着戴蓝花头巾的妹妹。两人谦让着分吃我递过去的点心。哥哥长着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眶碧绿的双眸,妹妹更是一个足足的美人胚子。这孩子,也许在不久后就成了传说中的娃娃新娘?看着他们纯净如水的面容,我的眼泪又要落下,只好极力克制住把他们搂进怀里的冲动。

  有个肥胖的女人在墙角烤饼,地上放着半加仑水和一个脏兮兮的和面黑锅。我感觉到她隔着黑纱传递过来的善意。男孩走过去蹲下撕了一块刚烤就的面饼,站起身带着期盼的眼神递给我。我没有丝毫犹豫,接过饼子一口塞入嘴里。刚出炉的高温,和着玉米的香气,呛得我满眼是泪。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夺门而出。

  三毛,为什么你深爱的远方竟在这里?竟是这样?

  沙漠无边无际的黑,沉重压迫着我们的心脏,我们在急速降温的狂风中瑟瑟发抖。“在这儿,无穷无尽波浪起伏的沙粒,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而人生存在这儿,只不过是拌在沙里面的小石子罢了。”也许,三毛反常理出牌,就是享受着飞蛾扑火的极致快乐。

  抬眼望沙漠的夜空,漫天繁星离我们很近又好像很远。我们的四驱越野,飞速碾压着前方的黑暗,一点点驶离这个梦,一般荒芜的村落。

  黑暗中村落里依稀的亮光提醒我三毛永远在那里,而我,只是曾经去过。只是去寻找少年时那份无法释怀的初心。而这一次的去过,让我更坚定地相信,不管在什么年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不羁的沙粒。


江南游报 旅游达人 00009 撒哈拉沙漠 心中的一粒沙 2021-02-04 江南游报2021-02-0400007;江南游报2021-02-0400008;江南游报2021-02-0400013;江南游报2021-02-0400006;江南游报2021-02-0400010;江南游报2021-02-0400009;江南游报2021-02-0400011;江南游报2021-02-0400012;江南游报2021-02-0400014;江南游报2021-02-0400016;江南游报2021-02-0400015;江南游报2021-02-0400017 2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