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节气节趣

二月初二,
一起抬头的“龙”与农

  每个中国人,或者说华文化影响圈层,都知道龙,也都希望真的有龙存在。这一日,便是龙的节日,更是人的节日。“龙”这个缥缈却实际的字眼,一直在我们的身边。

  二月初二

  一起抬头的“龙”与农

  ◎ 记者 刘 青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谚语。

  这条龙就在我们头顶的茫茫苍穹之中。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分为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宿,又将它们按照东、南、西、北四方,划分为四组,即“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东方苍龙,包含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苍龙就开始从东方崭露头角。

  其实,“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后面还跟着半句:“大家小户使耕牛。”显然,这是一句农谚。龙星的升降,恰与一年的农时周期相吻合:春耕开始时,龙星显露出龙首;夏天农作物生长时,龙星悬于南方夜空;秋天五谷丰收时,龙星开始掉头向西方地平线坠落;冬天万物伏藏时,龙星也深潜入地平线以下隐没不见。每当龙抬头之时,便是在提醒人们:一年的劳作又开始啦。所以这个节日又被叫作“春龙节”。

  龙星升空,常常不是空着手来的,而是捎带着世间农人翘首以盼的礼物:春雨。

  关于春雨与龙,始终是离不开民间传说的。在民间信仰中,龙是掌管降水的神灵,这个小故事便将星象、气候的变化规律,都比喻成了龙的行为。但在现实中,龙也有“失约”的时候,并非所有地方、每年的二月二都会准时天降春雨。

  为此,人们发挥出了层出不穷的想象力,在二月二这一天想尽办法把龙唤醒。有一种非常古老而直接的招数,是将龙“请”到农田里。后世二月二有舞龙灯的习俗,试图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烈氛围中,使龙清醒、亢奋,尽快回归工作岗位。此外,有的地方二月二清早起床后,家人要拿长杆敲打房梁,目的是把龙打醒。有的地方要吃爆米花、炒黄豆、炒蚕豆之类的食物,嚼起来哗哗作响,目的也是把龙惊醒。

  在冀南地区,人们还会用龙预测全年的旱涝情况。具体的做法是:用黄米面做成12个小灯碗,中间栽一根用绵纸或棉花做成的灯捻,倒上香油点燃。12个灯盏上,分别捏上1—12个眼儿,代表十二个月份。把灯盏依次摆在盘子里,再捏一条面龙把灯盏盘住,到了二月二这天,整盘放到锅里蒸。蒸好后,看哪个灯盏里的水多,就表明哪个月份的雨水多。

  二月二的民俗活动,大多数都是围绕农业生产展开的。这一天的特殊星象和人们对春雨的渴盼,使龙成为这个节日当之无愧的主角。值得注意的是,龙虽然贵为神灵,却也肩负着为人类服务的职责。当它失职时,人们会主动出击,叫醒它、敲打它,催促它为春耕降雨。这体现了一条农耕文明的古老哲学:学会遵循自然规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但也不只是做大自然的奴隶。当自然规律失灵时,人类还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改造它。

  龙抬头,意味着漫长而萧瑟的冬季结束,万物开始复苏、扬眉吐气。所以,古人也把二月二作为一个辞旧迎新、时来运转的好日子。

  祈求好运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把朝气蓬勃的龙,迎回家里。明朝今属北京市的宛平知县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记录了这一习俗:“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即用洒白灰的方法引龙,并让它住进自家的大水缸。东北地区的引龙法大同小异,辽宁省《奉天通志》云:“龙抬头日……人家晨起,以灶灰撒院中,左右作大圆圈,复由堂门撒至大门,延至井堰,名曰‘引龙’。”把龙的家安在院子的水井里。

  为了多沾“龙气”,二月二这一天家里的吃食也纷纷和龙联系了起来,比如吃猪头称为“食龙头”,吃葱饼叫“撕龙皮”,吃饺子叫“吃龙耳”,吃粉条叫“挑龙尾”,吃的面条叫“龙须面”。如果把面条和饺子一块儿煮,就叫“龙拿珠”。这一天,家里的女眷还要停下针线活,为的是避免龙抬头时误伤龙目。龙,俨然成了千家万户里的一份子。

  二月二又有“挑菜节”之称。龙抬头之际,天气还冷,但地气回暖,正是麦地里、河湾上的野菜长得最青嫩可人的时候。大约从唐代开始,不论是文人名士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在这一天来到郊外踏青,顺便采一些野菜回家。刘禹锡“无奈挑菜时,清淮春浪软”,这表明,挑菜在唐代非常普及,已经是一年一度的全民性活动。

  挑菜,不只是为了一偿口腹之欲。野菜是艰苦朴素的象征,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咬菜根”的精神,明代的训世宝典《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咬得菜根,然后百事可做。”人生难免有大起大落,但即使是落入最困窘的境地,也还远远不是绝望——吃不上膏粱美酒,至少还有取之不尽的野菜根可食。只要还有三寸气在,就有机会改变命运,奋发图强。

  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之源《周易》,便以龙的种种状态来比拟人生的际遇:“潜龙勿用”,是告诫在人生的低谷期要守得住寂寞,同时积极为将来做准备:“飞龙在天”,是苦尽甘来、如日中天的鼎盛状态:“亢龙有悔”,是警示身在高位必须居安思危,保持谨慎、朴素。

  所以,二月二全民出动挖野菜,在龙抬头的日子咬一咬菜根,或许就有让家人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的用意。就算是至尊至上的帝王之家也不例外,南宋时期,宫廷会在二月初二举行“挑菜”御宴。时人周密在杂史《武林旧事·挑菜》中描述帝王之家的“认菜”小游戏,不便像普通人家一样去郊外采野菜,只好改良成颇具娱乐性。但如此大费周章地教导皇亲国戚们辨识野菜,无疑也是在警醒他们:虽在富贵,不可忘本。

  龙,貌似无形,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节日习俗中留下了无数的印迹。二月二,既是天上的龙星腾空之日,更是世人撸起袖子,向着美好生活努力进取之时。


江南游报 节气节趣 00014 二月初二,
一起抬头的“龙”与农
2021-03-11 江南游报2021-03-1100007;江南游报2021-03-1100008;江南游报2021-03-1100009;江南游报2021-03-1100010 2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