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名人养生

冯其庸:命运起伏中悟道《红楼梦》

  “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这是 2012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吴玉章终身成就奖的颁奖词。

  作为我国著名的学者、红学家,冯老不仅以《红楼梦》研究著称于世,他还涉猎历史、国学、文学艺术、考古、文物鉴定收藏等诸多领域。红学以外的他,集诗人、画家、书法家、摄影家、戏曲评论家于一身。2017年1月22日,冯老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冯其庸:命运起伏中悟道《红楼梦》

  博学多才的文史大家

  近30年来,中国红学界几乎所有的重大活动都有冯老的功劳,比如说中国红学会的创立,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创立,《红楼梦学刊》的创立。就学术研究本身,其对曹雪芹的生平、家事、祖籍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对《红楼梦》思想内容的研究也卓有成就。 冯老也是汉画像砖的研究者,中国汉画学会首任会长。老人也研究古代戏剧,《〈精忠旗〉笺证稿》就是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此外。他还出版过大型摄影集《瀚海劫尘》,专家予以佳评。

  冯老一生为人宽厚,爱憎分明,富有兴情。他以“宽堂”为号可能也就是表达这种人格上的追求。而这种人格力量,也反映到了他的画上,其宽厚的气局就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人格精神。他的画率意而天真,放浪形骸,寥寥数笔而能全其气韵神采,一切无不透露学养功底。

  如果说他是一个画家,那他的书法作品严谨而潇洒豪放,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书卷气;如果说是书画不分家,那他在诗词上也颇有建树;如果说诗书画本是一体,那他同时还是优秀的摄影家、戏曲评论家,甚至是一位探险家。他属于这些集合的交集。有人称他为“国学大师”,他却幽默地说,要是“大师”理解为“大学教师”,自己倒很符合。这位老人,可谓学贯中西,精通古今,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引经据典,从文学谈到人生、到社会、到美好、到丑恶……

  总在读万卷书  总在行万里路

  冯老的调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读万卷书”,他说:“这是我自己读书的一个习惯,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方法、门径,该读的书都要弄齐,弄到手,仔细看,慢慢地领悟。”在冯老的家中,一共有6个书房,如此多的书不要说认认真真、字字句句地阅读,单是将每本书的书名浏览一遍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冯老说,“我的生活就是读书。读书是自我造就、自我成才的唯一道路。”冯老说,早期由于公事繁忙,白天都没有机会读书,他只有到了晚上关起门来才有时间“补课”,于是,他几乎每天都要读到两三点才睡觉。冯老的生活就是被一本本书摞起来的,他的人生,就好似一个书架,每一本书里都有着他的记忆。

  问及冯老:“读了那么多书,编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书,您最深的体悟是什么?”他认真地回答:“关于读书,我觉得要读好书最根本的问题,是要非常认真地、一字一句地仔细读,不能想当然,要搜集有关资料,要真正弄明白,所以我一辈子读书体会的一个经验就是要把读书和调查结合起来。” 一本书如同一个人,认识与熟悉以至于了解一个人都不难,而走进一个人的内心却是不易之事,但如果你和他有着相似的经历,彼此之间心灵就有了契口。真正让冯老与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产生共鸣的,是在抄写《红楼梦》以后。他说:“《红楼梦》实际上是写一个人的人生。这个人生的遭遇啊,你了解曹雪芹一家的遭遇就知道了,《红楼梦》实在是辛酸得很。等到经历了这一场‘浩劫’以后再看《红楼梦》,觉得《红楼梦》写了多少他个人的辛酸,尤其他隐蔽写的,当初看不出来,后来慢慢看史料以后慢慢地懂了。也只有曹雪芹,只有经历过这样事情的人写得出来。”

  他另一种方法就是“行万里路”了,冯老做过一首诗“看尽龟兹十万峰,始知五岳也平庸。他年欲作徐霞客,走遍天西再向东。”他曾亲自跋涉至黄河源头,进入了白雪皑皑、险峰重叠的积石山深处;曾踏访过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古居延海、甲渠侯官遗址和西夏古城黑水城;考察过位于天山北面吉木萨尔的唐北庭都护府故址、新疆南部的喀什、莎车、叶城、棋盘、若羌等地以及尼雅、瓦石峡、米兰、且末等古城遗址;曾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探寻楼兰古城遗存。特别是1998年8月,冯其庸以76岁的高龄,第二次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回国以后1355年来的第一次发现。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

  “我认为人才是靠自我造就自我奋斗的,人的一生一直在自我造就中,从无知到有知,从浅知到深知,都靠自我奋斗。所以人要不断地自我否定,再不断地自我前进,这就进入更高的一个境界。如此不断地循环,不断前进,最终使自己成为大智慧。前进的最大障碍是骄傲,所以,人切不可骄傲。”他是一个真正的求知者,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地用一辈子做学问的智者。逻辑就是美,严谨就是美,理性就是美,思维就是美,思辨就是美,我们在冯老的身上都看到了。

  阅读老人的历史,就仿佛在瞻读一本厚重的《春秋》。他潜心研究《红楼梦》几十年,“红学”只是一专;他不是书法家,但他的字体独树一帜……这位老人,宛若一座学术上的高峰,学识丰厚,秉性正直,言出行随,表里清澈。


江南游报 名人养生 00013 冯其庸:命运起伏中悟道《红楼梦》 2021-03-11 江南游报2021-03-1100007;江南游报2021-03-1100006;江南游报2021-03-1100008;江南游报2021-03-1100010;江南游报2021-03-1100009;江南游报2021-03-1100011;江南游报2021-03-1100012 2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