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得雨而生
![]() |
![]() |
![]() |
![]() |
![]() |
谷雨到来,意味着夏之将近,此刻,还有什么比一筐刚择好的野菜,更能挑动人的味蕾?尽情享受这暮春最后的滋味吧。
谷得雨而生
◎ 记者 刘青
谷雨。谷,古称稷、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奉为“百谷之长”,而春雨贵如油,古人便把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命名为“谷雨”,取“谷得雨而生”、“雨生百谷”之意。在标识节气的同时,也承载了对丰收的希冀。
其实,在春季,不仅是谷得雨而生,万物皆生。
放眼四野,一派绿意。谷雨前后,北方一带榆钱、香椿、槐花等次第泛香,正是自然赐予的食物——把择好的嫩“芽”,或拌面粉蒸之,或与鸡蛋爆炒、与嫩豆腐凉拌,是一年中最令人期盼、难忘的时令“野”味。记得儿时,每逢此刻,家中的餐桌就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野菜香”。
榆钱、槐花一般用来做蒸菜。把淘净的榆钱、槐花撒上千面粉拌透,然后上锅蒸,熟后浇拌上用盐、香油调好的蒜汁,那可是春季餐桌上最爽口的美食了。
除了香椿,这个时节的“怪味时菜”还得算上菠菜。
从徐和春暖时刚吐叶子的嫩菠菜开始,到谷雨之末最后一茬满是菜汁的长杆子菠菜为止,菠菜的季节就是春天。菠菜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带刺,叶片尖尖的刺粒菠菜;另一种是种子光滑,叶片椭圆的圆粒菠菜。刺粒菠菜多为耐寒的种类,上年八九月下种,长到霜降便可以藏在霜下过冬。菠菜的叶片也属肉质,厚厚的叶子被霜打得灰褐而泛红,冬天零下十五度的日子它都照样可以捱着。菠菜的根也是肉质的,虽然比不了萝卜那样肥厚,但忍耐天寒地冻也是有办法的。菠菜根里会存储着糖分,这种对策可以保证它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冬里不被冻死。
谷雨过后的农历四月,槐花飘香,因此也被称作“槐月”。槐,一身都是宝。槐花性苦、微寒,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症,也可用于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头痛眩晕,著名的中药方剂“槐花散”中,槐花便是“君药”。此外,槐花还可单用煎汤或者配伍夏枯草、菊花等做茶饮。
槐花花蕾干燥后即为槐米,槐的果实称“槐角”,其味苦,性微寒,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痔疮、肠风、瘀血肿痛,痈肿疱疡等症。槐籽入药有明目黑发、补脑益寿的药用价值,《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即云:“槐子于牛胆中渍,阴干百日,食后吞一枚,十日轻身,三十日白发黑,百日内通神。”
而用槐叶煎汤,可“治小儿惊痫,壮热,疥癣及疗肿”。槐叶蒸熟晒干研末,煎茶代饮,久服还可明目。因此,把槐叶入馔做成养生食品的颇多,“槐叶冷淘”就是史上非常著名的面条名品。
冷淘,是煮熟之后再用井水过一到两遍的捞面条,唐代即已流行。从杜甫做的《槐叶冷淘》一诗中可以得知,此味是以槐叶的汁液和面制咸的,“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食来凉爽利口,“经齿冷于雪”。
到了宋代,冷淘开始普及,不仅街头酒楼有售,连政府的大学食堂亦有供应。品种也更多了,仅开封街头,就有槐叶淘、甘菊淘、银丝冷淘,用腌菜的齑淘,以及用卤的抹肉淘。南宋陆游曾赋诗一首,赞叹“佳哉冷淘时,槐芽杂豚肩”。
这种谷雨前后食冷淘的习惯,至明代依然保留着,徐渭就在《春兴》诗中写到:“柳色未黄寒食过,槐芽初绿冷淘香。”寒食即清明,过了清明,自然便是谷雨了。
春日回暖,菠菜返青也相当迅速,菠菜回青时比较耐旱,但要是想吃到鲜嫩无渣的菜棵还是要让它喝饱了,此时的菠菜叶大肥美,肉乎乎的叶子上攒着亮星儿。圆粒菠菜生长快,叶子大梗肥,一年四季都能播种栽培。江南的冬天不太寒冷,不管尖叶还是圆叶菠菜都能鲜绿着过冬,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从田里挖来。
如今人们吃食都越来越讲究精致,为了讲究食物的色香味俱全,人们还把菠菜当作天然的绿色素来给面食染色。如今菠菜比槐叶来得更可靠易得,于是“菠叶冷淘”是不是也算附庸风雅的一个做法?
谷雨后开始,各地的食俗迥异,但在江南,吃蚕豆却是比较普遍的。
蚕豆亦饭亦菜,困难时期的蚕豆饭聊饥果腹,活人无数,但乡人似乎从不把它当正经农作物来栽培,只种在田埂旁,斜坡上,河岸边等隙地;甚至有的人家把它种在坟头边。想起小时候帮着大人去种蚕豆的情景。
新蚕豆宜于清炒。《素食说略》上有一款:“鲜蚕豆,去荚,更剥去内皮,以香油炒熟,微搭芡起锅,甚鲜美”。炒新蚕豆去皮不好,那是炒豆瓣,勾芡就更没意思了。不过,苏帮菜里有道火腿蚕豆,炒的就是嫩豆瓣,做法也极似。窃以为,吃清炒蚕豆,唯其鲜嫩,要连着豆皮和“眉毛”一起吃下去才是最高境界。蚕豆长于乡土,做法和吃法更要土,才得其真味。
吃蚕豆不吐蚕豆皮。可是一到小满,蚕豆的“眉毛”发黑,内皮也老韧不堪食,非得吐皮了。谷雨后的小满时节,蚕豆已不适宜清炒,这时可做豆瓣摊蛋。蚕豆剥荚去皮,农家里捉几个草鸡蛋,用筷打散,拌入豆瓣;以软油锅摊成饼状,两面煎黄,加水大煮,起锅前略撒细葱;豆瓣吃起来酥烂鲜美,正如杨万里所说“甘欺崖蜜软欺酥”。炒豆瓣也妙。抓一把自家甏里腌的雪里蕻咸菜,洗净切细,再加几片笋——若有几枚开洋提提鲜再妙不过——与豆瓣同炒,乃绝佳的下饭菜。
至于老的蚕豆,则另有吃法。上海的五香豆是很有名的小吃,称“奶油五香豆”;豆皮上有一层白白的盐霜,不过真没吃出什么奶油味。上海有句闲话讲“勿吃城隍庙五香豆,等于没来过上海”。前几年去城隍庙,特意买不少送人,价贵。也有卖兰花豆的,买了几盒给老爸下酒。这名字好听,雅。做法极简,用老蚕豆泡发,带皮入油氽空,豆皮随之爆开,形似兰花,故美其名“兰花豆”。
谷雨过后,气温回升加快,是春季作物播种、生长的关键节期。故古人又把谷雨分三候:一候,浮萍开始生长:二候,布谷鸟提醒人们播种;三候,戴胜鸟落在了桑树颠,提醒蚕妇:收蚕时节到,该开始作蚕制丝了。
古人从渔、猎、采、集、牧到农耕文明,从观察星象,到总结出跟农耕相关的节气,是为指导农事活动,获得更多食物,所以,“增补血气”之后,一年的农事活动也就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