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异军突起
据统计,2020年浙江全省旅游经济呈现“V”字型回升,全年共接待游客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75.1亿元,分别达到2019年度的78.5%和75.8%。两大指标的恢复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浙江省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已经连续两年排名位居全国第二,尤其是特色小镇、数字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异军突起。2020年,浙江全省6097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1.33亿元,比上年增长9.6%。
杭州白马湖文化创意园成为新晋国家级文化创意园。宁波市跻身首批国家级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探索文创和旅游商品试点机制,浙江连续5年获得全国商品大赛奖牌数第一名。按照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要求,积极培育杭州、宁波两地辐射带动全国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协同推进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
“百县千碗”工程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联合省商务厅,先后公布了263家美食体验店、6个美食小镇、22条街区的名单。积极推动省农都集团“城市厨房”“浙江文化大厦美食旗舰店”、胜利河“锦鲤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各类“百县千碗”消费体验场所纷纷落地。印发了《百县千碗特色美食丛书》。组织全省百县千碗参加金秋购物节湖滨步行街、各类展会和宣传推广展示活动。出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IP综合评价指南》,评选了78个培育类IP,其中良渚、宋城千古情、缙云烧饼等15个文旅IP成为示范级IP。指导温州市召开了全省文旅IP创新发展大会。涌现了如“瓯江夜游”“塘河夜画”“夜鲁镇”“普陀潮生夜市”等爆款产品,大大增强了产业发展动能。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0—2022年)》提出,计划到2022年全省培育领军型企业100家、骨干型企业300家、新锐型企业600家,加快培育一批隐形冠军。2020年,“文旅+康养”“文旅+体育”“文旅+工业”等模式得到新发展,新增认定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8个;文化、工业、中医药等各类基地56个。
会上,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代表杭州水秀文化集团、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代表湖州安吉县山川乡、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代表绍兴新昌县天姥中医博物馆、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代表农夫山泉工业旅游、数字文化企业代表网易云音乐、“百县千碗”代表金华百老汇餐饮分别在会上作了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