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节气节趣

文章导航

芒种之“酸”

  芒种之“酸”

  ◎ 记者 刘青

  此时节,有一物从未改变且深入人心——梅雨。临近芒种前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时节。天空总是阴沉沉灰蒙蒙的,雨淅沥沥地下着,湿气三四天散不去。这雨因在梅子黄熟的季节来临,故被人们称作“梅雨”。

  对于南方人来说,梅雨季闷热难耐且器物易霉,并不好过。即便如此,这时也有值得开心的东西。这个季节,可正是梅子黄时。

  宋代的贺铸在《青玉案·横塘路》中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梅子与雨,古往今来,一向是文人们口中抒发怀才不遇的借代,大概是因为梅子本味就带有酸楚的原因吧,从意蕴上便沾染了几分愁意。

  梅子的确极酸,想到它的味道就能让人瞬间分泌出口水来。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成语“望梅止渴”就是例证:东汉末年,魏兵南下,行军途中,天气太热,无处找水,人人口干舌燥,渴不堪言。曹操对众将士说,前边不远有梅林,将士们一听,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立出。由此,“吴人谓梅子为曹公”。

  芒种时节吃梅的习俗由来已久,除了因其是时令物产,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这时节,小麦将熟,芒指的便是麦芒,种则是种子成熟与播种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在炎热的日子里,农人们要忙着播种、抢收、防治植物虫病。

  因昼长夜短,气温升高,不要说忙碌的农人会时常大汗淋漓,即便是不去劳作也一样闷热难耐,人体因排汗而导致微量元素流失。常言“夏打盹”,原因就与这样的气候有关。而梅子含有大量矿物质与氨基酸,对人体心脑血管的保养有着很好的作用。可见,吃梅倒是芒种时节不可或缺的养生果品了。

  不过,可不要直接挑战吃鲜梅,那真的会让你酸到怀疑人生。因为果梅的含酸量较高,所以新鲜的果梅不能生食,必须再加工。例如把梅子加入菜肴中调味,或是加糖将梅子腌制成梅干、梅脯等,还有把梅子放入酒里酿制成青梅酒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加入别的食材,用它们的风味来与梅子的酸味进行调剂,就能让梅子形成更加丰富的口感。

  古书曾载:梅子与盐一样,是厨房里不可缺少的一样调味品。《尚书·说命篇》写道,殷高宗任命傅说做宰相时,曾鼓励他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希望他要像做菜离不了的盐和梅一样,成为国家最为需要的人才。从这句话可以发现,在当时,梅子与盐的地位相同。

  梅子与盐相提并论,也是因为它们一酸一咸,能相辅而成,使菜肴的味道变得协调又统一。不过梅子又比盐多了一些功能。它含有的天然果酸,可以去除鱼肉中的腥臭味,又可软化肉中的纤维组织。除了将梅子作为调味品外,最常见的,还是单独作为小甜点的梅子。若说哪个地区的人最会吃梅,数第—的,当然是南方。

  要说为什么江南人最会吃梅,那要问问果梅树了。梅子虽然性凉,但很奇怪的是,果梅树却喜欢温暖的气候,特别是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果梅树在这些地儿生长得欢欣无比,因着适宜的水土,结的果也个顶个地大,肉脆多汁。如果只论生长得好的话,还不会让梅子具有这么高的人气。让它成为南方人的宠儿的,还是因为南方人喜食蜜饯的习惯。

  描写江南饮食最详尽之一的《金瓶梅》,是不能不提的。在第六十七回里,西门庆和朋友应伯爵吃酒,小厮来安儿奉上几碟果食,一碟酥油泡螺,又一碟黑黑的团儿,用橘叶裹着。应伯爵闻着说其喷鼻香,吃了后又像吃了蜂蜜那样,细致美味,伯爵猜不着是什么,西门庆卖了半天关子才告诉他,这是“衣梅”。

  所谓衣梅,就是腌杨梅,是一种浙江的特产蜜饯。其做法为先用各样药料加上蜜来炼制出蜜酱,再用以腌制果子,腌制好了后,用薄荷橘叶等包裹存放。在时间的滋润浸渍后,才会出现非同一般的美味。腌青梅也是这样,制作方法同出一路,不过因为它酸度高的原因,倒比其它蜜饯更多一层风味。

  相对于成熟时的黄梅而言,青梅生食酸脆,用以佐酒更是古人们最喜欢的吃法。

  往前不说,在明代,出现了有名的“青梅煮酒”,作为佳话流传于后世。不过,青梅煮酒并不是说在酒里煮青梅来饮用,而是用青梅来配酒。在明代章回小说《三国演义》里,第二十一回有这么一个场景:曹操觉得青梅成熟了,看着就好吃,心头起念,约刘备去亭子喝酒。刘备到了地点一看,这桌上已经摆好了一壶酒一盘青梅,也不客气,便坐下与曹操开怀畅饮。至于两人到底抱着如何的心思不用细说,就说这青梅煮酒,倒让人看得眼馋。

  古人这么爱用青梅来下酒,也是很有道理的。古代的粮食酒是用煮烂的黍,力吐酒母发酵而过滤的,有个烧煮的过程,叫“煮酒”。收成粮食“煮酒”后,正是青梅长成之时,从时令上来说,这个搭配遵循自然。晚明时期的肴馔丰富宴集繁多,饮食风貌多姿多彩,饮酒习俗也是晚明饮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政府对于酒类的生产实行完全放开的态度,酿酒作坊和烧锅遍及城乡。那时,人们将酒作为日用必需品,与水相提并论,渗透到了上至达官贵胄下至市井百姓生活的每个角落,可以说是无酒不成席。

  在这样的饮酒文化下,酒类的花样也层出不穷。当时的酒可分为谷酒、果酒、花草酒和动物酒,青梅酒就是果酒中的—种。

  青梅酒是以青梅为原料酿制而成的,一般度数较低,果味较浓,明人一般将它作为餐后酒或平时消遣之用。它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浸泡青梅酒,以广东、浙江、江苏的部分地区为代表,采用米酒或者黄酒来浸泡新鲜青梅果,这种做法后又流传到日本、韩国;另一种是用青梅果的堆积发酵生产的青梅酒,不过因为生产设备和过滤设备的落后,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青梅酒虽然口感独特,但是不易保存,沉淀问题也不易解决。

  世人爱芒种的青梅,大抵是因为它酸酸却怡人的口感。或食或饮,唇舌交融后瞬间能感受到那迷人又浓郁的果香。果实的清香,蒸馏酒的浓烈刺激,糖的醇厚,交揉在一起,最是让人沉醉的曼妙。


江南游报 节气节趣 00013 芒种之“酸” 2021-06-03 江南游报2021-06-0300007;江南游报2021-06-0300008;江南游报2021-06-0300009;江南游报2021-06-0300006;江南游报2021-06-0300010;江南游报2021-06-0300011 2 2021年06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