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点亮”博物馆
![]() |
![]() |
![]() |
![]() |
![]() |
时隔三年,《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终于出炉。对于公众最关切的博物馆体制机制改革部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5月25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指导意见》的亮点和创新点在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鼓励先行先试,破除体制机制束缚,释放发展活力。
文创“点亮”博物馆
◎ 记者 王 珏
5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有关博物馆改革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关于文创问题时表示,文物局此前已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发挥博物馆主体作用,多渠道开发文创产品,也探索授权开发与经营,与腾讯、百度、中国移动等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推动文物资源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据介绍,文创在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到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博物馆广泛开花,文创产品开发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像考古盲盒、唐宫夜宴等这些新的文创产品也相继面世,引领了国潮消费的新时尚。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历史文化元素也走进了人们的美好生活。
究竟一件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如何诞生的?这些新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背后有着怎样的奇思妙想?值得了解与探讨。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创开发一直在路上
首部文物主题互动解谜游戏书《博乐·元宵行乐》;以馆藏战国时期的“夔龙玉佩”为原型,设计的首款潮玩IP“夔九”;馆藏“星空图”为设计元素的运动防晒衣……202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创产品依旧诚意满满。
以国博今年2月份推出的解谜游戏书《博乐·元宵行乐》为例,《博乐·元宵行乐》是一款沉浸式单人桌面游戏,它打破了传统纸质书籍单一且枯燥的阅读模式,通过APP与实体书籍的配合让玩家在解谜的过程中获得主角般身临其境的体验。
创意不仅体现在产品上,同样体现在产品陈列的空间上。在国博,有一处被称为“第N+1个”展厅的地方,这是位于东大厅的国博文创体验区。国博文创以“文明之河”为主题重新打造了这个狭长的下沉式空间。流线型展台如同水流冲刷下堆积的泥沙,而文创产品,就像一枚枚贝壳,需要观众俯下身去触摸、去感受、去找寻。经当代艺术家之手幻化为离散式流动的“文字之河”,投影在乳白色的展台上,整个空间都变得柔和、温暖起来。人们打开手机扫码,就可以体验AR技术带来的“被文字环绕”的奇妙效果,并随机找到属于自己的国博海报。
依托140万余件馆藏文物资源,目前,国博已经开发2000余款文创产品,近年来国博保持着每年平均200款的上新速度。
陕西历史博物馆:
以丰富产品壮大IP
2021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文创新品——茯茶片,以十八国宝为创意,以文物及壁画经典形象为形,勾勒形状,以茯茶为原料,压制成茶片,既有文化含量,又坚持纯天然无添加的制作标准,可观可品,收获了一波好评。
除此之外,还陆陆续续推出了“喜唐”茶器、“舞马衔杯”茶器等。“喜唐”茶器以唐代女子形象为原型,融合唐代美学和现代审美意趣进行的抽象设计。“喜唐”茶器突出曲线简约之美,取盛唐女子圆润之美,舍弃妆容繁复之特征,使整体更符合现代审美。
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着力加强对于馆藏文物的“活化”工作,积极探索文创产业新路子,逐步形成了将珍贵的文物、丰富的研究成果与博物馆文创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方式。至今已研发出1000余款文创衍生品和文物复仿制品,合作研发了“开成石经”“流行中国”“姗姗有礼”“兵兵有礼”等多个系列的文创新品,对陕西琳琅满目的文物资源进行了系统挖掘和有效转化。
湖北省博物馆:
让文物元素走上“舌尖”
今年3月,“舌尖上的湖北省博物馆”系列文创产品在湖北省博物馆咖啡厅亮相,如今已成网红,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巧克力“编钟”慕斯、酸奶口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慕斯、芒果口味“越王勾践剑”慕斯、红丝绒口味“鹿角立鹤”蛋糕、“虎坐鸟架鼓”提拉米苏……更是带起了博物馆雪糕之风。
上海博物馆:
有实用性,又有美观性
日前,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上海博物馆一款牛年限量版“文化味”咖啡受到了市民游客的青睐。这款牛年主题咖啡拉花图案以上博馆藏商代晚期青铜器“凤纹牺觥”为原型。
同时,今年年初,上博根据“凤纹牺觥”设计出来的其他系列文创产品也受到高度关注。这些产品不仅有牛年颈枕、牛牛交通卡,还有牛气冲天套酒以及以“凤纹牺觥”文物细节和吉祥元素融合一起的各类饰品等。
从博物馆文创第一代“朕知道了”纸胶带到目前的博物馆遍地开花,博物馆正在打破“严肃死板”的刻板印象,将那些奇珍异宝带进了普罗大众的生活。
有句话说“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就是让他再次流行起来”。博物馆文创虽然只是文物的衍生品,但是正是这些衍生品,让那些曾在时光中冷却的文物重新有了鲜活的表情,也给博物馆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文创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空间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