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我看世界
水漾桥边淘旧书
◎ 司马一民
尽管时光过去了20多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淘旧书的情景和乐趣恍如昨日。
杭州城里淘旧书的地方在清泰街水漾桥边。一座老式洋房,座落于窄窄的被法国梧桐繁茂枝叶覆盖的街上,门楣上“古旧书店”的店招不知出于谁之手,汉隶、古朴,有些斑驳,与淘旧书十分契合。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是这里的常客。可惜,此地现在已经“现代化”了,此景荡然无存。
书店不大,仅一楼营业,有些昏暗,四壁的书架上分类排列着各种书籍,书店中间堆着一叠叠书,书架与书堆仅有一步之遥的空隙,可容两人侧身交汇。书店不大,淘旧书的人不多,所以也不拥挤,倒是蛮安静的,身边不时传来翻书的声音。
为啥淘旧书?一是可以在这里找到新华书店里没有的书,二是能够买到便宜的书,后者更吸引人。那辰光月工资只有40多元,以一本新书二三元计,若经常买书的话,也属奢侈消费。所以,淘旧书是我辈最佳选择。那价钱,真当便宜,几乎没有超过一元的:苏曼珠的《燕子龛诗》1角5分,鲁迅的《而已集》2角,《刘禹锡诗文选注》6角,《苏轼诗选注》8角,冯其庸的精装《论庚辰本》(研究《红楼梦》版本专著)8角;上中下三册的《红楼梦》,才2元,这大约是我淘旧书中最贵的书了。这些从古旧书店里淘来的旧书,虽然便宜,但知识含量并不比新书少,它们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着我的学识,也可以算作是低成本的学习吧。这些书至今仍然排列在我的书柜里,只是大多已泛黄了,舍不得丢,留下一段生活的记忆。
隔三差五去淘旧书,竟然有了“淘友”。都是常客,由面熟而寒暄、由寒暄而交谈、由交谈而交友,以淘旧书为桥,结交了一些朋友,大家分享淘旧书之乐,也逐渐知道谁爱淘哪类书,谁在找哪本书。有时候会接到“淘友”的电话,告知昨天到了一批什么书,于是,买两个馒头当中饭,边吃边赶去淘旧书。有时候去书店,“淘友”会递过来一本书:诺,你要的书我给你买下了。有时候几次没有见到谁,会问“淘友”,谁怎么不来了?
后来,旧城改造,古旧书店拆了……不知道当年的“淘友”如今光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