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节气节趣

文章导航

南北一碗夏至面

  二十四节气中,夏至应该是最早被认定的节气。古代中国最初使用“土圭日影法”来测定一年中白昼最长和最短的日子,《周礼·地官》中的“大司徒”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先人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因而确定了夏至,后来又发展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南北一碗夏至面

  ◎ 记者 刘 青

  ▲现在河南一些地区,还有“辗转”面。(图片 东方IC)

  这一天,有着独特的意义。

  有北方的同龄人说,他们小时候,夏至前后的麦收时节,学校门口总会有小贩售卖煮熟的麦穗,十根麦穗扎成一小束,售价很便宜。小学生们纷纷掏出零用钱买上一束,和伙伴分食。刚收获的小麦还带着浓郁的自然气息,而“煮熟”这一最为简单的烹饪方式,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麦的原始滋味。就这样,劳动和收获的快乐,通过一束小小的麦穗传递到每个人。

  这就是夏至尝新麦的风俗,至今在一些地区仍有保留。

  夏至是农业生产上十分重要的节气,日照时间达到最长,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到了生长收割的时候,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也不忘祖先的护佑。夏至前后,虫害、水旱灾害也十分频繁,为了禳灾避难,保佑五谷丰登,先人们往往把心愿寄托于祖先,举行祭祖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在夏至,正所谓“冬至饺子夏至面”(或是“冬至馄饨夏至面”)。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古代祭神、祭祖之传统的演变和遗存。

  这里说的吃夏至面,主要指的是面条。说到面条,它可以说是我国非常古老的食物之一了。“面”,繁体字写作“麺”,许慎的《说文解字》曰“麦末也。”将小麦磨成粉,就成了面。这种面做成的各种食物,就是面食。最早见于典籍记载的面食起于汉代,东汉刘熙《释名》在解读“饼”时提到了很多面食的命名,那时候,人们把所有面食通称为饼,有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等等。据考证,那时候的“汤饼”“索饼”,很可能就跟今天的面片、面条差别不大了。

  有人提出:冬天吃碗热汤饼很容易理解,夏至吃面不会太热吗?也许这一日,除了祭神、祭祖的风俗演变之外,最直接的原因是——这是开始收新麦子的时节了。

  小麦传入中国后,黄河流域的先人们最早依循着春种秋收的方式耕种,后来渐渐发现,小麦这种作物若在秋末耕种,夏至前后就可以收获。汉代时期的中国人首先发现并成功培育了宿麦这一品种,也就是著名的冬小麦。冬小麦秋天耕种,到夏至收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夏秋之际粮食青黄不接的问题。一冬的储粮已经告罄,眼下新麦子又可以收割,收完麦子,最直接的想法肯定是尝尝新,体验一下收获的幸福感了。

  清人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写道:“麦青作碾转,麦仁作肉粥。”

  中原很多地区,至今仍会在夏至时节吃这种叫做“碾转”的面食。人们就把尚带青色的麦穗煮熟,搓下绿色的新鲜麦粒,直接放在石磨上碾压,还带有水分的麦仁,在两扇石磨的缝隙一过,就变成了一种不规则条状的面食——碾转。据说碾转带着新麦子天然的清香,又有韧劲,非常好吃。

  古人非常讲究养生,饮食宜忌更多的具有时令特点,同样一种食物,什么时节适宜吃,什么时节不宜吃,是古人节令饮食讲究的中心内容。细究起来,无非还是为了疗疾、保健、驱邪。

  近年来,网络上出了“豆腐脑/粽子是吃甜的还是吃咸的”这些让南北方的网友们争论不休的段子。这说明,地大物博的中国,饮食之风俗,确实是南北不同的,即使在夏至吃面是大多数地区共同的习惯,可在面式种类上,南北方人们仍然发展出了种种差异。

  老北京人夏至最爱吃一碗过水炸酱面,面条煮熟后用凉水一过,堆上丰富的菜码:黄瓜丝、水萝卜丝、绿豆芽、青豆粒等,调上炸好的酱,吃起来既香浓又爽利,别提多适合这夏天了。还有一种麻酱拌凉面,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们“过节”的吃食,放上蒜汁、咸菜末、各种时令蔬菜丝,用调好的芝麻酱、花椒油、老陈醋一拌,鲜香爽口,开胃解馋。

  南方人吃面的历史,要比北方晚了许多。南方原先很少种麦,汉以后才逐渐向南推广。北宋以前,南方人多数还是不习惯吃面的。

  有人说,南北方人对待面条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北方人传统上以小麦为主食,吃面条讲究面体的筋道、结实、麦香十足的口感等,而南方的面条属于小吃、点心,面体本身没有那么重要,反倒是汤头、浇头、佐料的丰富和变化,对南方人来说才更加重要。

  大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南人食切面,其油盐酱醋等作料,皆下于面汤之中,汤有味而面无味,是人之所重者不在面而在汤,与未尝食面等也。予则不然,以调和诸物,尽归于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他认为吃面条就是吃面条嘛,又不是喝汤,要返璞归真,回归吃面的本质。

  其实,夏至吃面的不同种类,与南北方夏日的气候也很有关系。北方夏季干燥炎热,吃面以消暑降温的凉面为主:南方夏季以湿热为主,便吃些温软好消化的阳春面、麻油拌面等。相同的是,它们皆能去暑益气、清淡生津,以适应气候变化。不管是麻酱面、杂酱面、打卤面,还是阳春面、三鲜面或是鳝丝面,不知怎的,不吃一碗夏至面,仿佛就不像是过了这个夏天。

  一碗小小的面条,既是炎炎夏日人们消夏解馋的舌尖美食,又串起了古人代代祈求丰收的美好心愿,更见证了生产发展和南北融合的宏大历史,一碗面里,也有着漫长岁月和锦绣文章。

  ▲在四川,夏至凉面的“扛把子”是鸡丝凉面。(摄影 糖果)


江南游报 节气节趣 00014 南北一碗夏至面 2021-06-24 江南游报2021-06-2400007;江南游报2021-06-2400008;江南游报2021-06-2400006;江南游报2021-06-2400009;江南游报2021-06-2400014;江南游报2021-06-2400011;江南游报2021-06-2400013;江南游报2021-06-2400010;江南游报2021-06-2400012;江南游报2021-06-2400015 2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