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临海

临海古城:长城脚下的红色印记

  临海古城:长城脚下的红色印记

  ◎ 记者 金 笑 通讯员 陈林兵

  ◎ 图文 郭凤韶革命纪念馆

  临海市古城街道

  ▲郭凤韶故居

  提起浙江临海市,首先闪入脑海的一定是那儿的古长城。1600多年的历史,4730多米遗存,其构造之独特,形制之规范,保存之完好,为全国罕见。明朝时期的临海,也是戚继光沿海抗倭的主要战场,英雄事迹和精神传颂至今。有人说,这就是临海的红色印记,戚继光承载着“爱国恤民、勤政廉洁、开拓创新”精神,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然而,不仅是戚继光的热爱,在革命时期,更有无数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郭凤韶就是其中一个。1930年,共产党员郭凤韶英勇就义,就在此城墙脚下打上了为革命牺牲的鲜红印记。

  薪火相传 不忘先辈

  郭凤韶烈士纪念馆

  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第二厅,陈列着一幅题名为《且向百花头上开》的红梅图。画面上,一块顽石突立中央,把一旁的梅树枝条挤压得低垂着头,而在那低垂着的枝条上,一朵朵红梅正在顽强地盛开。这红梅图是此画的作者郭凤韶的咏志之作,也是她光辉灿烂的一生写照。

  郭凤韶烈士是临海革命历史上最早牺牲的女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19岁。在其英勇就义的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石雕群像中就有郭凤韶的形象,陵园烈士史料陈列馆有郭凤韶烈士的遗物供人瞻仰。 临海市古城街道诸天巷14号是郭凤韶烈士的出生地及其童年、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

  2005年,台州府城保护和开发管理委员会在对烈士故居进行修复的基础上,建立了郭凤韶烈士纪念馆。修建后的郭凤韶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5平方米,分八个展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烈士由普通爱国学生转变为一名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壮烈的一生,是台州地区唯一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烈士个人纪念馆,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内的文物来自于郭凤韶的亲属捐赠,纪念馆的陈设按烈士生活时代的原样摆放,所展出的家具、生活用品、书信均是原物,配以精心复制和陈列的照片、图片、史料和现代声、光技术展示的录音、录像资料,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有效地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教育。

  生命为笔 书写光辉

  热血铸就红梅开

  郭凤韶于1911年9月29日出生在浙江临海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在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家庭熏陶下,郭凤韶从小聪明好学、诗画兼通、思想活跃、要求进步,没有缠足也没有蓄过辫髻,形成了大胆豪爽,敢于同落后思想作斗争的性格,很小就同情穷苦人,反对封建压迫,豪爽刚正,见义勇为。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临海爱国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游行示威,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郭凤韶也是这场斗争中的活跃分子。在上海革命风暴的影响下,临海组织了以“努力读书,改造社会”为宗旨的乙丑读书社,积极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只有马列主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口号,指明了青年前进的方向。1926年底,郭凤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临海,反动派当局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员和读书社成员,有些人被白色恐怖吓倒,纷纷声明退社。也有人劝郭凤韶退社,她却坚定地回答说:“革命是我第一生命,我决不退社!”她愤然挥毫画下了“红梅图”和“钟馗捉鬼图”,还鼓励大家:“要坚持到底,不要被吓倒,以后新中国是我们的,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

  1929年秋天,郭凤韶来到南京,考入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在晓庄师范,郭凤韶很快显现出她的才干,成为学生中的领袖人物。由于表现突出,1930年初,郭凤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担任党小组长。不久,她又担任中共南京地下交通员和“南京反帝自由大同盟”女工委员,利用课余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1930年4月3日,骇人听闻的“四三惨案”发生。4月5日,在中共南京市委领导下,汇集了南京十多所学校六百余学生,组织游行示威队伍,游行示威活动中,晓庄师范的一百多位师生走在前列,领呼口号、散发传单,与关闭挹江门阻止游行示威的伪警斗争。6月22日,晓庄党支部书记石俊在南京夫子庙指挥飞行集会时被捕,晓庄师范被封闭,许多共产党员被捕。郭凤韶秘密转移到无锡,在无锡新犊桥小学以教书为掩护继续革命工作。9月,郭凤韶去南京打探消息,并设法营救被捕入狱的同志时,不幸被捕。

  1930年9月26日,敌人下了毒手,在南京雨花台,郭凤韶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19岁。在赴刑场途中,戴着脚镣手铐、被布条堵住嘴巴的郭凤韶,挣扎着扒掉口中布条,唱起《国际歌》,高喊共产党万岁。郭凤韶是中国人民的英雄,也是临海人民的骄傲。她以自己的生命为笔,鲜血为墨,书写了短暂却不朽的光辉人生。

  开拓奋进 学史增信

  红色旅游传递革命力量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也传承着与时俱进的中国革命精神。为挖掘和弘扬临海的红色资源,丰富台州府城红色旅游线路,临海市古城街道机关干部自编自演的郭凤韶烈士事迹情景剧,在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紫阳剧场,倾情演绎革命先烈事迹,传承本土先烈革命精神。

  临海市江南街道党委书记吴小炸介绍,郭凤韶纪念馆于2010年7月被浙江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临海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红色旅游值得一品的文旅“特产”。此外,为引导孩子们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该馆成为了童心向党的红色课堂,现已接待不计其数的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值得一提的是,由古城街道机关干部自编自导郭凤韶情景剧灵活创新,旨在传递革命力量的同时,让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深刻学习和领悟郭凤韶革命精神。

  跟随游客走进纪念馆,郭凤韶烈士的半身雕像便映入眼帘:短发的她,目光中透着坚毅和勇敢。来自杭州的吴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去过南京雨花台,但没有对郭凤韶这个名字留下印象,今日走进纪念馆,才联系起从前的经历,重新了解了这位年轻的烈士。吴女士下次打算带着孙女一起来看一看,让孩子也体会到红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和激励。

  ▲郭凤韶父母

  ▲郭凤韶兄弟姐妹4人(左二郭凤韶)

  ▲情景剧《彼岸的船票》


江南游报 临海 00008 临海古城:长城脚下的红色印记 2021-07-01 江南游报2021-07-0100007;江南游报2021-07-0100008;江南游报2021-07-0100010;江南游报2021-07-0100011;江南游报2021-07-0100009;江南游报2021-07-0100012;江南游报2021-07-0100015;江南游报2021-07-0100013;江南游报2021-07-0100014;江南游报2021-07-0100016;江南游报2021-07-0100017 2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