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一生如一日
![]() |
![]() |
![]() |
![]() |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果断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士兵,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完成了大大小小一万多场胜仗,虽足以成为人人敬仰的“将军”,但他仍然每天战斗在与肝癌斗争的最前沿,只到春蚕穷丝,蜡炬成灰……
他是吴孟超,我国肝脏外科重要创始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12年2月3日,光荣当选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2021年5月22日,老人于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一生如一日
吴老的一生堪称传奇,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难以被超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老人说,“肝胆外科是我毕生热爱的事业,只要我还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不会放弃。”都说伟大的使命成就伟大的人,这句话在吴老身上有着最好的注释。
是“拼命三郎”,也是“外科泰斗”
吴老素有“拼命三郎”之称,每年主刀200余例肝切除手术。吴老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还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
吴老不但是我国杰出的肝胆外科专家,还是著名的医学教育家。他的学生甚至是学生的学生,很多都已成长为国内肝胆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1996年,吴老将自己多年来所获得的各类奖金全部捐献出来,申请成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奖”,以此支持和鼓励志向高远的年轻医生投身医学事业。
心态良好,家庭和睦
吴老认为,心态是人体的“灵魂和司令部”。良好的心态,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无论是在鲜花满目的舞台上,还是在平平坦坦的日常生活中,抑或在科研道上攻关时遇到困难挫折,吴孟超都能做到胜不骄、挫不绥,锐意进取,不断向前。
吴老与夫人吴佩是同济医学院的校友,夫人是妇产科专家。在家里,他们常为医学问题展开讨论,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吴佩买菜时专拣吴孟超爱吃的,每晚总是陪着吴老看他爱看的电视。吴老出差到达目的地后,总是第一时间向夫人报平安,有时还带回一些夫人爱吃的当地特产。在60余年夫妻生涯中,夫妻俩从未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堪称模范伉俪。
头脑常用,手脚常动
吴老认为,无论大脑还是四肢,适当地多用、多动,有利于健康;不用不动,就会退化和衰老。因此,写学术论文、出书,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平时坚持多走路。吴老说:“我现在每天还在上班,这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锻炼。”
吴老认为,饮食无需豪华高档,无需山珍海味,无需燕窝鱼翅,把日常的饭菜吃好就行了。吴老的一日三餐很是简单,早上一杯牛奶打上一个鸡蛋,泡几块饼干。中午手术结束后吃手术餐,喝一碗大米粥或小米粥,菜是四菜一汤,与其他医护人员一样。老人喜欢吃鱼、豆腐和蔬菜。晚上,他一般在家就餐,也是两三个菜,主食则是一碗稀饭和一个包子。他觉得,饮食上有个原则就是合理——满足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饮食过多过好,反而会造成体内营养的堆积,从而给生命带来“累赘”,导致疾病。而今一些富贵病、心脑血管疾病频发,这多与吃得不当,缺乏运动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可以说,管住嘴可以挡住相当一部分疾病对人体的侵袭。
平时,吴老喜欢喝点绿茶。而对于补品,他却是从来不吃的。
防微杜渐,重视体检
“体验是发现疾病的重要途径,是为了保障自身健康而必须采取的一项措施。”吴老每年都会进行一次体检。他认为,身体上有些病变是在悄悄中发生的,往往一开始并无明显症状,唯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之;而且,有的慢性疾病只有通过体检才能知晓病情达到了何种程度,以便医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控制疾病的发展。“有的人害怕查出疾病而逃避体检。有的人为了节省钱常年不去体检,这都是错误的,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一旦发现大病、恶疾,悔之就晚矣!”
老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出了20字养生诀窍,即“心态平衡,头脑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90岁高龄依然能活跃在临床一线。能有这样的体魄,想必多是源于吴老独到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