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G7”
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
![]() |
![]() |
![]() |
![]() |
![]() |
![]() |
穿越“G7”
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入沙漠、进平原、穿沟壑,孕育了内蒙古这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
内蒙古沿黄河流域7个盟市的生态文化,让人们畅游几字弯、感悟黄河魂,领略内蒙古壮美辽阔的自然景观,感受厚重多彩的历史积淀。
◎记者 郑 雪 通讯员 武 峰 贾丕瑞 郭 成
◎图片 车厘子
NO1 乌兰察布
——绿色是生态底色
九曲黄河,万里飞腾,哺育着这座生态草原城市——乌兰察布市。依托黄河几字弯,乌兰察布市传承沿黄地区文化脉络,以黄河为主题的文旅产品日渐增多,一条条特色精品线路正在建设推进。
依托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绥中抗战纪念馆、贺龙革命活动旧址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打造红色记忆研学之旅;依托辉腾锡勒草原、乌兰哈达火山等生态自然资源和都贵玛、神舟航天等先进文化,打造草原风情精品旅游线路;依托红召九龙湾、林胡古塞、岱海景区等绿色生态资源,打造山水养生精品线路;依托隆盛庄古镇、鸿茅药酒博物馆、乌兰察布博物馆、集宁国际皮革城等文化资源,打造“万里茶道”体验之旅。
绿色是乌兰察布生态底色,2020年,乌兰察布市新增造林面积30万亩,营林完成44万亩,草原生态建设与修复完成202.4万亩。走进乌兰察布,城区内两季有花、四季常青;乡间,绿树成荫、绿网如织。生态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作为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区,展示着内蒙古沿黄地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自信。
NO2 呼和浩特
——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
呼和浩特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众多文物古迹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称这座青色的城为黄河几字湾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实不为过。
要想追随黄河到呼和浩特的脚步,当地人会告诉你,去老牛湾。
地处晋陕大峡谷入口处的老牛湾,是长城与黄河并行的典型地段,位于清水河县。
老牛湾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形似牛头的山坡坐落在内蒙古一侧,在这里可以看到著名的景观——牛鼻孔,山崖下面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透过山洞就可以看到绝壁之下的黄河水湾,风光壮丽、秀美,是摄影家们公认的拍摄老牛湾的最佳位置。让人感到惊喜的是,黄河走到老牛湾之后,一改黄色的奔涌态势,水变得碧绿,波也变得轻缓。似乎是为了彰显独特,这里的村落也与众不同,各种石头建筑根据地势而建,石窑石屋比肩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杵石臼随处可见;石人石马、石仓石柜触手可得。这样的秀丽美景,这样独特的民俗,怎能不让人心动!
NO3 鄂尔多斯
——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
鄂尔多斯市位于黄河“几字弯”腹地,三面黄河环抱,为黄河流经全国第二长的地市,在整个黄河流域具有承西启东、北开南联的重要地位。
悠久灿烂、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赋予了鄂尔多斯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和魅力多彩的民族风情。这里,既有鄂尔多斯婚礼、漫瀚调等极具魅力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黄河大峡谷、库布其沙漠等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鄂尔多斯是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的“一盘棋”,给整个城市的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在发展黄河文化旅游方面,鄂尔多斯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应该说,鄂尔多斯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NO4 包头
——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
包头位于内蒙古西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依山傍水,是典型的滨河城市。
黄河在包头境内总长220公里,造就了瑰丽的自然景观,孕育了厚重的文化,形成了包头丰富多彩的沿黄文化旅游资源。以阿善遗址、麻池古城、燕家梁遗址、五当召、美岱召等为代表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渡口、古道、古墙等历史文化资源,反映了包头地区各民族携手共进、融合发展的历史;以王若飞革命活动旧址、巴总窑子李井泉司令部旧址等为代表的众多革命文物,见证了包头近现代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史;以包钢工业园区、北方兵器城、包铝、包头糖厂等为代表的工业遗存,展现了包头乃至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包头市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包头剪纸、二人台、六合枕手工制作技艺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黄河农耕、开河鱼以及服饰、礼仪、节会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体现了包头沿黄地区各族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
这些人文资源,与黄河沿岸以灌木林、水生植物、候鸟群落为代表的湿地、温泉资源,与黄河北岸以梅力更景区、九峰山景区为代表的山地旅游资源汇聚融合,为包头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NO5 乌海
——宜居宜业的现代之城
乌海,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西部,是黄河进入内蒙古草原的第一站。经过40多年的建设,乌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六大名片”熠熠生辉:黄河明珠,书法之城,沙地绿洲,水上新城,葡萄之乡,赏石之城……
乌海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黄河穿市而过长达105公里,汇集了河流、山川、大漠、草原、湿地等丰富地貌,可谓一城尽揽塞外风。乌海傍黄河而生息,因工业而兴起,黄河文化的固本溯源,工业文化的承前启后,移民文化的包容发展,融合成今天乌海这座城市的基调。
乌海,创造出了一座创新开放、充满活力、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之城。
NO6 阿拉善
——苍天般神秘辽阔
黄河流经宁夏石嘴山后,向北便开启了“几”字形流程,第一站就进入阿拉善盟,同时,沿着G7京新高速沿途进入阿拉善盟可见壮美胡杨林和大漠自然奇观。
阿拉善盟地理位置优越,地质地貌特殊,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其中包括额济纳的胡杨林,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美丽的贺兰山旅游景区、神秘的敖伦布拉格西部梦幻峡谷等著名旅游胜地。阿拉善辽阔而神奇,有着全球唯一以沙漠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三大胡杨林之一的额济纳胡杨林、世界三大载人航天中心之一的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均位于此地。
近年来,阿拉善盟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目标,以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打卡地”为目标,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使“苍天般的阿拉善”全域文化旅游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NO7 巴彦淖尔
——塞上江南,草原水城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渠道交错密如网,阡陌纵横似江南。”说的就是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西部、黄河“几”字弯顶端,被誉为“塞上江南,草原水城”的巴彦淖尔市。
巴彦淖尔深入挖掘河套文化内涵外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产业,构建“一廊、两带、两区、一环线”全域旅游总体格局,精心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河套文化体验旅游、乡村度假旅游等精品线路,加快建设集湖光山色、大漠孤烟、戈壁草原、口岸旅游、边疆风貌为一体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进一步提升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巴彦淖尔市已经走上了“快车道”,前景可待,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