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甜姐儿”黄宗英
![]() |
![]() |
![]() |
她的身材,她的容颜,她的头发——雪白中透着几缕浅粉,乃至她说话的声音及颇有韵律感的节奏,那是许多年轻人所不及的。她是黄宗英,影坛与文坛的双栖名将。即便年过九旬,她依旧火热而善良,善良而天真,天真而执著……她说,“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艺术,我的艺术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真实不变的人生!”
永远的“甜姐儿”黄宗英
黄宗英,中国电影女演员、作家。祖籍浙江瑞安,1925年生于北京,自幼爱好文艺。提起黄宗英,留在几代人心底的,是她在银幕中青春靓丽的一抹优雅笑容;不过,她更愿意人们记住的,是真正伴随她整个人生,那一支书写时代的笔。黄宗英1925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很普通,但却充满了艺术氛围的家庭。1941年,年仅16岁的她应哥哥黄宗江之邀,加入黄佐临主持的上海职业剧团,因一次临阵救场登上话剧舞台。两年后,她便凭借在话剧《甜姐儿》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风靡上海。自此,“甜姐儿”也成了黄老的代名词。
上世纪60年代起,她专注于报告文学创作,以《大雁情》《美丽的眼睛》《小木屋》《桔》等报告文学名篇引起文坛强烈关注,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她的艺术生涯跨越了舞台、电影和文学的边界。2020年12月14日,黄老在上海病逝,享年95岁,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68岁嫁“大海”
1993年11月,68岁的黄宗英悄然与爱慕多年的心上人——著名作家、翻译家,80岁高龄的冯亦代老先生结婚。
“赵丹是高山,冯亦代是大海。嫁完了高山的人,我只能嫁大海!”黄老放弃上海舒适的大住宅,和冯老挤在京城一个小单元楼里,心满意足,幸福快乐。每天早晨5点左右,黄老就起床伏案疾书,还要尽主妇之责,筹划一日生计,有时保姆不在,她只好将笔墨请进厨房,写作、家务两不耽误。她还要拉着夫君做保健操,当然,黄老自己也要活动活动每个关节部位。
饮食上,黄老与冯老注重早餐的营养。早餐前喝一小瓶蜂王浆,然后饮牛奶食面包、燕麦片等食物,午餐、晚餐系一碗米饭或一碗面条,很是随意。
注重心情和精神
朋友眼里,黄老绝对是位聪颖过人的才女,更是一个对知识永远充满好奇的人。年过八十,她仍坚持每日读书,记日记,写长短不一的随笔,并把这些短文命名为“百衲衣”,她甚至尝试学英语,每天早上听半个小时的英语教学广播。“我知道学不会了。我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执著与坚毅,令人感叹不已。言及保健养生这个大众话题,黄老说老年人除了有追求,注意锻炼、饮食之外,更应该注重心情和精神,心理平静,情绪舒朗,对健康至关重要。
人要乐观豁达,与人为善。她强调,老人特别是女性一定要自信、快乐,每天多笑——因为笑的时候呼吸加强,血液循环加速,神经细胞都活跃起来,浑身清爽,很有利于健康。知足常乐,则意和气畅。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黄老始终以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尽管她经历了很多坎坷、磨难、辛酸与痛苦,但她从不让痛苦影响自己的生活。在任何情况下,她都能善待自己。冯亦代先生曾在《大病小记》中记述,黄老为了他,不顾自己将动手术,毅然赶到北京,在为冯老办理了住院手续后竟至“休克”。待冯老恢复时,她又百般鼓励、照料。黄老为人,处处颇显火热之爱。
恋情比年轻人还热烈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他们的日子充满着快乐的色彩。他们一起回忆赵丹,一起朗读闻一多的《色彩》。“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黄老说,他们之间的恋情比年轻人还要热烈,不然的话,八九十岁的人是不会谈情说爱的。据说,两人几年的情书竟达50多万字,可谓轰轰烈烈。他们比任何时候都过得更甜蜜,让生活笼罩在快乐的色彩里。人们赞叹他们堪称重组家庭的楷模,生活得有滋有味潇潇洒洒。为什么呢?纯洁、善良、文化、修养、真诚、磊落、乐观!
黄老淡泊功名利禄,与世无争,与人为善,生活宁静,知足常乐。她拥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对事业、人生怀有坚强的信念,对时代、对社会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她的健康,得益于自己的人格、修养及豁达的处世态度。
世上的问题并不复杂,坦荡的胸怀、良好的情绪是一门养生术,爱,使人健康长寿!
◀黄宗英主演话剧《甜姐儿》剧照
▲黄宗英在电影《家》中扮演梅表姐(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