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店床单、抹布和马桶里植入芯片……
“神器”介入监管酒店清洁全流程
![]() |
![]() |
![]() |
![]() |
![]() |
在酒店床单、抹布和马桶里植入芯片……
“神器”介入监管酒店清洁全流程
经常出差和住酒店的朋友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难免会纠结一些看似被完美解决但又无从佐证的问题,即“这茶杯/漱口杯到底消没消毒?”“这条毛巾应该没擦过马桶吧?”“这床单应该是换过了吧?”“这水壶用之前又要再烧一次……”
……
为什么明明有这种纠结心态我们却不去问一问酒店方呢?答案固然显而易见,在“信任”这件事上,我们更愿意听取第三方的说辞。
在酒店消费的过程中,选择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不少OTA的评论感知一家酒店的好与坏,我们视这些评价是公平公正的(也有可能不是),而OTA也就在选择阶段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非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可到了实际消费阶段,我们面对是否消毒、是否清洁等没有第三方监督的问题,一直以来充满忐忑。
或多或少我们可能都会期待说“如果能有二维码扫一下就能清晰知道这个房间的清洁状况就好了”。
而这种看似无解的期待在杭州确实发生并实践着,这件充满科技感且非常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情发生在了酒店业!这是一次科技被完美运营在酒店业的革新,一次消费者权益透明化的改变,更是一次酒店作业流程智能化与数据化的蜕变。
“杯子门”事件后最佳的解决方案
近日,杭州某区卫生健康局创新探索一套新神器“透明保洁智能监管系统”,下设三大模块——杯具洗消间智能监控、射频识别(简称RFID)棉织品流转、洁具清洗消毒智能管理,从技术上实现了保洁全流程可追溯,有望彻底解决“清洁抹布是否一抹到底”和“客用物品是否不洗不换”两大卫生监督监管难题。
据悉,该系统自去年年底开始,在该区12家宾馆、2家连锁酒店客房内试点安装运行,目前已在线监管66间消毒间、120间客房卫生洁具的保洁流程,追踪棉织品2500件。
在城中香格里拉酒店的杯具洗消间内,安装着记录和识别洗消间员工洗消操作的摄像头,和连接杯具洗消间内消毒柜的智能插座。
摄像头获取员工有效洗消操作视频,智能插座监控杯具消毒柜的工作状态,通过对二者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综合判定该洗消间内杯具清洗消毒是否达标,进而形成每日杯具洗消报告。若清洗消毒未达标,系统会将预警信息推送给包括酒店管理、卫生监督部门在内的多方。
该区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预警后一旦该店杯具清洗消毒情况未改善,又无特殊情况说明,酒店管理方若未督促整改,区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人员将上门监督核查。”
在客房内,一旦保洁员拿着清洁坐便器专用的红色抹布靠近洗脸台盆时,手腕上的手环就会发出“滴滴滴”的警报声。原来,是保洁人员戴着手环式RFID(射频识别)读卡器在进行保洁工作。待清扫客房内坐便器专用的清洁抹布与坐便器上贴了两两匹配的RFID(射频识别)标签,台盆专用清洁抹布与台盆的标签也两两匹配,一旦专用清洁抹布用错了地方,手环便会发出告警声,督促保洁人员立即改正,手环还会记录下这一错误操作行为并上报至平台,如果未用专用抹布进行操作,也会因为不匹配而发出告警,以此杜绝保洁人员违规操作的可能。
有了“身份证”的布草全程可追溯
RFID(射频识别)技术同时也应用到了酒店布草流转环节中。在亚朵酒店西湖文化广场店内,每一件布草上都有编号不同的RFID(射频识别)标签,这像芯片一样使每一件布草都有了独立的“身份证”,酒店外送布草清洗交接的场地安装了RFID(射频识别)的读卡器,能记录每件布草送出、送回的时间。
“我们在二次查房时,使用手持式RFID(射频识别)读卡器进行扫描,便能一次性读取房间内保洁信息以及所有布草更换信息。扫描过程中一旦读取出该房间布草未更换,后台便会产生预警。”亚朵酒店西湖文化广场店的店长说道。
在实地探访的两家试点酒店客房内,张贴有二维码,拿出手机一扫,可以扫出一份客房清洁报告,包含例如棉制品更换和送洗记录、杯具清洗消毒以及洁具清洗消毒情况等客房保洁过程信息。
当你入住一家配备着客房保洁智能监管平台的酒店,有着权威数据的保障,顿时心里更加放松,因为你不再也不用去猜这个用来喝茶的杯子洗没洗,不必担心床单的不干净会引起皮肤瘙痒,更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坐厕省去自己要再消毒一遍的过程,在这个细心的第三方的监管下,可视化的卫生成为现实。
最后,由衷地希望此次由区域卫生健康局创新的“透明保洁智能监管系统”可以在酒店业被更加广泛地运用,此系统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基本利益且顺带帮助酒店实现了智能+数据化的清洁流程管理,降低人为疏忽的概率。
这一次,由外向内,酒店行业的清洁消毒作业流程被具象化、数据化、可视化、大众化,在这个“制定-执行-监督-整改”的闭环中最难的事情并非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或许是将这个闭环推向杭州以外的城市和酒店,让更多的消费者感受到他们对卫生“可视化”的需求被重视并正在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