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名人养生

文章导航

马一浮的养生诀

  马一浮先生自称自己是一个“不祥之人”,“一生少福泽”。他11岁丧母,19岁父亲去世,20岁妻子离他而去,此后一直未续弦,也无一儿半女。期间,二姐、三姐相继早逝。直到耄耋之年仍丧事不断,可谓痛矣。马一浮先生早年体羸多病,生活清苦,加之治学甚力、用脑过度,25岁即须发苍然。然如此境遇,竟能高寿,足见先生确有过人之处。

  马一浮的养生诀

  马先生是近现代文人书家的代表之一,在创作与理论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成就。马先生首先是一位学者,在长期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中,他清心寡欲,把治学当做主业,此外,并不经营俗务,如此才有大量时间进行书法创作。他也常会有感而发,留下了内容丰富的论书文字,涉及艺术品评、创作心得、版本考订等各方面,形式不拘一格。作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先生倾毕生之力致力于我国传统学术思想尤其是六艺理学经义的研究。

  马老一生虽罹遭磨难,但他能穷理尽性、逢苦不忧,于养生不仅自证自悟,而且能坚持实践,一以贯之,终以85岁高龄,荣归道山,被学林及世人传为佳话。

  规律作息

  马老日常起居作息很有规律。他通常都是早睡早起,天未亮就醒来,躺在床上构思东西。枕边常年备有一支银色的铝制手电,几张白纸和一支铅笔,以便随时记下诗稿,天亮后再誊抄。起床后,盘腿打坐,做静气功。然后略吃早餐。先生有个习惯,吃饭的时候喜欢一人独吃,不与家人共餐。他喜欢吃硬食不吃烂软的食物,用完餐即漱口。饭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或看书,或临帖,偶尔也会客。先生有午睡的习惯,但通常时间都不会太长。先生一生没有其它嗜好,唯喜吸烟、喝茶。早年吸水烟、旱烟,后来改吸卷烟。茶,是云南普洱茶。需用紫砂壶搁在方形的铜炭炉上烧得滚烫。先生一生大部分时间住陋巷、服布衣、吃斋饭,生活清苦,但由于他善于调节自理,故能物尽人性、颐养天年。

  三“好”和四“要”

  先生说他一生有三好:一好读书,二好友朋,三好山水。他遍览《四库全书》,读书之多,罕有能比;平生交游如谢无量、熊十力、梁漱溟、李叔同、丰子恺等皆为一时名流;但最让他受用的恐怕还是山水田园、宇宙自然。有道是:智者乐山、仁者爱水。马老一生钟情山水。所到之处,务必要山明水秀。当年,马老之所以不愿长期在浙江大学讲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浙大当时所在的宜山 “出郭少嘉树,四野唯荒菅”,那种凋敝的景象使先生不愿长居。由此可见,环境对人是多么的重要。

  马老积毕生之经验,还总结出“食要少、睡要早、心要好、事要了”的养生要诀,意为:

  “食要少”:甘淡薄,远厚味,随分有节,不贪不过,此为却病之要。古人告诫我们,吃饭要吃七分饱,就是这个意思。今天不是吃不饱,而是食过多。时下的许多病症多因贪食。在吃饭问题上我们应遵循“少盐多醋,少晕多素”。

  “睡要早”:以时宴息,身心轻安,不昏不昧,不杂不扰,此为养气之要。人最怕熬夜,熬夜对身体伤害最大。所以,如无特殊情况一定要 “要睡早起”。

  “心要好”:常存爱人,不起瞋恚,与物无忤,自保太和,此为调心之要。世人养生只知养身,而往往忽视或无视养心。孰知,人是身心的统一体,养心要比养身更重要。

  “事要了”:了有二义,一是了达义,谓洞达人情,因物付物,无有滞碍。二是了当义,谓敏于作务,事至立办,无有废顿,此治事之要。所谓“倾宇宙之全力活于当下一瞬”,正是此理。先生总结道:“世之善言养生者多矣。今举此四事,虽浅而易知。然行之有常,亦可得少受用。智者或不以其近而遗之。”

  笔砚中自有乐地

  马老把书法当做一种日常消遣和娱乐方式。他说自己“兴来唯染翰”“索居无俚,恒以作书遣日”,甚至将书法看成学问的末事,这种态度,使他不刻意求工,不追求险怪的风格,将胸中的“学问文章之气”从容发扬于笔墨之间,使作品气象儒雅、率性自然,书卷气息浓厚。

  幼时,他即开始了书法创作活动,鉴赏、临习书画作品之余还实地考察过许多著名的碑石、摩崖,书法成了他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元素。即使生活枯燥、处境艰难,他也一直以书法相伴:“荒山无人,如居蛮貊,犹有残拓可资临摹,不可谓非幸耳。”从他的书作题跋中,可见一年四季书法创作活动从未间断,这正是利用书法去消除寂寞、排遣生涯以求“自适”的生活状态。1937年8月,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一个月,马老在危难时刻还不忘作书遣兴:“丁丑新秋,寇警中书此,颇有闲静自得之趣。摄心亦多术,何必深山始可忘世,笔砚中自有乐地耳。”

  马老乐天知命,豁达洒脱,对生死看得很淡。他常说:“佛家讲轮回是没有根据的,道家讲修炼,对延年益寿确有好处,但终不能长生不死。”他认为死亡并不可怕,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1958年,马老在已营造的祖坟旁为自己建了一座生圹,立了一块墓碑,并写了一篇127字的碑文——《自题墓辞》。碑文记述了自己一生的理想追求,客观地评价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上下始终贯彻着老庄玄言的哲学思想。在这篇墓碑文中,马老将死亡比作蝉蜕了一层壳,人的魂魄仍悠游于太虚,作逍遥之游。

  马老极为重视其社会功能。他并不是一味高隐,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相反,他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期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他指出,从事艺术活动要融入人生,要追求真、善、美,进而感动人、教育人,收到移风易俗的效果,“须知最高艺术,当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老辈学者的风度,令人感佩,也令人神往。传道授业也好,为学为艺也好,均应在点滴细节中培植修养的根基。马老是高寿且高产的书家,后人品其书法与书论,感叹其“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界,更当引发对笔墨充实生活、裨益身心的思考。


江南游报 名人养生 00013 马一浮的养生诀 2021-09-02 江南游报2021-09-0200006;江南游报2021-09-0200007;江南游报2021-09-0200011;江南游报2021-09-0200008;江南游报2021-09-0200009;江南游报2021-09-0200014;江南游报2021-09-0200010;江南游报2021-09-0200012;江南游报2021-09-0200013 2 2021年09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