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富阳·江山

着力提升发展软实力

浙江江山:以优秀文化赋能经济发展

  着力提升发展软实力

  浙江江山:以优秀文化赋能经济发展

  ◎ 柴伟芳

  所谓“文化赋能”就是通过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元素转化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达到“以文化人、以文促产、以文提质”的转型升级。以优秀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着力提升江山市发展软实力,为江山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大动力。

  江山文化赋能现状

  近年来,江山通过文化赋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构建了市有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有一站(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活动室)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成257个农村文化礼堂、3家南孔书屋。文艺精品创作不断涌现,文化阵地常年免费开放惠民,文化艺术中心二期有序推进,文化品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逐渐呈现新面貌。

  同时,也实践出了一些成功案例。村歌文化富了乡村。江山市在全国率先打响“中国乡村好声音”品牌,并大力培育了200多首原创村歌,用村歌激活村民,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特别是大陈村歌文化建设一路高歌,从唱村歌、赛村歌、秀村歌,再到以歌治村、村歌兴村,发展到一村两“秀”,“大陈小市”特色小吃一条街,村歌富村道路越走越宽。景区文化带了全域。通过挖掘、传承发展江郎山世遗、清漾毛氏、仙霞古道、廿八都飞地等特色文化,直接催生出国家5A级景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2处,构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框架。

  但是,也要深刻认识到不足之处,如:文化赋能重视程度不够;文化赋能覆盖面不广,城乡文化建设不均;文化IP品牌不明显;文化专业人才缺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面临困境等问题。

  江山文化赋能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让江山市优秀文化赋能经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促进精神富足 一是发挥农村文化引领作用。江山市农村拥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保单位等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廿八都木偶戏、三卿口传统制瓷工艺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乡村振兴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阵地。可以将农村文化阵地整合为农村文化建设联合体,提升文化传播效应。同时,结合农村传统文化特色,使之体现于村规民约的制定、村志的编纂等工作中。

  二是坚持“送文化下乡”为“种文化在村”。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史、德育、美育等课堂教学,激发农村青少年对家乡的热爱。大力发掘农村文艺传统,提升农村文艺水平。

  三是推进乡村非遗馆(点)建设。加快建设廿八都国际非遗手造博览园,让“非遗+产业”留住“老手艺”,通过活化,让更多的非遗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文化赋能夜间经济 拓宽文旅消费 夜间经济是当下休闲经济特别是文旅融合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更是当下市民新兴文化消费的一种新选择。夜间经济的品牌打造离不开文化支撑,因地制宜用好文化资源,打好文化特色牌,是夜间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系统梳理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开发夜游景区、夜赏文创、夜品美食、夜间演艺等多样化消费产品,鼓励开设“24小时书店”、“24小时影院”、音乐俱乐部、茶楼剧院等新兴时尚文化业态,打造亲民的夜文化IP品牌形象,激活夜间文旅消费。

  ◇文化赋能数字经济 发展新兴业态 利用数字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支持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发展,促进数字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

  ◇文化赋能城市发展 需要政策人才 一是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借江山大文旅政策制定契机,加大对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文化产业集聚、文艺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动转型升级、产业发展。

  二是引进新兴文化产业人才。强化文化产业人才支撑,加大对定向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特别是注重培养特色文化高技能人才和高端文化创意、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社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56 邮发代号:31-42 广告登记证:浙工商广发B-002号 少数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印刷:杭州盛元印务公司


江南游报 富阳·江山 00016 浙江江山:以优秀文化赋能经济发展 2021-09-16 江南游报2021-09-1600013;江南游报2021-09-1600014;江南游报2021-09-1600015;江南游报2021-09-1600016 2 2021年09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