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
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分批次遴选、建设200家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商务部关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的调查报告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一些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夜间经济已经成为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
忽如一“夜”春风来
◎ 记者 王珏
当赏月文化遇上夜间经济自然是精彩纷呈。
9月19日,“夜zui苏州”暨“夜经济千企联盟”启动仪式在苏州月光码头广场举办。活动中,“夜经济千企联盟”成立,1500余家优质企业加入联盟。苏州夜间消费地图正式发布,“一图”实时展现苏州夜间消费全景。活动当晚,夜间市集在月光码头沿湖步道亮相,聚焦夜购、夜食、夜娱、夜动、夜游、夜秀、夜读等八大主题,包含微缩版“夜游网师园”及“拙政问雅”、定制版园林雪糕、自由搏击与瑜伽等众多项目。
同一日,重庆两江新区举行了“2021不夜两江智HUI生活节”。据悉,活动期间两江新区为市民发放价值360万元人民币的消费券,市民一次性最高可领取价值618元人民币的消费券。此次消费券将全部用于夜间消费,繁荣夜间经济。
除此之外,如镇江、三亚、成都等各地也都针对中秋假期推出了各项优惠政策,其中大多围绕“夜经济”的繁荣。
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有效载体。发展夜间经济不仅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展现地方特色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达到了新高度,城市的繁荣发展必然带来城市旅游夜经济的繁荣。这种夜经济繁荣现象是城市文化积淀和经济发展繁荣程度的直接体现,同时也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今年4月,天津市商务局印发《天津市2021年发展夜间经济重点工作》,以打造“夜津城”为主题,完善夜间消费场景,持续提升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支持在夜市街区举办文艺演出、音乐节、沉浸式话剧、脱口秀等活动。
今年5月,苏州部分地区采取政府补贴、商家让利形式,向群众发放现金抵用红包,补贴涵盖剧场、书店、体育健身场馆等文体消费场所,更好地满足市民对品质夜间消费的需求。
今年6月,上海30家品牌实体书店同时推出“阅读好时光·深夜书店节”活动。主题书展、文化讲座、新书直播、艺术导赏、文创体验、亲子活动等70余场夜读活动,赋能文旅产业,为夜间经济注入书香文墨。
集“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夜间经济,正在成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
能否高质量地开发城市的夜间旅游对城市整体旅游是否完善有着决定性影响。一个城市可以借夜间旅游的繁荣来延长游客在城市中的旅游和消费时间,有效避免城市旅游资源的浪费。夜间旅游与日间旅游的差异性较大,完善夜间旅游项目,可以极大地丰富城市的旅游内容,吸引更多的游客,帮助城市减少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压力。
同时,夜间旅游不仅是城市旅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旅游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旅游经济的增长点。
而对于城市本身的文化推广而言,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并且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传统民间文化,其中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只有在夜间才能获得好的展示效果,如中秋赏月、猜灯谜活动只能在夜间举办。对自身传统文化有深入洞察、有市场远见的旅游城市早已将城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打造成城市旅游夜经济的重要内容。将民俗文化开发成夜间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让城市拥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城市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通过游客的流动让城市传统文化获得更高的知名度。
无论是从其重要作用还是复合形态来看,夜间经济都不应只是随意端出的“快餐小炒”,而应成为用心、用情烹制的“主菜大餐”,能否色香味俱全,能否让市民和游客满意,考验着城市的精细管理能力。
虽然我国当前的城市旅游夜经济已经呈现遍地开花之态,但很多城市的夜经济依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发展特色夜经济,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邀请城市规划和文化部门共同参与城市夜经济的统筹规划,挖掘城市特有的民俗文化,并以此为核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夜间旅游产品,并制订和实施长期发展规划;另一方面,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要与当地的产业结构、消费习惯等紧密结合,从整体的高度统一布局。要将文化和烟火气相融合,真正的服务于休闲生活。
当然,无论千城万城的“夜经济之花”怎么开,城市职能的完善才是保证“夜经济”持续发展的真正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