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戏曲之美 讲好浙江故事
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双节”精彩开场
呈现戏曲之美 讲好浙江故事
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双节”精彩开场
◎ 记者 刘 青 通讯员 李 雯
9月23日-9月29日,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昆剧团)奔赴昆山和安庆两地,携昆剧《浣纱记·春秋吴越》《雷峰塔·水斗》分别参加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和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双节”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共有22台优秀昆剧大戏和折子戏组台参演。第九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6日至10月8日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选出的16台新创优秀剧目将进行线下演出。
重温历史记忆
讲述吴越故事
2018年,为抢救、挖掘昆剧遗产,让传奇之本得以延续,创新演绎浙江故事,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昆剧团)创排《浣纱记·春秋吴越》。经过3年时间的精心打磨,2020年,该剧目入选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舞台艺术)。2021年9月25日将亮相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
《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本,其对昆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是第一部成功的可用昆曲演唱的剧本,更在于它的文学体载不是杂剧而是南戏传奇,其造就了昆曲的繁荣。
昆剧《浣纱记·春秋吴越》根据中国明代传奇作品《吴越春秋》而改编的昆曲剧目,原名《吴越春秋》。它借中国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诸侯国争霸的故事来表达对封建国家兴盛和衰亡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
2021年,在梁辰鱼诞辰500周年之际,2月5日在杭州完成首演,2月6日汇集19位浙江省各界专家学者就剧目演出进行研讨,征集各方意见进行后期加工修改提高。经历5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召开线上会议和落地创排,于8月完成《浣纱记·春秋吴越》剧本加工修改版定稿。
《浣纱记·春秋吴越》由《受辱放归》《卧薪尝胆》《吴歌越甲》《大江东去》构成,追求情节紧凑跌宕,环环紧扣,场面上恢宏与细致结合。并在剧中植入《浣纱记》之“打围”等场面和细节,是为了舞台体现凸显对昆剧表演和音乐唱腔的传承,加强戏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加工修改后的《浣纱记·春秋吴越》通过加强越王、夫人雅瑜、吴王、伍子胥以及范蠡等人物的心理揭示,及加强结尾也是全剧高潮的力量,前面的第三场增加越王在夫人的陪同下率兵出征的意气风发唱段,作为欲抑先扬的铺垫。使得人物设计尽量丰富多彩,剧目主题更加明确。
《浣纱记·春秋吴越》以人们熟知的政治斗争为背景,拓展了戏剧场面。以现当代意识关照历史,全面深入地反思历史人物身上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的世界无疑具有意义。
讲好“浙江故事”
实现“文化互通”
《雷峰塔》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作之一,历经千年传颂,在中国乃至海外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9月29日,安庆黄梅戏艺术剧院、无锡市锡剧院、上海京剧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昆剧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婺剧团)三省一市五地共演《雷峰塔》演出。
此次演出汇集昆曲、京剧、黄梅戏、婺剧、锡剧南北五个剧种,将传统与创新完美契合、不同风格完美结合,以融合南腔北调为创作的核心理念,流畅展现不同音乐、声腔系统的起承转合。通过“多信息、大容量”戏曲之美,进一步丰富演出剧目的艺术形式与艺术色彩。
目前,浙江、无锡、金华均开展了演出活动,浙江、江苏、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及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作为指导单位参与此次演出活动。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如火如荼,上海以及苏浙皖等地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兴起,文化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共筑文化发展高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在保护、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三省一市五地建立演出联动合作常态化机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推出文化精品,蓄积文化力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加速集聚、沟通、串联,力争筑造长三角江南戏曲文旅产业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