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专访

文章导航

江南会客厅:梦回桃源

  江南会客厅:梦回桃源

  ◎ 记者 王珏

  特邀嘉宾

  ◆沈岳:当代艺术家,他的「写意·视觉」艺术形式包括:影像、装置、雕塑、陶艺、绘画等,其装置作品《静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展出。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798艺术区、浙江美术馆以及意大利、新西兰等地举办过《花鸟史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再见沈园》《游园》等《梦回桃源》系列作品。作为艺术总监和顾问参与过多部影视作品的创作,并策划举办了“中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等大型文化活动。《时尚芭莎》杂志称其为“时尚的跨界艺术家”。

  ◆尹舒拉:国家一级美术师,上世纪七十年代入陆俨少门下学习中国山水画,1980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2001年至2002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曾任浙江美术馆典藏部主任。主要著作《水流花开》《东方的坐标》《乡关何处》《ipad绘画体验》等,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发表过文章约150万字。

  ◆王少求:国家一级美术师,在国内举办过画展30多次,主要著有《水流花开》《王少求画集》《世界在水里游》《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少求书屋文献集》等,王少求美术馆是浙江省唯一以女画家命名的专业美术馆。

  每一天都会发生很多事,车水马龙,行色匆匆。城市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小,奔赴,成为一种宿命,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

  今天我要奔赴的目的地是“桃花源里”,是沈岳的梦回桃源系列作品展。

  在杭州大厦b座,坐着扶梯一层一层往上,扶梯的两旁商品琳琅满目。首饰、服装、包包……一个个塑料模特优雅且从容,他们极其尽职的着扮演着一朵朵人间富贵花。

  到达5楼,繁华褪去,繁花迎面而来。一株铜铸的桃花静静地立着,仿佛立于岁月之中岿然不动。在一片宋韵美学空间里,桃花在墙上肆意的开放,各有形态,各自妖娆。

  仿佛是穿过桃林,便遇见了沈岳。经别七年,先生无恙。

  七年前,沈岳在浙江美术馆举办《梦回桃源》艺术展,我有幸收到尹舒拉与王少求的邀请,前往观展,如今依旧记忆如新。当时的展厅里,饱和的色彩,绮丽的想象,让“落英缤纷”成为一种意象,让桃源在虚实之间穿行。

  不多时,尹舒拉与王少求如约而来。像是空间的叠加,“不知山中日月”,从浙江美术馆走到了这个城市的繁华之地。叠嶂的玻璃,流动的灯光,还有那琥珀色的茶水,如果艺术是生活,我们如何用平凡的语言去表达?如果生活是艺术,我们如何用美好的姿态去沉醉?正如,我们是在尘世间仰望桃源,还是在桃源里阅读这尘世?

  一场关于桃源的艺术畅想在繁华之上缓缓展开。

  桃源是一种想象,也是一种信仰。它缘起于文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盛开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流转与人生的起起伏伏。沈岳的桃源是一片悬浮于精神之上的繁花之境。“那就像一个梦,时而身处于其中,瞬忽间又离它而去。”沈岳说,就如白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

  在沈岳的桃源里,桃花都是形态各异的,有肆意张扬的,也有含蓄内敛的;有清新脱俗的,也有娇媚入骨的;有细致优雅的,也有热情奔放的……桃花不只是桃花,桃源不仅是桃源。人赋于美好的事物以称谓,再以此称谓构建生活的世界,继而又在这个世界里失去寻找美好的眼睛。“艺术是生活与信仰之间的桥梁。”对于沈岳而言,桃源是对美好的寻找,也是与内心的链接。

  也许正是这样的向往,沈岳称王少求为艺术上的勇士,“她没有被束缚于传承,没有被捆绑于大众的美学,她大胆的表达着对于美好的想象,像一名勇士开拓自己艺术的疆土。这样的状态对于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

  是的,在王少求的艺术世界里,人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表达亦是自由的。“我喜欢一切有趣的事物,它们存在于每一个艺术的瞬间。”在王少求的艺术道路上,无关乎突破,无关乎撕扯,她只是率性的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王少求在沈岳的艺术作品中,找到有趣的生命,就像她在田野里听到秋虫的鸣唱,那是热爱的迸发。

  沈岳这次的梦回桃源系列作品展主要围绕着“梦回桃源”沉浸式艺术沙龙展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桃源,而我希望这里是大家的桃源驿站。”在展览的门口,还有着一个一平方的桃源,中式的雕花窗棱上挂着一块蓝色的匾额,上书“游园”。年代久远的珊瑚石和一截肆意生长桃枝,相互依靠,相互疏离,成为这一平方空间中寻而不得的向往。“这个世界是繁茂的、拥挤的、多变的,而我们或许可以在这一平方的空间里,摒弃掉多余的、繁杂的、沉重的,于有限的空间里找到无限的自由。”

  桃花源是无形的,“忘路之远近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的秘密早就记录于文字之间。也正如尹舒拉所说:“它是虚无的,乌托邦式的自由。是色彩、空间、时间的自由,是自由的自由。诚如夸父追日,逐而不得,放下手中拐杖,落地生根而成桃花源。”艺术的道路也正是如此,所谓迷失是因为执着,艺术如果刻意了,灵魂就找不回来了,桃花源也就消失了。

  桃花源是虚构的,但是又是那么真实的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我希望通过这些展览,人们记住的不是沈岳,而是桃花源,艺术的主题比艺术家更有价值。”沈岳不是一个很“认真”的艺术家,他跨界去尝试不同的领域,他在感受中、思考中累积生命的厚度。也许很多人认为去到桃源是一种放下的过程,但我认为艺术是不断的融合,人生是不断的叠加。只有“得”,才有“舍”。”只有走过红尘万丈,才能知得桃源何处,否则生于桃源,亦不知归处。

  这次的艺术展办在商业综合体的楼上,人间桃源与红尘喧哗在“上下”之中,成全着不同人生的际遇。沈岳这几天也见了很多人,每个人对于他的作品都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对桃花源也都有不同的理解。“能够引起大家对于桃源的思考,能够勾起人们对桃源的向往,那就是这次艺术展最大的价值。”艺术展马上要闭幕了,而在沈岳的桃源梦里,一朵朵桃花正在次第开放。


江南游报 专访 00009 江南会客厅:梦回桃源 2021-09-30 江南游报2021-09-3000006;江南游报2021-09-3000007;江南游报2021-09-3000010;江南游报2021-09-3000012;江南游报2021-09-3000008;江南游报2021-09-3000009;江南游报2021-09-3000013;江南游报2021-09-3000016;江南游报2021-09-3000014;江南游报2021-09-3000015 2 2021年09月30日 星期四